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12-18 10:26:02

導語: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摘要:古詩詞是通往中國文化的一扇大門,它不僅通向遠古,還通往當下。吟讀古詩詞,不僅是對詩歌的仰望,更是與歷史相逢。它是我們國家的藝術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藝術寶藏,它的寫意、它的深邃、它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不斷去追尋,去深愛。然而,目前在青少年中對吟唱古詩詞卻愛不起來,總是覺得它生澀難懂。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們了解古詩詞的魅力,它中國文化的基石,每個中國人都在其中獲得滋養和熏陶,我們身為中國人,應尋根股本,學習好、傳承好傳統文化,并從中習得兼容并蓄、有容乃大、重德好仁等優秀品質。因此把它融入到我們的音樂課堂,在音樂課上吟古論今,不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關鍵詞:古詩詞;音樂課堂;教學策略

通過筆者一年多來的活動實踐證明,寓教于樂(音樂)——用吟唱古詩詞這樣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寓教于樂(快樂)——在快樂的吟唱中學習古詩詞,變枯燥的背誦為愉快的吟唱,既領略優秀傳統詩詞文化深遠的意境,又感受到中國民族音樂音調的熏陶,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大有裨益,因此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

一、小學音樂課堂上古詩詞的選擇策略

(一)古詩詞選擇需小學生的年齡相符合。在我們現有的小學的教材中,有部分古詩詞歌曲,但明顯學習量不足,如果光憑幾首就能給小學生們帶來傳統文化的沉淀是遠遠不夠的。但我們的老師可以進行自主選擇,適當增加一定的古詩詞歌曲,當然,如何選擇、選擇什么樣的作品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可以為學生選擇與學生年齡和心理需要吻合的古典詩詞作品,不要過于生澀難懂,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可以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教材的內容,低年級學生對《詠鵝》《春曉》非常熟悉,從生活入手,抓住季節和學生喜愛的小動物,為他們選擇合適的作品,讓他們愛上古詩詞歌曲,對中高年級的學習充滿期待和興趣;到了中高年級,他們對唐詩三百首中的大部分內容已經熟悉,《村居》《憶江南》等稍有難度的歌曲,在學生們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很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當然,老師還可以選擇更多更豐富的古詩,讓學生老曲新唱,讓學生為歌曲編配二聲部,以更加多的表達方式去演繹歌曲。(二)古詩詞選擇需符合教學單元主題。古詩詞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應采用浸潤的方式,讓學生“浸泡”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而不是以規定的方式強制和推廣,這樣有悖學生學習接受的手段,很有可能會事倍功半。所以,筆者建議,能否將古詩詞作品與教材單元內容相結合,按照正常的教學順序,合理地、有機地將古詩詞融入進教材中,如在《走進春天》這一單元,可以將春天的詩句、詩詞引進,豐富學生對于春天的體驗和感悟,提升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還有劉方平的《春夜》等作品,在語文教材中已學的古詩詞中,將音樂與詩歌交織,詩歌與音樂融合,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更好地把握歌曲,更好地表現歌曲,從而對傳統音樂產生共鳴和濃厚的興趣。(三)古詩詞的選擇需與媒體同步。在國內各頻道均有與古詩詞相關的節目,也有與古詩詞音樂相聯的內容,筆者建議老師課合理利用媒體的力量和傳播能力,去引領學生學會欣賞優秀的古詩詞音樂,并將之分享給同學們。同時,學生們還可以利用媒體技術手段,為古詩詞歌曲創編二聲部,甚至讓古詩詞走進音樂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多聲部。老師將媒體技術引進課堂,將古詩詞音樂煥發新生。在各種媒體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反復聆聽,熟悉并愛上古詩詞歌曲,在此基礎上,產生學習的愿望,并與之共鳴。這樣才能夠對古典詩詞和音樂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二、身勢游戲,讓古詩詞充滿靈動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古詩詞文學修養。我們需要指導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古詩詞的韻律,讀唱出不同的詩詞韻味和情境。古詩詞是有著不一樣的節律,一般來說,五言詩的節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詩的節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有著這樣的節律,再灌輸學生如何帶著情感去表達古詩詞作品,有了基本方法,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情緒投射到詩詞中去,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達作品。當然,我們的教學也必須遵循音樂創作者的表達,而非胡唱亂唱,破壞音樂的美感。所以,節奏在歌曲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春曉》為例,老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創編符合音樂情境的,符合音樂節律的二聲部固定節奏,調動學生邊朗讀古詩詞,邊用豐富的、不同的身勢來合作完成。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充分感受春天的場景和愉悅的心情,同時反復歌詞節奏,逐步加入音樂伴奏,讓學生在整體體驗中,理解音樂的氣質,熟悉歌曲直至會唱歌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嘿啦嘿啦嘿啦嘿嘿啦夜來風雨聲,花落花落知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還可以加入更多種不同音樂元素,例如節奏的變化、速度的變化、力度的變化等等,給孩子們的學習增添興趣,還可以積累音樂技能的學習。學生們在具有不斷挑戰的練習中學會詩詞,理解詩詞,并表現詩詞,念出詩詞的韻味和美。

三、詩情畫意,讓古詩詞富有情境

鵝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老師可以從猜謎語開始: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裙子,伸著長脖子,走路擺架子。在謎語中理解鵝的形態和性格,再出示相應的圖片,有了初步了解后,在吟誦《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學生們才能夠在詩畫的基礎上理解詩詞的內涵。接著請學生模擬鵝的體態和模樣,邊吟誦邊表演,關注學生是否抓住了鵝的特點,再和學生們一起說說鵝的特點。并通過《詠鵝》動畫,讓學生說說歌曲中是怎樣描寫鵝的,學唱歌曲時能提示學生注意發聲方法并根據歌詞內容有表情地演唱等,師生在開放的課堂中體驗音樂的美。案例中,通過采用聽辨、復習等方法,鞏固已學過的樂器大提琴與小提琴,讓學生聽辨兩段分別由大提琴和鋼琴演奏的圣桑的《天鵝》,使學生對歌曲旋律更加熟悉。讓學生在聽辨過程中,懂得音色與音樂形象的關系。聽辨兩段分別由大提琴或鋼琴演奏的《天鵝》讓學生在聽辨過程中,認識天鵝,它們鵝的家族中最高貴的一群。通過欣賞《〈天鵝湖〉序曲》,讓學生想想,遠處飛來一群天鵝,聽聽他們在干什么?在詩情畫意中,拓展對古詩詞的理解。

四、古詩新編,讓古詩詞激發創造力

古詩詞的魅力在于傳承,它的生命力也在于符合當下的時代。經典作品學會后,學生們可以大膽創編,大膽改革,融入更多的流行或其他音樂元素,完成個性化的表達。也可以讓孩子們把五言和七言古詩詞,在相同的旋律中重新填詞演唱,也就是老曲新唱,唱出不同的情境,唱出不同的韻味,比如《憶江南》重新填入《今日歌》;《村居》重新填詞唱《風箏》,當然也可以將學生以前學習過的歌詞填入旋律中演唱,讓學生們在改編、創編中獲得反復演唱的動力,獲得創造的成就感,獲得學習古詩詞音樂的興趣。當然,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帶頭創作。比如,將中國民族五聲調式,宮、商、角、徵、羽教給學生,給學生固定的節奏和節拍,讓他們嘗試任意組合和演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創作的樂趣。比如古詩詞《元日》:1=G4/4335336|5—|551223|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331663|2—|225223|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以演傳情,讓古詩詞洋溢童趣

《村居》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表現了春天孩童熱情洋溢的放風箏的場面。在教唱過程中,前半部分的情緒把握的不夠準確,范唱應該再活潑跳躍一些,教師的范唱十分重要,所以教唱時一定要準確。整個教唱過程過于瑣碎,解釋的語言太多,音樂還是應該以聽為主,過多的語言會破壞學生聆聽的習慣,要給學生更多的對于音樂的完整體驗。根據歌曲的情境來設計表演,學生們會根據角色來分工,有的人扮演風箏,有的扮演花草,還有的扮演兒童,各司其職,當然還有在一旁為他們歌唱、表演的學生。他們會從春天的早晨情境開始,當陽光漸漸升起,小朋友們上學放學,來到草地上,不亦樂乎,在春風里歡笑,在春風里歌唱,一幅美麗、歡樂的春景圖畫油然而生。

六、比較明晰,讓古詩詞煥發新生

在對古詩詞的欣賞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比較。如在高年級的個案教學中,我們曾在一堂欣賞課內分別安排學生欣賞了一系列優秀的現代通俗古詩詞歌曲,如《獨上西樓•相見歡》李煜(南唐)——鄧麗君版本、《幾多愁•虞美人》李煜(南唐)——鄧麗君版本、《但愿人長久•水調歌頭》蘇軾(宋)——王菲版本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唐)——蔡琴版本等。讓學生理解歌曲創作與歌手演唱是如何與古詩詞的風格相統一的。在現代音樂中,學生們會感受到不同歌者的演唱風格,對不同作品的深情演繹,拓展學生對流行經典音樂的認知,知道什么是好的流行音樂,可以汲取什么樣的音樂營養,更能夠體會古詩詞音樂的獨特魅力和韻味,從歌唱者的作品中題為古詩詞的古風清韻。

七、結語

在我們的各地區音樂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古詩詞作品,但所占比重并不大,有待我們編寫教材的專家和一線老師引起重視。小學生正處于人的一生中記憶力的黃金時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起始階段。尤其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懵懂稚嫩,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具備一定的欣賞和表達能力,學業壓力相對較輕,且尚未進入變聲期,是吟唱古詩詞的較好時機。我們要大膽創新,勇于實踐,把古詩詞吟唱音樂拓展活動繼續開展下去,對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校園文化建設而言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我們是中國人,是中國一線音樂教師,我們有理由熱愛并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好的音樂代代相傳。在我們的課堂上,讓古詩詞根植音樂課堂,用優秀的古詩詞音樂去培養學生感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讓古今文化有機集合,使得學生文化底蘊更厚實。

[參考文獻]

[1]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臺灣:潘麗珠,詩歌吟誦“給詩插上歌聲的翅膀”.網易新聞網.

[3]石利娟.淺析中國古代詩歌的音樂性.石河子大學學報,2007,02.

[4]谷建芬.古詩詞歌曲20首(2CD)新學堂歌谷建芬監制張宏光編曲.

[5]千古牧童詞(中國古詩詞今唱)趙奉先等.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6]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王涓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