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核心素養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6-20 11:11:06

導語:音樂表演核心素養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表演核心素養教學改革探究

摘要:現如今,核心素養這一思想導向在教育領域的作用逐漸突顯,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音樂表演專業作為重要專業項目,教師在進行日常授課時,需要重視核心素養思想滲透,從而促進教學改革

關鍵詞:音樂表演專業;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音樂表演專業教師需要重點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儲備、音樂基本能力、表演技能以及表演心理健康建設,從而保證學生所具有的音樂表演專業素養,更加符合市場人才儲備要求。

一、音樂表演專業核心素養教學改革意義分析

(一)滿足新時期音樂人才儲備需求。核心素養作為素質課改背景下主導教學思想,在音樂表演專業所具有的內涵十分豐富,具體體現在學生音樂樂理知識儲備、音樂演唱基礎技能,綜合表演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就音樂表演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所呈現的意義十分顯著,能夠切實滿足新時期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儲備需求。新時期社會背景下,針對音樂表演專業人才,提出全新素質要求,市場更加看重學生音樂表演實踐技能以及綜合素養,因此,學校有必要順應市場環境變化,做好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改革。(二)促進音樂表演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綜合性培養學生專業品質,提高專業教學效率。教師基于核心素養導向考慮,對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能夠構建全新的音樂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下,積極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課程學習效率,以及專業學習質量。因此,音樂教師應該針對具體課程內容進行教學理念、方法和渠道的創新。

二、音樂表演專業核心素養教學改革路徑探究

(一)完善音樂表演課程內容體系。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教師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儲備建設[1]。也就是說,教師需要根據音樂表演市場環境,搜集相關的專業資料,并進行課程內容有效整合,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更加豐富,更加貼近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音樂表演專業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統計調查。之后,教師深入音樂表演市場環境,對該專業人才儲備需求進行掌握。然后,根據音樂表演專業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建設。比如說,教師可以將當今社會領域不同音樂類型,以及音樂發展理論研究,以及現實表現等資料展示到課程當中。同時,教師需要合理搜集民族音樂以及民間音樂,從而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培養學生形成規范的音樂表演思想認知。此外,音樂教師需要重點加強與學生職業發展相掛鉤的課程內容發掘與探索。在設計課程內容之前,需要對班級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全面了解學生對于音樂表演專業今后的發展規劃。之后,根據學生具體的職業需求,合理設計職業課程內容。促使學生對音樂表演專業掌握,更加符合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全面提高學生音樂表演和實踐能力。(二)注重音樂基本能力培育。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音樂表演專業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養。首先,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有效培養。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音樂表演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讓學生在音樂表演學習的過程中,對高低音、音階,以及和弦的樂器,形成準確的認知理解,從而保證學生在音樂表演專業領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具體。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節奏感有效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具體的音樂作品進行節奏感知訓練。根據自身對節奏的掌握,進行肢體協調訓練,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音樂律動知識、技能更加科學、合理。在組織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肢體動作進行節奏感訓練。根據具體的音樂作品,所呈現的節奏和律動特征,合理地配合相關肢體動作,從而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靈活性與感染性。同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有效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表演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敢于表現自己,提升自己,全面提高音樂表演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在音樂課堂環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表演與演出。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學習體驗,同時也能夠形成良好的表演素養,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利用音樂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提供重要依據。(三)強化音樂表演技能培育。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教師需要重點加強學生音樂表演技能培訓[2]。根據音樂表演專業要素,就彈唱演導等方面進行能力培訓,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更加豐富新時期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首先,在彈奏技能方面,教師需要重點加強學生鋼琴、手風琴等經典樂器彈奏技能培養,讓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音樂表演技能,在樂器的伴奏情況下,整個音樂表演更加生動、鮮活。其次,在歌唱方面,音樂教師需要重點加強音樂歌唱技能,以及歌唱類型的講解與滲透。讓學生充分掌握民族、美聲等多種唱法,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音樂演唱技能更加全面。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音樂演唱與表演建立有效聯系。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參與音樂劇以及音樂舞蹈等活動訓練。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對音樂表演專業技能,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全面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水平。此外,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音樂表演專業范圍內創新和創造能力有效培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活動當中,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文藝匯演進行編導,從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以及創作能力。(四)拓展音樂表演教學渠道。音樂教師為實現核心素養教學改革,需要針對音樂表演專業,對教學渠道進行創新與優化。首先,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整合成微課視頻,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構建微課視頻資源中心,為學生自主學習音樂表演專業知識,提供便利條件。例如,教師可以將音樂樂理知識,以及音樂表演方法以短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自主性。同時,音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自主下載音樂表演專業資料,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與其他學校音樂表演人才進行溝通和互動,圍繞音樂表演專業技能進行信息傳遞與共享,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核心素養。(五)健全音樂表演心理素質。在音樂表演專業領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決定學生專業品質建設的關鍵[3]。因此,音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重點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建設,從而實現學生音樂表演專業核心素養有效提升。首先,在教學領域,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與心理調節有關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音樂表演之前,能夠有效調節自身心態和情緒,從而保持良好的姿態,保證音樂表演活動進行的更加順利。其次,教師需要積極組織規模性、規范性的音樂表演訓練活動,引導學生端正音樂表演活動的訓練態,和表演習慣。讓學生參與多次的表演實訓,進一步強化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像對待正式演出一樣,積極參與到音樂表演活動當中,找尋音樂的表演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正規的音樂表演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心理認知和思想認知,從而以端正的心態,面對音樂表演和演出,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表演綜合素養,讓學生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能夠臨危不亂,從容淡定。此外,針對音樂實際表演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音樂教師應該合理地滲透給學生。并在音樂課堂上合理地進行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引導學生當遇到演出或者表演事故時,應該做怎樣的專業處理。如此一來,如果學生在真實的表演過程中,遇到突發事故,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合理地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養。(六)建立科學、合理評價體系。在音樂表演專業教學領域,教師為實現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有效貫徹,需要加強評價體系創新。在評價思想上樹立科學發展觀,重點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綜合表現。其次,教師需要重點強調評價方法創新。將學生音樂表演活動表現制作成視頻,站在專業角度為學生提供指導,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身具體的學習表現,以音樂表演學習缺陷進行分析,總結學習經驗。同時,教師需要貫徹全過程評價模式,從學生音樂表演專業學習態度、演唱技能、表演形象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與評估,保證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具體,為學生自我反思和總結提供重要依據。再者,音樂教師不妨創新教學評價載體。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在課堂當中,在訓練中以及在比賽中的音樂表演,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在教學評價活動環節,清晰、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自身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表現,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進行評估與分析,然后,將自身的表演情況與其他同學進行對比,分析自身在音樂表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積極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從而不斷提升自身音樂表演能力。此外,音樂教師為保證所獲得的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不妨利用的信息技術,構建學生專業學習電子成長檔案,將學生在不同時期專業領域的學習進展,以及所取得的專業成績進行數據統計,通過數據分析判斷學生在音樂表演專業領域的發展情況。之后,音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析當前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的優勢和不足,然后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教學體系,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從而保證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更加有效。

三、結語

綜上,在核心素養教學導向下,音樂表演專業教師需要重視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調整與創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表演學習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表演學習動力,健全學生專業學習品質,提高音樂表演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程建平,程貝.音樂表演專業核心素養探研[J].教育現代化,2018,35:188-189+207.

[2]聶琪.高職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194.

作者:易蓉 單位:湖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