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2-03 03:16:19
導語: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在適應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人文教育”逐漸替代了“應試教育”。初中教學中,也不再是分數至上,而是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音樂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性格塑造、審美素養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初中音樂教學為例,探討聲勢律動的概念和作用,并進一步探究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希望通過論述,能夠使廣大初中音樂教師認識到聲勢律動的教學優勢,并應用到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聲勢律動;應用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學生往往沒有學習興趣,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更多的是投入到考試科目的學習中,對音樂學習非常不重視。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初中音樂的地位逐漸提升,對學生的思維、審美、性格塑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聲勢律動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利用音樂中的節奏感加強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知,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理解。
一、聲勢律動概述
聲勢律動教學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聲勢,我們接觸音樂,首先接觸到的是音樂的聲音,這也是我們感受音樂的一個最直觀的方式。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肢體發出音樂(像拍手、拍腿、跺腳等),鍛煉學生的聽辨能力、反應能力以及加強學生的節奏感知;另外一種是律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擺動身體和姿態,以此加強學生對音樂節奏變化的感知,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以至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致并不高。聲勢律動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培養學生音樂樂感。聲勢律動教學法的應用,更加關注的是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體驗,讓學生從音樂的聲勢和音樂的律動兩個方面體會音樂節奏的變化,有效的技法是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本能反應,對學生的音樂樂感以及音樂敏感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三)促進學生的音樂表達。隨著“人文理念”的深入和發展,初中音樂教學除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音樂技能以及音樂審美的培養和訓練。聲勢律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會養成一個隨音樂起舞的習慣,也會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而調動自身的動作和情感,從而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表達,提高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聲勢律動教學法的應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音樂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以及審美素養的提升。那么,聲勢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聲勢律動將學生的肢體動作與音樂節奏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另外,聲勢律動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的聆聽,感受不同音樂中的節奏,并隨之利用不同的聲勢律動,抓住音樂中的旋律,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聲勢律動中的聲勢應用。1.節奏模仿。音樂教學中,音樂節奏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加上音樂教學中涉及的音樂知識相對較多,教師可以利用聲勢律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音樂辨識度,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模仿,從而建立學生對音樂的基本認識,并從音樂模仿中判斷音樂的音節、音符變化,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音樂節奏,提高音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歌唱祖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歌曲中的節奏和音符以聲勢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以拍手的形式進行音樂節奏的模仿。除此之外,由于歌曲中有三個段落,每個段落雖然歌詞不同,但是節奏是相同的。因此,教師還可以教學生演唱其中一個段落,其他兩個讓學生按照第一段落的節奏自行演唱和體會。學生在模仿和學習中逐漸理解、掌握音樂節奏,從而學會音樂知識。2.聲勢接龍。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主旋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聲勢律動教學法讓學生尋找、分析音樂的節奏特點,并利用聲勢律動教學法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音樂節奏,以聲勢的形式進行音樂接龍,以此強化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感知。例如,在學習《保衛黃河》的時候,其中保衛黃河中采用了齊唱、輪唱和合唱三種演唱形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習齊唱,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中的節奏特點,并感受其中的音樂節奏。然后,以同桌為單位進行聲勢接龍的練習、進行輪唱,學生在此過程中既能夠直觀地體會音樂節奏中的變化,還能從輪唱的過程中體會音樂中我國抗日軍隊前仆后繼、英勇戰斗的壯麗情境,從而體會我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3.聲勢伴奏。聲勢伴奏是當今世界著名的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最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這也是在音樂教學中最自然最直接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將聲勢伴奏合理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既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身體協調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參與和理解,提高初中音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閱兵式的錄像,讓學生體會音樂中的旋律和節點,感受音樂旋律中重復和變化重復、旋律位置、旋律的語氣化等特點,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這首進行曲表現出來,進行聲勢伴奏,像拍手、指揮、正步走,等等,以此強化學生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聲勢律動中的律動。1.律動與舞蹈的結合。聲勢律動教學中,最能體現音樂律動的方式莫過于舞蹈了,音樂和舞蹈是相輔相成的。音樂是通過聲音向人們傳遞美,而舞蹈則是通過動作向人們展示美。在聲勢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律動與舞蹈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通過舞蹈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其中,七年級音樂教學中有《青春舞曲》的教學,《青春舞曲》是一首典型的維吾爾族歌曲,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具有濃烈的民族風。這首歌曲最明顯的特點是,節奏輕快而且和民族舞蹈、民族樂器等全面結合。教師在進行這首曲目的教學時,可以采用聲勢律動與舞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分組同時演唱、打擊樂、舞蹈。在此過程中不但是對學生音樂理解感悟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學生合作能力、協調能力的考驗,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2.律動與音樂審美。音樂是一種美的體現,我們可以在音樂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聲勢律動教學中讓學生從律動中欣賞音樂,感受音樂中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心境感受,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歡快、憂傷等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作為學生性格發展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教師能夠在日常音樂教學中加強聲勢律動的應用,將聲勢律動全面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和音樂素養,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建芬.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8,(16):83.
[2]周歡.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2018,(09):68.
[3]孟麗.淺談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8,(06):224.
作者:廉欣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 上一篇: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情景模擬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