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常態課實施有效教學分析
時間:2022-11-25 02:48:09
導語:體育常態課實施有效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常態課是學生獲取體育知識和技能、掌握運動方法的最主要形式。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因為各種因素影響著體育常態課的質量。根據現實影響因素,本文提出相關解決路徑,以保障體育常態課的質量,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體育常態課;有效教學;運動方法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分明確指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斌w育教育工作者應形成共識:體育課、課外活動是途徑、陣地和載體;強化是要求;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目標。體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自身角色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體育常態課的有效教學上,腳踏實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各項體育技能、掌握練習方法,以之作為鍛煉手段,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1影響體育常態課質量的4個因素
體育常態課是指按照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規定,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選用經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教師用書、教科書,并依據實施方案制定課程教學計劃,保證體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課程。體育常態課是學生獲取體育知識和技能、掌握運動方法的最主要形式。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因為各種因素影響著體育常態課的質量。1.1體育課教學班人數眾多。以北京市中學體育課為例,多數學校體育課的教學班人數在45人以上,場地與器材矛盾突出,學生課上練習體驗次數達不到量的積累;組織難度大,加之關注個體差異分層教學,體育課的學習效率不高。以雙杠教學為例,一個班45人上,教學內容是支撐后擺轉體180°成分腿坐,器材為4組雙杠及相關安全設備,幾乎所有學生都要在保護幫助下體會動作要點、完成動作,可見每一名學生上杠練習的時間根本難以保證。1.2體育教師基本功欠缺,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科學的教育模式。當前體育教師的基本功不能局限于動作示范和教案編寫,對于教材的鉆研、重難點的把握、組織教法的實施、安全措施、保護幫助、語言的運用、情感的交流、個體差異的對策、教法創新、學法研究等,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另外,還要借助團隊教育平臺集體研磨各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能力。例如,教研組搭建教研平臺,積極參與學區和區、市、省級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積極開設研究課和展示課等。1.3體育常態課的監督質量、反饋機制缺失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體育管理的主要責任是管理好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但是,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地方在制定基礎教育課程實施方案時,學校體育部門沒有參與權、話語權,更談不上決策權。有些部門在制訂課程實施方案時,幾乎不考慮體育課程的特殊性,導致體育學科課程方案難以實施。教育行政部門不建立長期的體育常態課監督、反饋機制,就無法做到“強化體育課”。1.4“蜻蜓點水式”體育教學也讓教師深感困惑。義務教育階段,一學期體育課總課時48節,其中球類(1項)、田徑(2項)、體操(1項)、武術(1項)、身體素質(1項),按項目計算,平均每項需要8課時,試想近50人的教學班,用8課時來學習1項運動技能,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怎樣評價?學完了沒有時間練或玩怎么辦?這種“蜻蜓點水式”教學也讓教師深感困惑。
2保障體育常態課質量的幾個思考
2.1關注體育常態課,實施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體育常態課教學質量,積累每個課題的教學經驗并進行反思,使每一位學生都受益于體育課。體育教師應“三備教學”,集體研磨,各級教研發揮積極作用。體育常態課教學質量需要體育教師通過苦練教學基本功來保障,備課要做到“三備”:一備教材、技術動作,同時要學會分析錯誤動作原因,制定相應的糾錯方法,并且要體現在課時教學計劃中;二備學生個體差異。體育課中要把關注個體差異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仔細設計教學環節,采取降低難度的方法或者標準或采取形式多樣的分組,保證每一個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有所得;三備語言、模擬教學。此外,各級體育教研部門要搭建平臺創造交流、實踐、培訓、展示活動,體育教師借助教研組團隊力量開設研究課、觀摩課、展示課,集體研磨教學環節,創新教法、反思教學,營造良好教研氛圍,縮短教師成長過程。體育常態課后教師要學會反思,如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活動的組織、語言表達交流、練習強度、密度及小組學習效率等,讓教學反思應成為教學習慣,只有反思才知不足,知不足方能改進,改進才能優化,優化方能創新。優秀的體育教師善于反思教學,更注重教學細節。2.2抓課堂是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抓課堂要以教育教學的“教學做”為主導思想,而怎么“教”取決于怎么“學”,怎么“學”又取決于怎么“做”,這與當前的體育教育教學的學練賽的策略非常吻合。“教”首先要明確目標、知曉學情,而且要教得“準”;“學”與“學練”也要契合,怎么學呢?取決于“做”,即是各種情境中的技術、戰術運用,那么“學”就必須在比賽和教育情境中學習;“做”是實踐、檢驗、修正、完善、優化的過程,“做”的效果取決于教與學,教師是否教得準,學生是否學得準、學得會、學得樂、練得多。以七年級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為例,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本教材,因此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該技術并在比賽中能運用,情感目標是將雙手胸前傳接球在籃球中的運用價值、正確動作、運用時機、組合動作教給學生。教師可通過“分享”游戲(五對五半場傳接球計數比賽游戲),把籃球比賽中的觀察、判斷、快速反應傳接球的決策能力和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運用能力結合起來,并且有比賽對抗的性質。教師要把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通過多人多球的游戲性練習,讓學生掌握自下而上的有力順序,動作要連貫,傳接球要準確、及時。情境設置要逐漸接近比賽,學生按異質分組,且各組間水平接近,學生學練結合逐漸達到比賽水平?!百悺币胶屯暾O計體育課堂上的小型“賽季”,要讓學生體驗到“賽季”的全過程:建立球隊、角色分工(裁判、器材管理員、記錄員、行為記錄員)、比賽日程、賽前準備、賽后總結、總決賽、頒獎儀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增加單元教學課時數,使學生能深度學習運動項目。2.3創建“項目季”以“小群體”的體育教學。所謂“項目季”就是每學期以一個項目為主,以全員參與為宗旨,從班級比賽開始,進而是年級比賽,然后是年級間的“超級聯賽”,一定是很正規的比賽,圍繞聯賽進行專題教學和課外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目標很明確,就有了學習的內動力;通過學生全員參與,班級內可多組隊,教學中自成小組,這就是“小群體”教學;從技術、戰術、規則進行針對性教學。這樣的聯賽如籃球季、排球季、足球季、長跑季等,如果每學期都組織,其中帶來的體育教學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2.4對學生進行規范行為的培養,提高體育課學習效率。人數較多班級的體育常態課的組織難度較大,教師如把過多時間用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上,則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美國從K年級(相當于幼兒園大班)就開始安排1個月的常規養成教育,并滲透于整個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通過反復體驗、要求、強化練習等方法規范學生的行為。例如,選用旋律優美、節奏合適的音樂作為練習起止的信號的一種指令,并貫穿課的始終;訓練學生運動時保持合理的運動空間,避免碰撞導致傷害事故。體育課上要注重這種規則意識的培養和強化,并有始有終地貫徹到具體活動中,有利于學生養成負責任的行為,同時提高體育課學習效率。2.5建立學生、家長反饋機制。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練習和相關的活動來掌握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強健體魄的,因此可建立一種反饋機制,首先學生自評、互評,然后學校將學生體質狀況、參與度、技能掌握情況、參與活動情況等定期評價以及相關的運動處方信息傳遞給家長,充分考慮個體差異的縱向提高程度;搭建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的公共平臺,反饋信息,交流對策。體育是學校的體育,也是家庭的體育,更是社會的體育,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種觀念應形成社會共識。2.6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或增加體育課時數,讓學生有機會去體驗所學技能。體育課的學習是循序漸進地把相關技能和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學生興趣,讓那個學生利用各種活動去體驗、實踐。高中生每周兩節體育課只有90min,如果課外活動再不落實,體質更難以提高。因此,建議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將其列入課表,有實施方案,并不斷改進創新;另外一種途徑是增加體育課課時數,課程實施方案的制定者要順應時代,改變觀念,充分考慮體育學科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1]馬凌.課改怎么改:制約和影響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課程改革因素[J].體育教學,2010(7):21-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毛振明,于麗.課改怎么改[J].體育教學,2010(7):17-20.
作者:李韜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上一篇: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有效教學語言探析
- 下一篇:線上對分課堂在地理課堂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