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對分課堂在地理課堂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25 02:51:31

導語:線上對分課堂在地理課堂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線上對分課堂在地理課堂教學的應用

摘要:文章基于四元教學理論將線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用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講授通過QQ群屏幕共享功能進行;內化吸收通過學生線下獨學和反思實現;討論以分組的形式通過QQ語音進行;最后,教師通過直播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答疑。該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互動質量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線上對分課堂;四元教學;初中地理

一、緒論

網絡教學將成為課堂教學的選項之一,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大規模在線教學,而老師和學生又普遍缺乏線上的教和學的經驗,使得線上教學充滿了極大挑戰。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立足中國教育實情和線上教學特點,及時地推出了線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OPAD),效果良好,受到廣大師生歡迎。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四節《澳大利亞》第一課時為例,探討線上對分課堂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模式。

二、線上對分課堂簡介

線上對分課堂就是傳統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教學中的應用,對分課堂的理念是將課堂一分為二,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時間和任務方面均對分,宗旨是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深度學習。對分課堂包括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線上教學更適合隔堂對分。張教授提出線上對分課堂必須貫徹四元教學理念,該理念認為教學是一個規范化的流程,包括教師講授、學生獨學/作業/反思、同伴討論(互相答疑,互相評價)和教師答疑(共性答疑,集中評價)四個環節,即四元。四元的先后順序有嚴格要求:教師必須要先講,講完之后學生才能學,學了之后才能反思,反思之后才能帶著反思的結果參與小組交流,交流之后才可以提煉共性問題,老師對共性問題進行統一的解答。四元教學等于在傳統的“傳道、授業與解惑”基礎上加上一個“討論”。較之于傳統教學單一共性教學的缺點,四元教學融合了共性和個性教學的特點,在講授階段,教師對所有學生精講教學重難點,此階段具有共性特征,此為共性1;學生獨學/作業/反思具有個性化特征,此為個性1;同伴之間相互討論,不同學生討論的內容不同,此為個性2;最后,教師針對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集中答疑,此為共性2。另外,四元教學特別注重學生的反思,反思更多的是取代過去教師對作業的評價,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除此之外,還要超越作業,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提煉和總結。

三、線上對分課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1)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理作為初中的一門基礎課程,長期以來,學生的興趣不高,受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對分課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給學生較大的學習自主權和泛在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得到較大提高。(2)互動方式多元化、高質化: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線上互動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連麥(包括語音連麥和視頻連麥)、聊天室互動、彈幕、打賞、直播、抽獎、在線游戲、學生主講等。另外,線上對分課堂重視教學常規的建立,學生的學習要按照老師制訂的流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注重學案和思維導圖在線上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快速掌握知識體系架構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學時間模塊化,在講授階段,教師用少量時間精講重難點,其余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反思、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3)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亮閃閃”“考考你”和“幫幫我”,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難點并有效鞏固所學要點,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具體操作方法

(一)教師講授對分課堂中的教師講授環節與四元教學流程中的一元教學元素相吻合,教師需要做的是講授新知、布置作業(見表1),教授切忌面面俱到,而要“精講留白”,教師主要講知識的框架以及重、難點內容,對知識進行提煉,所講內容學生難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這部分學生要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如何學,并對老師精講的知識框架做好筆記,為課后的內化吸收做準備。(二)課后內化吸收線上對分教學的課后內化吸收環節主要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是學生個人的事情,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然后做反思,做深入的思考,發現學習過程中和完成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后提出問題,聚焦疑點。該環節符合四元教學流程里面的二元教學元素,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整理筆記完成“亮考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鞏固課上所學地理知識,收集資料,整理筆記,聯系實際生活,為如何成為一位精明的農場主做準備,培養學生的地理情感(見表2)。(三)討論環節課堂討論環節是學生帶著課后反思的結果參與小組討論,討論過程中學生把自己的作業分享到小組群里,進行互相答疑,相互評價,解決層次低的問題,對層次高的問題進行凝練,最后把小組內整理好的討論成果和有疑惑的問題分享到QQ班級群,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老師進行解答。該環節包含了四元教學中的兩個元素,即三元教學元素和四元教學元素,通過此環節(見表3),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提高學生的獨學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在運用對分課堂的地理課堂中,教師不僅講解重難點,還會布置拓展性的作業,對于學習和消化老師講授的知識需要學生課后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在實施對分的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管理者,學生是學習者、是課堂的主人,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也更具有自主性。在講授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精講和留白,老師布置的作業,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一致,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桃吃”。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所以在老師留作業和思考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所留作業要使學生和老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另外,作業還要與課標一致、要有助于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中,學生和老師的節奏基本是一致的,學生聽的是老師講的知識,思考和探索的空間不大,不容易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探究能力地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越來越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在學習成績和地理素養地提高方面就更難了。

五、結語

線上對分課堂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參與度、互動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文章以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四節《澳大利亞》第一課時為例探討了線上對分課堂在初中地理線上教學的應用模式。在四元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講授階段,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通過QQ群屏幕共享功能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留白,為學生留下獨學和反思的時間,學生做好筆記;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和反思完成;在討論階段,通過語音通話方式將各組的“亮考幫”作業拿到本組群里進行討論分析;最后,教師根據大部分組討論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直播方式進行集中點撥、答疑。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黃芳,劉金錘,王瑞華.基于對分課堂的高中地理創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4):4-6.

[3]程英姿.試論“對分課堂”教學改革中的觀念顛覆[J].教育教學論壇,2020(15):149-151.

[4]馬力,張瓊聲.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2):107-109.

作者:黃芳 謝紫珍 單位:平頂山學院旅游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