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24 05:03:15

導語:課程思政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思政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課程思政”構建了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教學模式,是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大學英語教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基礎,研究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教育實踐策略,最后舉例介紹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案例和課堂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大學英語教學

2016年12月,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堅持在教學的全部參與者、全部工作中和全部課程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學英語是在全國普通高校普遍必修的一門基礎類課程,其特點是課時多、參與面廣和跨度大,課程內容涵蓋了中西方文化、人文、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學科知識,同時也是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把語言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教會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和方法論批判性地審視西方文化及核心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

一直以來,高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開展廣泛而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能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綜合國力提升儲備優秀人才?!罢n程思政”是新時期我國教育工作的創新理念,它打破了傳統教學載體與教學內容的束縛,通過創建全員、全程、全方位形式的育人格局來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協同效應渠道,為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出應有的貢獻。大學英語是基礎類公共課,在普通高校的大一和大二學年開設4學期。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是跨度大、學時學分多、參與的教師和學生覆蓋全校大部分專業。大學英語課程的天然屬性十分有利于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來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西方語言學和人文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也代表了高校中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矛盾與碰撞,教師必須適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建設是有良好的理論基礎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國的社會主語建設事業培養接班人。

二、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開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主體,教師必須做到“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曾不止一次強調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苯處煹挠乱庾R和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保證。大學英語任課教師的工作就是傳播外國語言文化和人文科學,其自身必須具備明辨是非的價值觀審視能力。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其中明確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三個堅持:一是要堅持“思想鑄魂”,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二是要堅持“價值導向”,教師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課程思正”的教訓理念;三是要堅持“黨建引領”,要發揮黨總支和黨員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二)營造利于思政教育的課堂情境。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中的體現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來實現。教師可以通過構建面向“課程思政”的教學情境來開展課堂活動。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選擇有明顯價值觀傾向和家國情懷的課文、聽力和對話練習資料。教學環節上,教師要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進一步拓展描述,例如,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詞語作為課程基礎內容,安排學生進行默寫、聽讀、造句和對話練習,教師要將思政內容進一步凝練和概括,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來展示這24個價值觀要素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的具體體現。通過這樣的情境營造,不僅可以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要素,還可以借助豐富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利用技術手段拓展思政教學渠道。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多媒體、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已經相對普及,思政教育的教學渠道也不應僅限于傳統課堂形式,可以利用線下線上多渠道手段構建新型的思政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在線下環節讓學生去“可可英語”、“中國日報雙語版”等國內知名英語微信公眾進行文章閱讀和摘抄,也可以在BBC、CNN等國外媒體平臺上選擇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內容來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在中外不同的平臺上閱讀文章,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語言表達差異性,還可以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有關“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貿易戰”等內容的中英媒體文章時,要對熱點詞匯翻譯背后的意識形態問題進行正確講解,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線上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慕課等形式來開展“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活動。學??梢砸劳袊鴥鹊膬炐憔€上教育平臺建立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庫,鼓勵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共同打造大學英語“思政理論慕課”,要求學生在完成英語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觀看慕課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線上線下渠道外,在學校舉辦的相關活動中也可以將英語和思政教育結合起,通過各類活動來促進學生和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實踐。比如在校園英語節中,可以安排有關思政元素的各項互動,如“”詞匯翻譯大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語辯論賽、“紅色之旅”英語演講比賽等。學校和各學院也要定期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講座工作。

三、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際案例

本文以“大學英語(三)”課程中的一個單元為例,介紹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際案例。選用教材為《新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第三版),單元主題為“Language”(語言)。(一)教學目標。該單元的大學英語課堂思政教學目標可以分為語言層面和德育層面兩方面內容。語言知識教學目標包括:拓展漢語言文化的表達能力;合理運用交際策略來組織談話內容,并通過英語讀寫等方式來表達漢語言的美妙之處。德育層面教學目標包括:鑒賞漢語言文學作品,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在國際交流中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圍繞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任務驅動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該單元的知識,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來提升教學情境感染力。(二)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圍繞教材單元組織學生進行以“中國語言文化之美”為主題的課堂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主題內容,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課堂教學可以分為課內活動、課外任務和課堂展示3個環節。課內活動環節采用話題討論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首先在提出教學單元的主題話題,如“語言分類”、“語言學習的難易程度”等,讓學生反思語言學習的方法重要性。話題討論結束后進入教材課文閱讀環節,圍繞著名聾啞人作家海倫•凱勒的語言啟蒙之路來分析語言的啟蒙學習和感知過程。課外任務環節延續課上的討論話題,要求學生自擬子話題,進行文獻閱讀和資料收集后組織小組討論,安排學生在一周內完成演示文稿,并以小組形式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主題匯報。子話題小組要按照任務安排的時間和內容進行話題選擇、文稿構思、資料收集、討論修改、PPT制作和完善等工作。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答疑并提出修改建議,指導學生完成演示文稿。課堂展示環節在課后任務完成后進行,教師按照設定好的子話題小組順序來引導學生進行漢語言學習的展示活動。學生有的利用英語來分析漢語言的演變和傳承內容;有的立足于詩詞歌賦,用英語鑒賞漢語言的意境之美;有的則將家鄉方言與英語的發音特征進行比較,指出各類語言學習的異同點;有的以中英文的修辭特點為內容,總結漢語言的豐富表達形式,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化傳承之美。(三)教學反思與評價。通過以上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翻譯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課后任務和課堂演示環節均由學生自擬題目、集體討論和親自演講完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中的感悟進行資料收集和演講,在課上圍繞漢語言發展、方言使用、書法詩詞等內容進行展示和演講,這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活躍度,還通過鑒賞漢語言之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結語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環境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在實際教育中,將大學英語公共課程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通過各類課程體系的建設,將學科知識與思政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可為學生建設立體化的教育格局,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順利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融入。

參考文獻:

[1]王覓.大學英語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滲透研究——以《綜合英語Ⅰ》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

[2]李月.《大學英語》課堂成為高校思政教育陣地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

[3]金燕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以《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Ⅱ》教材為例[J].科技資訊,2019(21).

[4]嚴婷.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例[J].黑河學刊,2019(5).

[5]劉春瑜.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2).

[6]潘旭.論思政教育在高職英語閱讀課堂中的開展——以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為視角[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2).

作者:許梅 鄒丹 單位:哈爾濱石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