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27 11:32:50

導語:詞匯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詞匯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的應用

[摘要]詞匯學習是高校英語教學中繞不開的重點,也是學生面臨的較大學習困境之一。本文將基于高校英語詞匯教學與學習的現狀,將某高校大二的英語學困生作為研究樣本,基于不同學習策略,利用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完成本次調查,旨在找到影響學生詞匯學習效果的障礙,并嘗試提出一些詞匯學習的建議。

[關鍵詞]詞匯學習;英語教學應用研究

1高校英語詞匯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現狀分析及研究背景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不能脫離詞匯學習。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本科生、研究生等學習階段的研究,取得的突破較為明顯,但是,針對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困生的研究較少。從該群體的學習現狀來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他們在英語詞匯學習上存在較大問題,單詞記憶較為困難,無法在真正理解詞匯意義的基礎上,對單詞形成長久記憶,詞匯量的提升舉步維艱。長此以往,自然容易打擊到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張新杰等,2014)。除此之外,教師在高校英語教學上,同樣無法真正起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作用。具體而言,高校英語詞匯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語境教學輕于概念教學

對于高校多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而言,他們盡管有多年的英語學習基礎,但是,英語畢竟無法和中文具備一樣的教學語境。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將英語視為一種語言,而非考試規定的一門科目。這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還存在一定困難。這就導致在英語詞匯學習和記憶上,學生通常只會偏向從單詞結構、語法等較為枯燥的角度入手,對單詞的中英文翻譯語境等無法真正理解。這和當前英語教學過于輕視語境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上,教師并未要求學生理解詞匯誕生的意義,學生只需要拼寫無誤、發音準確即可,無法有效轉換不同語境下詞匯的不同意義。而無數實踐則證明,過于輕視語境教學,最終也會影響到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產生不小的打擊(范琳等,2014)。

1.2文化內容輕于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是各個專業的公共課,很多高校在英語課的安排上,通常會維持在每周2~3節課,課程數量較少,課程時間較短,難以達到學生深刻理解單詞意義的程度,還有,教學大綱的要求較多,很多教師未能對詞匯教學足夠重視。在為時2小時的課程中,通常不具備講解較長詞匯的條件,教師僅分析課文和講解對應的習題就已經很費心了,只能保證學生基本掌握單詞用法之后,就開始講解課文環節,而未能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單詞的獨特意義,只能寄希望于學生課下學習或自行掌握,但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卻較少在這方面投入課余時間。

1.3策略應用不具備針對性

英語歸根結底實用性較強,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方便閱讀相關學術資料,方便與他人進行交流(廖新佳,2010)。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往往將目的聚焦于考證,或者完成大學學業,因此,他們強迫自己對詞匯進行死記硬背,忽視了英語詞匯學習的內在規律(張日美等,2011)。

2研究設計

2.1主要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取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習困難的學生,針對該群體不具備較多詞匯量的特殊現象,筆者提出兩個方面的問題:1.在學習觀念和策略上,學生詞匯量多寡存在的差異。2.學習詞匯的觀念、策略對掌握詞匯量多寡的最終影響。

2.2研究對象

本次實驗,研究對象為隨機抽樣的某學校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以該群體學生兩次考試成績為準,將少于60分的學生定義為英語學困生,人數為108人。該調查群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在英語學習經歷上相對一致,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上較為清晰明確;其次,該群體不具備較好的英語學習成績,在大三之后,公共課程中將不再包含英語課,此時如果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上不夠明確,將會錯過最佳提高英語能力的機會,后續提高英語水平將會難上加難。這也是改進學習詞匯策略,對提高英語成績的現實意義。

2.3研究工具

問卷設計主要脫胎于分層學習策略方式,通過類似開放式問題的訪談,完成相關筆錄,做出針對性分析。訪談結果顯示,認為學習詞匯較為枯燥、沒有較強趣味性的學生有77名;認為詞匯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有64名;另外一部分學生,上述兩種學習困境兼具。在問卷設計上,第一部分屬于個人資料,包含學生姓名、年齡、班級、學號、性別等個人信息。為保證學生暢所欲言,問卷承諾保密所有內容,學生可以隨意暢談內心的真實想法。第二部分可分成三個維度,元認知策略為第一層,重點包含選擇性注意、計劃制定、自我評估。認知策略為第二層,該部分和前期訪談充分結合,可分成語音策略、應用信息策略、局部語言信息等。最后一層包含語言折射出的社交策略,在情感方面,可分成自我激勵、自我情緒控制、同他人合作交流學習。本次的研究問卷,在計分上采用5分等級制方法,依次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問卷收集之后,利用SPSS軟件包作數據分析。

3研究結果

經過處理分析之后,問卷中各類詞匯使用策略情況見表1。前文提到,問卷的計分方式為5級量法,也就是平均值不小于3時,則可證明這項策略具備較高使用率;如果平均值小于3,則代表這項策略在平日學習中不常用到。表1顯示,元認知策略中的“選擇性注意”策略具備較高使用頻率,其他方面的策略平均值都在3以下,這可說明其他策略,學生幾乎不常用到。表1清楚地顯示,英語學困生自身對詞匯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是在具體學習上卻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與計劃,以保證提高學習效果,這自然會導致詞匯學習每況愈下。上述十幾種策略中,應用較多的也僅僅是“選擇性注意”“視覺重復”“口頭重復”“自我激勵”,這四種在使用上相對頻繁。這和大學生學習英語只注重多讀、多看,對課程重點內容給予更高關注,不關注和考試無關的部分的現象是極其符合的。表1用數據說明,在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依然信奉重復式的機械學習策略,通過不斷重復加深學習記憶,靠死記硬背強撐,卻不能真正理解學習詞匯的意義,長此以往,就會喪失學習興趣。與之相對的,“預先計劃”“運用聯想”“自我評估”“意義記憶”“應用生詞本、詞匯本”等,這些真正有助于提升和保持記憶力的方式,卻未能得到學生較為熟練的應用。除此之外,表1也表明,學生通常會使用“自我激勵”的方式,而忽視“詢問求證”策略的應用,只圍繞學習任務進行學習,在看重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注重自身學習方法的不斷變化,而沒有充分同別人進行相互印證和交流,這是詞匯學習策略未能發揮其應有價值的一個體現。

4結語

通過對高校學生英語學習及教學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高校學生未能正確掌握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在英語單詞記憶方面過于片面,認為記住拼寫形式就萬事大吉,而對其固定搭配等其他知識點有所忽略(付繪等,2020)。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學生學習詞匯策略的正確使用,往往會提升詞匯學習水平,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強的成就感,以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當對詞匯策略學習足夠重視,幫助學生進行詞匯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記生詞本,以提升自身對英語學習的記憶力。但是,本次研究同樣沒有盡善盡美,局限性依然存在。具體而言,首先,就是樣本數量不夠多,僅僅是針對某高校108名學生進行調查,因此在研究結果上,還需要經過時間的證實;其次,這次研究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詞匯學習策略進行考量,未能從旁觀者角度出發,對詞匯學習策略效果進行考察;最后,詞匯的學習應當質、量并重,但是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以量取勝的層面,而忽視了質。因此,本研究還存在較大完善空間。

參考文獻

[1]范琳,夏曉云,王建平.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述評:回顧與展望———基于23種外語類期刊15年文獻的統計分析[J].外語界,2014(6):30-37+47.

[2]付繪,曹靖哲,王金,楊甜.形成詞匯學習策略提升高中生詞匯能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20(3):45-47.

[3]廖新佳.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常用詞匯學習策略使用情況的調查[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19(5):109-111.

[4]張日美,司顯柱,李京平.國內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實證研究述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9(2):151-157.

[5]張新杰,王山,李毅.民族地區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以凱里學院為例[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31(2):90-92.

作者:齊偉琴 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