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在英語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15 09:57:19

導語:分層教學法在英語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層教學法在英語教學的應用

摘要:根據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不同學生進行教學,為實現此種教學理念,分層教學法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學生的知識基礎、個人因素,以及成長環境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幫助不同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即讓所有學生能夠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讓所有學生體會到學有所成的快樂,同時能夠讓較優秀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全體學生從知識到能力再到學習習慣的全方位的提高。本文將從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結合英語實際教學經驗,對中學課堂如何實施分層教學法作出詳細論述。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中學英語;策略

分層教學是教師針對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進行量身定制教學計劃并予以實施的教學模式,其優點在于能夠讓處于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完成既定目標的愉悅感,從師生的角度講,可以極大改善師生關系,讓教師對學生產生信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認同感與親近感,促進師生之間再交流、再合作,并形成良性的循環。另外,由于分層教學可以讓教師對于教學大綱的內容有更細致的準備與分析,一方面對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也因為精心的備課使得教師能夠預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從而保障實際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讓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更強,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更為準確。

一、正確劃分學生層次

教師首先要承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摒棄主觀態度因素,用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這種個體差異,也即要對學生現有英語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環境作出科學系統的評估,這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夠把握學生的主觀情況,客觀地滿足不同層次的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那么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也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分為A、B、C、D四組。A組為實際水平高于或與大綱基本要求持平且性格外向的學生,B組為實際水平高于或與大綱基本要求持平且性格內向的學生,C組為實際水平不及教學大綱要求且性格外向的學生,D組為實際水平不及教學大綱要求且性格內向的學生[1]。這種分組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后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會有適當的調整。一般來說,性格外向。敢說敢做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會由于其更多的練習而提升,但對于細節的語法掌握可能存在瑕疵。由于英語是一門需要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科,對于內向的學生而言,其更有可能因為聽說的缺失而導致其英語學習的不完善。因此對于外向學生需要采用更為基礎、細節的讀寫教學,夯實語法基礎,形成正確的語感;對于內向的學生要刺激其主動開口練習英語口語,能夠將腦中所想表達出來,避免“閉口英語”[2]。

二、制訂不同層次教學目標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單純靠死記硬背去學習并不可取,置于具體語境感悟體會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英語學習教材中,無論是課文形式還是圖文結合程度上著重體現的是實用、新穎、交際性及可讀性,一方面是為了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相應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學生閱讀興趣,并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3]。但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其學習程度、掌握能力有所不同,這種差異造成的兩極分化不僅僅會反映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也會表現在學生的心理上,從而造成厭學態度。因此,如果教師僅僅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城關中學陳妙英按照教材對課程內容的指導安排,就會形成所有人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狀態,這種將所有學生看成步調一致的整體的教學規劃必然會造成部分學生因為不適應而掉隊,最終使教學進度只與一部分人相適應。所以,教師必須將學生依據個體差異進行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與之相應的教學計劃,從教材內容的學習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做到對癥下藥,讓每個學生都能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前進,為避免中途掉隊,或提前退出,教師應合理設置階段性目標,確保每一個堅持前進的學生能夠如期、如愿地收獲階段性果實,從而激發每一個個體的求知欲,全面提升課堂效率。

三、實行差異化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提倡以學生作為教育的本體,分層教學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上,尊重個體間的差異,依照不同層次所體現出的不同需求靈活設計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制訂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實行因材施教。對于教師來講,差異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備課及授課兩個環節做出變通:第一,分層備課是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只有在充分理解教學大綱及教材工具書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只有掌握各要點的難易才能分層設置教學過程中的節點,這樣才能夠較好地平衡滯后學生的困難和優秀學生的發展;第二,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每一個個體情況了如指掌,在授課的起點引導、過程銜接、重點總結等各個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都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學習任務。

(一)分層制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制訂,需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及教材內容的安排,同時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規劃。目標的設定不宜過高,無論對于成績好、能力強的,還是對于成績差、能力弱的,過高的目標容易讓人產生絕望心理,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感,不益于英語能力的提升,也有損分層教學“層層激勵”目標的實現;目標也不能太低,過低的目標停留在觸手可及的位置,會讓學生失去向上拼搏的動力,甚至產生“學習很簡單”的錯覺,不僅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同時也讓其對學習產生錯誤認知。所以在教師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真正學習情況,按照學生實際提升潛力,指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設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以人教版中學英語教材為例,在教學《Unit5Doyouhaveasoccerball》這一課的內容時,該課需要學生學會并掌握一些運動項目的名詞,如:soccerball,tennisracket,ping-pongball,volleyball……還需要掌握基礎句型“Doyouhave?Doeshe/shehave……”。教師在展開分層教學時,可根據A、B、C、D四個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結合教材去設計不同層次的授課目標。針對D層階段的同學,該階段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且學習興趣不高,需要其能將該課的基礎單詞和短語進行背誦,并能流利地將課文閱讀下來。針對C層和B層階段,這兩個階段學生學習的能力一般或者處于中上游,其能掌握基礎知識,但是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較弱,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教師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重視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比如可以出示一些簡單的題目,如:使其根據漢語意思和提示的短語嘗試翻譯句子:“(1)我沒有足球,但我弟弟有。Soccer,do.(2)你有壘球嗎?Have,baseball.”等,或者嘗試進行填充英語對話等練習。針對A層階段,這一階段的同學一般在課堂上的表現十分優秀,且學習能力和平時的測驗成績也較為理想,教師可以在其完成B、C、D學習階段的目標基礎上,拓展其英語應用能力。如:開展句子改寫,將Shehasasoccerball這一句改為否定句?;蛘邔oyourfatherandmotherlikesport改為一般疑問句。通過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同學設定不同學習目標任務,不但能充分符合每一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有效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有效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蛘咴诼犃τ柧氈?,對于A組學生,要重點考察其對短文中的語法時態和特殊句式結構的理解;對于B組學生則重點考量其復述短文的能力;對于C組,在聽懂的基礎上回答相應語法結構上的問題;對于D組,對相應問題進行原文的片段式的復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讓學生學會自行設立學習目標,維持其自身始終處于“學習——收獲喜悅,產生動力——帶著喜悅與動力再學習——再收獲”的良性循環中。

(二)學生分層練習

分層練習實際上就是階梯原理的一種利用,在學習結束后,教師通過分層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既有的學習成果并向下一目標進行延伸,同時也有益于各層次的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布置作業及課堂練習時,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內容,盡可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練習中得到鞏固和提升。對于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可以從基礎練習入手,先行強化對已學習知識的掌握,讓其通過努力就能夠摘到“桃子”;對于中等生,教師應減少基礎題的題量,只是以基礎題作為鞏固過渡之需,整體上需要進行難度調整,適度拔高;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可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增添綜合題,在對以往知識進行復習的基礎上,提前接觸“最終難度”的考題,鍛煉其綜合思維能力。

(三)教師分層指導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本著“讓優等生學滿,讓中等生學好,讓學困生學成”的原則,分類、分情況對不同水平學生進行指導,其中應靈活發揮引導作用及組織作用,幫助學生在獨立學習和輔導學習中間合理分配,整體按照“夯實舊知識”“鞏固新知識”“新舊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與后續知識的聯系”四個模塊進行指導學習。對于學困生主要采取模塊一和模塊二,但在課后習題中要出現個別模塊三的類型題;對于中等生主要進行前三個模塊,部分習題進行后續知識延伸;對于優等生則合理分配四個模塊的習題比例,做到鞏固、強化、提升的有機結合[4]。以人教版英語《7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為例,在展開復習指導時,可針對從低到高的學習層次,設計不同的復習模塊。如:針對學困生,按照“夯實舊知識”“鞏固新知識”這兩個模塊設計,導入舊知,帶領大家復習重點詞匯tiny,cry,field,hug,lift,teen……和重點短語staybymyside,runthroughthefield,keepmefromdanger……。針對中等生,則在學困生的基礎上實施第三個模塊“新舊知識的綜合應用”,帶領其復習重點句型,并使其能根據漢語完成句子。針對優等生,則在學困生和中等生的基礎上,實施第四個模塊“與后續知識的聯系”這一指導教學,在課后的延伸練習上增加難度。通過對各層次的合理指導,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化,優化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建立學習信心。

四、完善分層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中的大忌是將所有學生放置在同一個評價尺度之上,這樣會極大地損傷落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實上,因為個體的差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能力和領域,在相同的領域,其能力有高有低是正?,F象。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以自我為目標,只需要不停地超越自我就時刻處在進步的路上。另外,教師也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對象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讓學生能夠從微小的進步中獲得喜悅,也能夠從些許退步中得到警示,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在開家長會,填寫學生評價時,要摒棄應試教育的“唯分數論”,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以百分滿分為例,一個學生得60,一個學生得90,90分的學生固然成績優異,但向上提升的空間已經不大,失分點多是過往遺漏的瑣碎知識點,需要在不斷地練習中一點點完善,而60分的同學則具有相當大的提升潛力,只要突破一個模塊就能夠直觀地在成績上有所體現,在不斷地突破下就可以實現快速提升。另外,在完善學生評價機制的同時,也應設立相應的警告機制,實行動態變化的評價制度,如累計進步次數或最大進步程度作為進入高層級的門檻,而持續退步則可采取一次警告、二次降級的方式,這樣讓各層級的學生能夠正確調整自己心態,有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克服弱點,發揮所長。

結束語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或方法,對于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學生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質量。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就在于放大了教學方法因人而異的特點,從而讓各個階段的學生能夠學有所思、學有所成,在以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不斷精進教學方法,再度擴大其優勢,避免其不足,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俞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生英語寫作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9.

[2]彭衡艷.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3]張芬.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4]余興明.分層遞進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8,S1:105-107.

作者:陳妙英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