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互動式英語作文教學探討

時間:2022-12-22 09:36:52

導語:高中互動式英語作文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互動式英語作文教學探討

一、注重高中英語寫作基本功訓練

英語的書面表達是對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考量,既是英語考試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達到英語寫作水平真正的提高,必須要通過平時深厚的積累。實施互動式英語作文教學提倡把工夫下在平時,不能投機取巧,在考試之前死記硬背作文模板蒙混過關,這樣雖然在一次兩次考試中可能會得高分,但在最后的高考中肯定會暴露無遺。因此,我們必須拋棄這種心理,平時嚴格對學生英語寫作基本功的訓練。聽、說、讀、寫這是高中英語要求的四項基本技能,日常中每一個環節的訓練都不能輕視。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條件,給學生適當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讀物,應該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等基本能看懂。通過閱讀這些讀物,讓學生學習其中好的句子與語法,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一些平時課本里沒有的英語俚語。比如“getyourback(提供保護)”“lightenup(事情會變好的)”“justbecause(沒有別的原因)”等等,這些詞匯在學生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如果能適當運用必會為整篇文章添色不少,讓學生在千篇一律的傳統英語寫作模板中脫穎而出。同時,英語寫作基本功的訓練離不開學生對單詞量的掌握,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的英語單詞詞匯量,除課標要求的必須掌握的以外,應為學生提供適量的擴充。

二、強化高中英語寫作良好習慣培養

扎實的寫作基本功是實施互動式英語寫作教學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想達到互動式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還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英語寫作是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體現,英語對我們大多數學生來講并不是我們的母語,而是一種外來語言,所以在英語寫作中我們必須重視幫助學生克服東西方思維的差異。寫作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應該循序漸進,講究方法。在學生有了一定詞匯量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英文寫日記,日記不必按照嚴格要求,可以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基本的英語句型,如“S+V(主語+謂語)”“S+V+P(主語+謂語+表語)”“S+V+O(主語+謂語+賓語)”等等,鼓勵學生記錄下平時生活的點滴,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在正式英語考試寫作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沒有靈感,無話可說。寫英文日記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學生在日常中對英文的使用,克服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恐懼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英語競賽、英語演講,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不要害怕出錯。這在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高中必修一第一單元中“Anne’sbestfriend”,鼓勵學生扮演課本中的人物,身臨其境,模仿人物的對話??朔W生對英語寫作的恐懼心理、拉近英語寫作與學生的距離,輕松的讓其成為平時生活中的一部分,養成學生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這也是開展互動式英語寫作教學重要的一環。

三、落實高中英語寫作評價模式創新

英語寫作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師對學生寫作文章的評價過程,這也是我們開展互動式英語寫作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高中學生往往處于青春敏感期,喜歡得到正面的鼓勵贊揚。傳統的英語寫作評價模式就是學生寫老師評,學生完全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模式,因此很難調動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熱情,長久下來還會讓學生產生逆反、排斥的心理?;邮接⒄Z寫作教學模式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實行創新式互動。教師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參與進英語寫作教學中來,拋棄原來老師高高在上的態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真正的“teachingdualinitiative(教學雙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自己的英語寫作作品,在同齡人的相互交流學習中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感,鼓勵學生自主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把英語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種負擔。對比較優秀的文章,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更應耐心指導,教師和同學共同幫助其進步,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生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大方向,對學生水平達不到的地方及時給予指導,不要出現原則性的語法錯誤。通過學生的互評,教師可以總結學生們常愛犯的錯誤如主謂不一致,“Mysistergotothecinema”中謂語動詞形式應為“goes”等等,可以組織集中講解。高中互動式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注重平時對學生英語寫作基本功的訓練,主張克服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恐懼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英語寫作教學中來,這是對傳統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是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勢在必行的嘗試。這對于我們克服當前英語寫作教學的難題是值得探索與思考的。

作者:徐海燕 單位: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