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堂教學的評論透析

時間:2022-01-05 02:41:34

導語:高職課堂教學的評論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課堂教學的評論透析

本文作者:劉紅工作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播系

評價是為了一切的學生平均是為了一切學生是指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當堅持“一視同仁”的理念和“因人施評”的評價策略。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受“首因效應”、“光環效應”等心理特性的影響,容易對學生的評價形成思維定勢。以偏概全、一好百好等現象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時常存在。因此,在以人為本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客觀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要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將有限的評價給最需要的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其發展動力。這才是評價的本質所在。

以人為本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特征

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評價主體就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諸多表現實施的評論和診斷活動。在傳統教學中,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評價內容以共性為主導;評價方式以定性為主導。隨著人本主義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延伸,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已不能適應“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诖?,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從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出發,將他評與自評、個性與共性、定性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凸顯了現代課堂教學評價的特征。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他評與自評是相對而言的。他評是指評價主體是獨立于評價客體之外的;而自評的評價客體本身就作為評價主體。在課堂教學中,他評與自評通常是并存的。當時在傳統教學理念下,自評的地位遠遠不及他評。課堂教學往往是以他評為主,自評為輔,甚至于以他評取代自評。他評一般而言包括兩個主體,即教師和除被評者之外的其他學生。然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自然在他評中占據主導地位。盡管教師“聞道在先”,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存在,教師的評價并不具有完全的正向作用,有時的確難以滿足個體和群體學生的內心需求。因此,課堂教學評價仍然需要教師讓渡評價的中心位置,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體現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個性與共性相結合課堂教學是一個一對多的活動,即教師一人要面臨多個被評者。因此,就算能力再強、教學水平再高的老師,也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有效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基礎上,有效結合個性評價與共性評價,一方面準確把握共性的問題,作集體評價;另一方面,要準確把握個性問題,作具有針對性的個性評價,而不是敷衍性的以“嗯、啊、好”等回答取代評價。2.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盡管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大多數評價都是定性的。因為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確難以從定量方式來進行統計分析和有效評價。然而,這并不等于否定定量評價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重要性。因為對于學生而言,在其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最為在意的是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注。如果教師能夠在日常教學中留心記錄相關數據,在用于日后的教學評價中,能使教師的評價更有說服力,增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與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更是莫大的激勵和鼓勵,同時通過數據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幫助他們準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以人為本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模式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需要根據評價對象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和有差異性的評價模式設計。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分為總體評價模式、小組評價模式和個體評價模式。總體評價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總體評價模式是較為普遍的。因為自班級授課制以來,就形成了教師一對多的教學模式。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共性,對于課堂教學評價也是如此。針對全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等,教師都可以通過總體評價模式來實現對學生的評價。最為常見的就是教師在了解班級總體情況后,進行不針對個人的評價??傮w評價模式適應班級授課制的教學需求,能高效率發展評價的作用。但其弱點就在于,一是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個性需求;二是評價通常較為淺層,減弱了評價應當發揮的作用??傮w評價模式在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較為普遍,當然,在以人為本的教學中,并不排斥這種高效的評價模式,只是需要兼顧其他的評價模式作為有效補充。小組評價模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教學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其中,以小組為單位的組織形式較為常見。特別是在高職的實訓課程教學中,小組教學幾乎貫穿始終。因此,在這樣的組織模式下,需要一種與其相適應的評價模式,即小組評價模式。小組評價模式是指針對學習小組而進行的評價,其規模介于總體評價和個體評價之間。小組評價模式的優勢在于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增強評價的實效性;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促進,提高合作學習效率;有利于開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增強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小組評價模式是自評與他評、個性與共性評價相結合的有效模式。個體評價模式個體評價模式是以人為本課堂教學評價理念的充分體現。在個體評價模式中,學生個體成為評價的主體。個體評價與班級授課制和小組組織形式相結合,可以存在與各種組織形式當中。例如,在班級授課制當中,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可以通過提問、回答的契機,進行他評和自評;在小組學習當中,學生個體也可以通過與小組成員和指導老師之間的交流中,實現個體評價。個體評價模式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關鍵就在于契機的把握。時機把握好了,一次評價,甚至一句評價,就能對學生終身受益。當然,個體評價模式在實施中也受到一些障礙,如評價的效率性不如總體評價高,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非常高。因而,個體評價不能輕易實施,因為一旦運用失誤,將對學生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傊绾芜\用好這三種評價模式,首先需要教師具備以人為本的理念,時刻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評價的宗旨。在此基礎上,才能對評價模式的運用游刃有余,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