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運動在教學的價值綜述

時間:2022-01-05 02:38:24

導語:體操運動在教學的價值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操運動在教學的價值綜述

本文作者:馮小軍工作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系

體操運動與學校體育教學目標

體操運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是育人的基本手段之一,有必要進一步認識其在學校體育中所處的地位.也就是說它在學校體育中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在實現學校體育目標教學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這是進一步認識體操運動的內涵的重要方面,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1.1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目標體操運動是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分析體操運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需要從我國學校體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去對照和認識.學校體育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2)使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能和健身方法,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素養;(3)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4)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培養健全人格[3].體操運動對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作用1.體操運動對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作用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是由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決定的,如遺傳、營養、生活方式及習慣等等,但學校體育對學生的體質以及健康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適度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由于體操練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可以全面或有重點地鍛煉身體.體操活動可以使身體經常處于非常規狀態,讓平時活動不到的身體部位獲得鍛煉,如倒立、轉體、屈伸、翻騰、支撐等,在鍛煉身體各肌肉群,發展身體柔韌性,訓練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培養協調控制身體的能力等方面有著特殊的運動價值.通過體操練習對于改善和增強學生的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等,尤其是體操練習的全面性和針對性,不僅在全面促進學生各種素質和活動能力上有其突出的作用,而且體操內容還可根據各學段的教學對象和要求加以選擇和練習.因而體操練習對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增進學生健康有著突出的作用.體操運動在傳授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及健身方法方面的作用體操內容體系龐大,蘊涵著豐富的知識、技術內容以及文化內涵.從知識內容來看,涉及體操的基本知識、練習方法、內容選擇、練習注意事項以及其體操所演繹的文化內容等,通過教學可使學生系統掌握相應的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和方法;從掌握技能方面來看,練習可從簡單技術動作遞進至高難復雜的技術動作,并常常以非常態姿勢的動作,使體操動作練習不僅能促進一般身體素質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體操練習的豐富內容為健身活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方法,有徒手、輕器械、器械.可個人、雙人、集體練習。放眼大眾健身活動,如各種健身操、社區的健身路徑練習、各種健身器材練習,以及一些康復治療體操等,體現了體操運動對健身活動所起的作用和肩負的責任,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可起到有效的作用.體操運動對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作用終身體育是指人們一生中所進行的身體鍛煉和所受到的各種體育教育的總和。也即從一個人的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都要從適應環境與人的需要,進行身體鍛煉,以取得生存、生活、學習與工作的物質基礎或條件.體操運動具有較強的藝術性,美不僅是體操運動的最高旨趣,而且是體操運動的靈魂,體操的動作美和線條美在練習者身上得到體現,而練習者通過體操動作的訓練,從中可以得到動作美、姿態美、形體美的陶冶和強化,體操教學始終貫穿著對美的意識的培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開展體操運動的興趣.再者,體操的內容多,動作變化多,能給學生帶來較多的新奇刺激,讓學生對體操運動產生探索的興趣,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而有可能培養起體育習慣.同時,在參與練習中培養著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而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是從事終身體育的基礎.體操運動對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培養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體操運動教育功能中的美育教育,在養成學生良好身體姿態的同時,更是陶冶學生怕情操,享用體操文化.另外,通過體操內容融入學校各種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反映學校風貌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著學生的健全的人格.體操教學中的特殊的教學和練習方式(相互保護與幫助等),也培養著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愛的高尚情操,在生動的群體活動中培育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如此種種,體操教學對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體操教學內容和練習作用對應學校體育目標的分析,看到體操運動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符合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的需要,理應在學校體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健運用特爾菲法、模糊數學法和因子分析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踐教材進行優化與評價,認為在現行課程中的球類、體操、武術等對課程總目標的貢獻與支持較好,一致性也較好[4].另有學者呂衛東更是指出:體操,是世界體育藝術的珍品,是所有活動的起點,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無論是從美育的陶冶或是動作技巧熟練的價值,毋庸置疑的會為廣大青少年的成長做出貢獻…學習內容不能因為所謂的枯燥和以安全為由,就完全否定它們的功能和價值,甚至放棄.因此,在正確理解體操運動的內涵的基礎上,明確體操運動在學校體育所起的作用,從而可以確立體操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

體操運動與《課程標準》學習領域目標的對應《課程標準》

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新的課程目標體系,即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三個層次的完整體系.從這個目標結構上分析,課程目標是提出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知識、運動技能、體能、學習態度等方面實現的變化與體驗;領域目標是對總目標的細化,兩者在精神實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具體指明學生在五個方面各自應發生的變化;而水平目標則是具體指明學生在五個發面變化的程度,對不同學段學生明確了選用教材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要求.因此,水平目標對體操教材內容體系的構建,體操教學內容的選取提出了依據和要求.對于體操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以課程目標來分析似乎過于籠統.對應學習領域目標來分析體操在學校中的作用,則更加明確和具體.領域目標分為兩條主線,其一是健康主線,它包括了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它集中體現了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主體,反映了體育課程目標的本質;其二是運動主線,它包括了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它集中體現了體育課程的必要載體.體操運動與運動參與目標《課程標準》中的“運動參與”可以理解為在學校體育課程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形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運動參與目標不僅提出“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而且要求“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對中小學生而言,要使其“參與”和“懂得”進行體育活動,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體操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教材內容選擇失誤和教學組織不當,使體操在學校中逐漸失去其應有的地位.體操運動中有大量簡單易練、實用性強的內容,如基本體操中的多種攀爬、搬運、跳繩、徒手或持輕器械的練習等,這些練習如果設計得當,很容易在體育課中開展,也容易引起學生的練習興趣.從學校體操基礎性和層次性等特點,體操活動符合各學段學生練習的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要澄清人們對學校體操的種種誤解,向人們展現學校體操的內容、方法等,構建學校體操的內容體系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體操運動與運動技能目標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是體現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征,也是實現其他領域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運動技能學習領域目標包括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獲得野外活動基本技能.這一領域的要求擴大了運動技術、技能教學的范圍,更突出了學生應用技術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體操教學應當改變傳統的運動技術教學觀念,教學中既要傳授運動技能,又不過分追求系統和完整;既要教動作技術,又不苛求動作細節.學校體操又不是競技性體操,目的是在動作教學時更注重著眼于發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在這個觀念上的改變,學校體操就會有活力.體操練習蘊涵著大量的運動知識和技術含量,同時在練習體操動作時,發展著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提高著自我保護的能力,使參與體育活動更加安全,能夠加強各種環境活動的適應能力.因此,對應運動技能目標,體操練習有著其特殊的作用。體操運動與身體健康目標身體健康領域提出了: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體能;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以及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是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對學生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要求,關注了學生的發展,體現了“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尤其是針對獨生子女政策所產生的對少年兒童“過度保護和關愛”所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問題,身體健康目標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體育活動無疑是促進學生健康的最佳選擇之一.體操練習對身體姿態的要求以及發展身體素質的多種練習方法,對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和發展體能起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同時,在練習中關注自己的身體形態和體格強壯時,潛移默化地培養著學生的健康意識.因此,體操練習可以顯性和隱性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理應受到重視.體操運動與心理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是一種表現性的目標,是通過參與體育活動而得以體現和實現的.心理健康目標提出了通過體育活動能使學生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形成克服苦難的堅強意志品質.許多體育活動對實現心理健康目標都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就體操而言,由于練習形式多樣,對各種心理調適具有更多的選擇性.為解除緊張和焦慮情緒,可以進行各種體操練習;培養勇敢果斷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則可選擇各種支撐跳躍練習,尤其是有一定難度和風險的動作.另外,在體育課堂中實現心理健康目標,還有賴于有效的組織教學措施,單一的體操練習不僅不能改善心理健康,有時還會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這種例子在過去的體操教學中屢見不鮮.體操運動與社會適應目標從教育學和社會學的視角看,人們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逐漸完成社會化,即從自然人逐漸變成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過程.《課程標準》學習領域提出社會適應目標,就是利用體育教學加速學生社會化.社會適應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的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守紀,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培養競爭意識和戰勝挫折的能力.為此,社會適應目標提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學會獲得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體操練習中廣泛運用互幫互學的方法,另一個重要的教學特點是采用保護與幫助,這對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意義.

從體操對應《課程標準》學習領域目標分析,體操運動對實現各領域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理應獲得其相應的地位.體操運動對發展身體的柔韌性,提高大腦前庭器官的功能,培養協調、控制身體的能力,以及塑造形體美的教育等方面有著特殊的運動價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體操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體育活動內容,只能與其他內容一起,共同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