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技術操作安全教育論文2篇
時間:2022-07-09 09:01:41
導語:護理技術操作安全教育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設計
首先應確定預期目標。確定預期目標之前,需要詳細了解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實施機構的詳細基本情況。另外,還可以成立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小組。通常而言,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小組一般由醫療機構各臨床科室護士長及部分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員組成,各自負責不同技術操作項目的培訓課程,單項技術操作需2~3人負責培訓工作。在參加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科室內需在參訓人員中選出本科室負責人1名,評選標準為:年齡不足35歲,本科室內工作;至少需為護師職稱,學歷至少大專;具有優秀溝通能力,良好心理素質,較強的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工作認真,有責任心。評選過程首先需要符合條件護理人員自愿報名;再由科室內護理人員推薦;最后科主任及護士長根據報名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表現,獲得科室內護理人員推薦情況,結合上述4項考核成績、護理理論考核結果以及該人員自身特點,進行綜合評定,選出本科室內護理技術操作參訓人員負責人,公布三天內無人提出異議,即可確定。由于護理技術操作負責人對本院內培訓課程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故需要慎重選擇。另外,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一般分為3個階段,均需要結合臨床護理事故實例進行。第一階段分析教學目標、需求及學習任務。第二階段設計教學內容,在明確教學資源條件、參加培訓護理人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按照護理人員培訓前不同基礎水平進行分層,尤其是護理安全教育。第三階段確定教學方法及護理技術操作練習方法,包括理論教學及示范教學相結合,針對性練習及指導,擬定階段測試及最終測試標準。
(二)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安排
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安排需要加強護理技術操作認知。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目的是促進臨床護理人員熟悉護理技術操作的具體步驟、詳細方法、相關細節及注意事項。護理小組成員需按照技術操作相關知識及原則,分辨操作學習程度、臨床風險及有效應對措施,將其融入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同時,還要提高護理技術操作熟練度。護理人員需按照操作標準,檢驗自己的護理技術操作是否符合技術標準,是否足夠正確或有效,在臨床工作中進行護理技術操作對患者是否表現出足夠的關愛及尊重,對護理環境及護理條件的變化是否能夠表現出足夠的適應性。不僅護理認知需要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逐步完善,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體現出來,護理技術操作的熟練度也是如此,這不僅需要勤奮的練習,還需要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強烈的責任心。
(三)護理技術操作教學流程
護理技術操作教學開展前,教學小組成員通過多次會議及討論,最終確定教學流程、階段測試標準及培訓后考核標準,并以電子郵件方式告知參加培訓的臨床科室護士長及護理技術操作參訓人員負責人,尤其是技術操作負責人,需要盡快學習護理操作技術培訓內容,熟悉教學流程、教學各階段及培訓后最終考核標準等多項內容。護理技術操作參訓人員負責人培訓應按照預先設計的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計劃,明確科室內負責人培訓課程及目標??剖覂茸o理技術操作參訓人員、責任人培訓以自學及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后需接受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小組成員的考核。考核結束1周后,該負責人需對本科室參訓人員進行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前摸底考核,按照考核成績及工作班次情況,安排參訓護理人員分批接受護理技術操作培訓,以強化護理技術操作專業素質,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在講解過程中需詳細描述各操作細節、注意事項、相關風險等,并與實際病例相結合,以便接受培訓護理人員更好理解??己俗o理技術操作考核由階段性測試及培訓后最終考核兩部分構成,測試時間及評定標準已在教學設計中明確,階段性測試及培訓后考核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科室內護理教學負責人的考核,由教學小組及各科室護士長負責,由于護理操作負責人專業素質水平對本科室培訓效果產生重要影響,故考核標準比較嚴格,若考核成績不合格,直到考核通過之前,均需接受包括護理安全教育內容在內的護理技術培訓。二是參訓人員的考核,由于參加培訓課程護理人員上班時間不同,故按照實際情況將其分為不同小組,分別在不同時間接受培訓、練習,并由護理操作負責人進行指導及考核,并記錄結果;特殊原因未參加考核或考核未通過者,需單獨安排時間考核或繼續培訓,直至考核合格為止,整個過程中的人員及時間,需由操作負責人負責記錄,并上交護理部查看。此外,在教學考核結束后,對參訓人員發放培訓課程評價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結果,對教學內容及安排進行相應調整,以促進教學。
二、護理安全教育
護理安全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患者未出現超出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之外的身心損害、缺陷,甚至死亡。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對于醫療安全的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也隨之增強。如何加強臨床護理安全,降低護理風險,減少護理事故發生率,已經成為當前護理管理研究重要課題之一,在衡量醫療機構護理管理水平及護理質量中產生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對于實習護士而言。實習護士代表著護理專業學生向臨床合格護理人員角色轉換的關鍵時期,對護理風險及安全性認知較差,臨床經驗不足,成為護理安全教育的重點關注群體。通過對護士進行安全教育,可以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使其從原來的被動接受安全教育轉變為自己主動維護護理安全,其在學習這一過程當中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護理管理者在進行安全教育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并且有能力處理比較重要的問題,對于安全隱患的發生及時控制。并且在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還要緊抓實習護士的業務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素養。使實習護士的專業知識體系構架更加具有完善性與整體性,能夠加強護理的基礎理論,同時對于護理操作也能夠按照所學習的內容規范的完成,做到專業操作精益求精。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實習護士的職業道德素養,使其具有一定的職業自豪感和職業責任感。加強實習護士的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尤其是護理安全教育,對如何強化其風險意識,規范技術操作,提升專業素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能夠促使臨床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得到提高,包括技術操作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將護理安全教育融入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能夠強化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操作熟練度,樹立護理風險意識,從一定程度上優化護理服務質量,降低不良事故發生率,促使護患關系保持良好,加強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提升護理依從度,值得在醫療機構各臨床科室內推廣及應用。
作者:毛紅云 單位:貴州省人民醫院護士學校
第二篇
1.資料與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培訓考核模式,由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表及進度表,護理人員需認真傾聽,做好筆記,并結合臨床深入理解和鞏固。觀察組護理人員與此同時接受護理安全教育。
(1)教學目標。護理人員應按照教學要求掌握教學操作規范、步驟、方法等的,明確安全護理意義,養成良好的護理安全意識和習慣,識別護理操作風險,掌握風險防范措施;熟知護理技術操作原則、無菌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原則、防護原則等。
(2)加強職業安全教育。護理人員應樹立護理操作風險意識,在操作從教學中,加強護理人員組織紀律、儀醫德醫風的教育培訓工作,也需樹立堅定的"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責任意識,根據實驗操作項目,列舉案例分析,增強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及預防風險意識警惕性。
(3)強調告知義務。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積極實施履行告知義務。在護理安全教學中,應強調患者合法自主權、知情同意書、隱私權等。在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護理流程中,由護理人員扮演不同角色,使護理人員了解到患者住院期間應了解和遵循的規章制度;需承擔的責任、配合治療護理、享受哪些權利等。對于高難度、高風險護理操作,應強調患者需簽訂知情同意書,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達到風險共識。
(4)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在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需嚴格按照4個步驟實施,并且在護理操作中貫穿"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第一是評估,評估操作者、患者、環境、用物等,評估患者實際情況是否能夠耐受此次操作,掌握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及可能出現的損傷;評估護理人員是否具有完成此次護理工作的能力;設備器械等物品是否符合此次操作,質量有無損害;環境是否符合護理要求;第二是計劃。有效計劃的患者、環境、物品準備及操作者。護理人員著裝應符合護理要求,按照操作項目,做好環境和用物準備,及時向患者講述作的目的、方法、并發癥、注意事項和風險,必要時簽訂知情同意書;正確創建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取得家屬和患者的理解與合作;第三是實施。含操作步驟,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中應嚴格遵照查對制度,無菌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制度等,注意自身職業防護,準確觀察病情,根據實際情況有效處理,操作后醫療垃圾應分類處理;第四是評價。準確評價操作中的準確性、安全性和熟練度,操作期間應注意加強護患溝通,由患者或家屬評價此次會倆操作的滿意度。在教學期間,加強護理操作中易出現安全隱患環節的教育工作,使護理人員對此環節進行分析、認識和控制,掌握正確操作,并知曉如何避免常見問題的出現。
1.2評價指標
護理操作考核:護理操作考核成績分為理論、技能考核,各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理論掌握越全面,技能掌握越好。護理不良事件:其內容主要包括護理安全意外、用藥差錯、嚴重感染等。護理安全能力:根據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問題的分析能力、處理能力、預見能力、應急能力等,以此評判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能力,共計100分,分數越高,護理安全能力越高。
1.3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x±s)在檢驗時采用t,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時表示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操作考核及護理安全能力對比
觀察組理論成績、技能成績及護理安全能力顯著提高,與對照組護理人員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人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3%(2/38),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1%(8/38),兩組對比(P<0.05)。
3.討論
隨著人們自我保護的不斷提高,對護理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在護理操作技術中,由于患者個體差異大,也相應的增加了護理操作技術的不安全性,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出現護患糾紛。在護理安全中,關注護理技術操作關鍵環節的職業安全和健康,明確護理安全注意事項,貫徹落實護理安全事件。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理論成績、技能成績及護理安全能力顯著提高,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護理安全,可明顯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操作能力,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在護理操作中是在開放狀態、無人監督的環境下實施,因此,為了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需要重點培養護士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樹立慎獨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慎獨精神,做到有效的慎獨和自律責任意識。護理人員在接觸到專業護理知識時,帶教老師的行為會影響到護士,對護士以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態度及工作習慣均會產生相應影響。因此帶教老師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穿戴整潔,操作準確、規范,運用熟練、準確、規范的操作技術,潛移默化的影響護理人員。總而言之,在護理操作技術教學中采用護理安全教育,將護理風險意識、法律知識、安全教育融入到護理操作技術教學中,可明顯提高護士對操作理解能力,提高護理安全意識,使護理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以此降低護理不良事件,減少護患糾紛,應用效果顯著。
作者:燕秀紅 姜麗君 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護士學校實驗中心
- 上一篇: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論文
- 下一篇:小學學校安全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