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安全教育機制研究

時間:2022-02-26 08:26:51

導語:高職安全教育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安全教育機制研究

摘要:文章從蝴蝶效應理論出發,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高職學生特點及安全教育的特殊性,探討了基于蝴蝶效應理論的高職院校安全教育機制的建設:健全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強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更新安全教育理念,創新安全教育模式;加強大學生安全行為教育,規范安全行為習慣。

關鍵詞:蝴蝶效應;高職院校;安全教育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內屢屢發生各類安全事故,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傷害。大學生安全問題不僅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穩定,更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尤其是高職學生的安全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居于第二層次,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還指出只有當人的前一層次需求獲得滿足后后一層的需求才會出現,并對個體產生激勵作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的發展基礎,學生的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學生的安全教育,看似校園里不起眼的“蝴蝶”,卻能對學校的整體發展變化產生作用,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學校辦學理念的前提。

一、蝴蝶效應理論

蝴蝶效應理論是拓撲學連鎖反應的一個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一只生活在熱帶雨林的蝴蝶偶爾扇動下翅膀,在兩周后將會使美國的德克薩斯刮起一場龍卷風。這是因為蝴蝶扇動翅膀會引起周圍的空氣發生微弱的氣流運動,而微弱的氣流運動又帶動著四周空氣及其他生態系統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系統的極大變化。它表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從而被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二、高職院校安全教育現狀

當前高職在校大學生群體主要為“95后”,他們身處信息化社會,見證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網絡伴隨著他們成長,因而使他們身上表現出了獨特的性格特征。他們思想新潮、緊跟時代步伐、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然而,正處于思想成熟期和價值觀形成期的他們可塑性強、人生閱歷不足、缺乏主見、容易盲目跟風隨大流,使得他們易受周遭不良因素的影響。再者,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復雜,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我要求低,缺乏自制力,安全行為陋習多,安全意識薄弱,叛逆心強,使得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與普通高校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挑戰性,安全教育形勢更加嚴峻。當前,各大高職院校雖也經常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開展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但效果一般,學生安全突發事件如失竊、詐騙、網絡貸款、心理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屢見不鮮。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安全關乎著在校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決定著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依然存在著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系統的安全教育機制缺乏及學院對安全教育不夠重視等諸多問題。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保衛部門承擔,學院更多的是構建學生緊急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在實際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起安全教育事故的善后處理和事后教育作用,缺乏系統的安全教育制度,無法履行高職院校安全教育職責。另一方面,由于學院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夠重視,未能將安全教育納入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其安全素養的提升。學院僅有的安全教育是基于某些已發生的安全事件后臨時開設的主題教育,且大都由保衛處老師、輔導員及分管學生工作的院系副書記來承擔學生的安全教育,缺乏系統的安全培訓,對高職學生來說無法起到針對性的教育作用。(二)安全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新穎性。由于學校缺少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因此,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缺乏系統的規劃,課程體系中缺乏規范的安全教育課程,使得當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在學校接收安全知識主要是通過黑板報、宣傳欄、主題班會、講座、輔導員說教、文件傳輸等傳統手段。由于缺少專業教師的系統培訓,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傳統方式的安全教育手段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引起學生的厭煩與排斥。同時,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詐騙、兼職陷阱、網絡貸款等新型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在學生身上。學院的安全教育內容未能及時更新,依然停留在老生常談的交通安全、宿舍用電安全、防火防盜、心理健康等知識,教育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吸引不了學生對安全教育內容的注意力,降低了教育效果。再者,單一安全教育活動決定了教育效果,傳統的教育手段往往側重的只是對學生安全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及安全技能的培訓與實踐,[1]使得學生無法正確處理安全事故,減弱了安全教育效果。(三)學生安全行為陋習多,安全隱患大。內因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規定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學生不安全的行為習慣是誘發高校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2]以“95后”為主要群體的高職學生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的沖擊下,其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觀發生了新的變化。正處于思想成熟期的他們,面對各種不良網絡信息及社會風氣的侵襲,其思想觀念及行為規范也會受到影響。再者,由于高職院校“重技能輕育才”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高職教育忽視了對大學生行為規范的教育,日常教學管理中對學生身上存在的不安全行為沒有及時引導與規范管理,使得學生養成了各種安全行為陋習。首先,對自身財產安全不重視。很多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意放置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離開宿舍不隨手關緊門窗,隨意泄露個人信息、盲目輕信他人等;其次,個性張揚、任性、自我的他們,無法很好地適應集體生活,養成了在公共場合抽煙、在宿舍使用違規電器、熬夜玩游戲、打架斗毆、人際關系危機等不良行為習慣;再者,網絡貸款、網絡兼職受騙、網購詐騙以及網絡外賣和流動攤點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等各種構成安全威脅的行為都成為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蝴蝶”,給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三、蝴蝶效應理論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建設

蝴蝶效應理論認為:事物都是有聯系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周圍事物的相應變化。高職院校應注重安全工作細節,防患于未然。學校在日常安全教育中應明白事物之間的關聯性,抓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蝴蝶”,把握細節,防微杜漸,形成大局意識。(一)健全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制度,加強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首先,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須健全安全穩定工作管理體系,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實行安全責任制,將學校的安全責任細分并落實到個人,充分調動學校全體師生的安全責任意識,構建完善的安全信息保障機制,建設從學生寢室、班級、專業、年級、系部、學院到公安消防部門的信息聯動機制,[3]將威脅學生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及時扼殺在萌芽中。其次,高職院校應提高對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提高學生的安全素質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并將其融入到學校日常教學管理中,將學生的安全教育與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安全技能培訓與實踐,提高學校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再次,促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加強高職院校與公安、消防、衛生等政府部門的合作,引導廣大學生識別危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應急處理能力和抗挫能力,控制和減少學生意外事件的發生,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安全知識與安全防范技能,切實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二)更新安全教育理念,創新安全教育模式當前高職學生不止面臨著傳統的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防火防盜安全問題,同時還受到網絡時代帶來的安全威脅,如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網絡貸款等新型安全問題。高職院校安全教育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轉變安全教育理念,更新安全教育內容,創新安全教育模式。安全教育除了通過課堂教授之外,還應充分發揮大學生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將學生的安全教育與其文化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如:學??砷_展安全技能培訓、校園安全情景劇比賽、宿舍火災逃生演練等。同時,開展安全教育活動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針對不同年級學生、不同時間節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此外,針對大學生依賴網絡的特性,充分利用易班、QQ、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開展相應的安全宣傳教育,在網絡媒介上向學生發起安全教育行動,動員學生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到學校的每一項安全教育活動中,使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全天候的教育模式,真正推動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實施。(三)加強大學生安全行為教育,規范其安全行為習慣。人的行為是意識指導下、主動自覺的行為,意識決定行為。因此,要規范大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就必須先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行為意識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堂安全知識的系統講授和課外學生活動第二課堂的參與,幫助大學生掌握扎實的安全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安全行為習慣的管理,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和強化對大學生校規校紀的教育,將大學生的安全行為納入到學生素質培養考核指標體系中去。高職院校的全體教職工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規范大學生安全行為的重要性,自覺樹立表率意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一經發現學生的不安全行為應及時給予糾正。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帶動優秀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對身邊不安全行為習慣起到指正與監督作用,在學生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學校應積極構建文明和諧的安全校園文化氛圍,合理利用廣播、網絡、校園宣傳欄等多種平臺開展多樣的安全文明行為宣傳活動,促進高職學生自覺養成安全文明習慣,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養。

作者:張少明 單位: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