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班級管理論述3篇

時間:2022-06-09 11:46:16

導語:新課改下班級管理論述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下班級管理論述3篇

第一篇

一、班級管理要“以人為本”

提倡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是主要針對于傳統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種種弊端提出來的,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第一,強化學生管理主體,以往的班級管理工作學生往往是被管理者,不能體現出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而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是要喚醒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努力改變被動的角色,使學生能夠作為管理的主體,積極參加到初中班級的管理工作來,強化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把學生視為有獨立的人格、善于思考、有尊嚴的社會人對待;第二,以人為本的管理,要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手段,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現以人為本的目的,通過高質量的管理工作,鍛煉學生的品質與意志,提高學生的理性自主的能力。

二、提倡三位一體管理模式

教師、家長、學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參與者,是搞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機整體,在新形勢下,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就要提倡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教師的管理工作要與家長經常協調溝通,以家庭學校聯絡卡或者召開家庭會議的模式建立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絡機制,積極溝通,面對面的進行意見的交流,相互理解。另外,還有加強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的建立就是要打破師生之間的隔閡,使師生在人格尊嚴上處于真正的平等地位,教師要真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充分信任學生,關愛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換位理解,與學生共同管理班級。

三、強化法治管理觀念

傳統的初中班級管理存在著人治的管理理念,為了使學生能夠服從管理,有的教師會侵犯學生的基本權利,例如體罰學生、擅自搜查學生身體等行為,這已經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侵犯了學生的尊嚴,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強烈的人治的管理色彩,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教師要強化法律意識,注重學生的主體權利,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轉變教育與管理理念,實現依法治班,充分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做好初中班級的管理工作。

四、結言

新課改的實行給教育帶來了巨大改革,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是實現改革的關鍵之一,因此,要積極探索初中班級管理的先進方法,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工作。

作者:張溯耀工作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第四十一中學

第二篇

一、在班級管理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生就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也不能將學生整齊劃一地進行管理,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以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換言之學校就是給人犯錯誤的地方,這一點對于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認識和選擇,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作為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因為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指出錯誤,并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重犯。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深入理解新課改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念。班主任必須把學生當作完整的生命存在來尊重,允許學生有犯錯誤的體驗,尊重他們的自由選擇,善于發現他們的價值。

二、管理要制度化

所謂制度化管理是在班級管理中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的規定。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中,尤其是對學生進行懲罰的過程中,侵犯學生基本權利,乃至對學生造成嚴重傷害的事件可謂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法規制度的完善,人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提高自己的法律觀念。同時在班級治理的過程中,我們將各種管理制度化,所謂制度化就是不因班主任的感情變化而變化。要想真正地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學校作出相應的配套措施。首先,學校要制訂科學的規章制度,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提供文本基礎;其次,要加強對班級管理的監督,對于任何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要給予相應的懲罰。

三、營造民主的現代化的班級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孩子已經遠非以往可以相比的。由于網絡的介入使得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出現了“早熟”的現象。這種現象對班級管理是非常有利的,知識的豐富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而民主、和諧、自由的環境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形成學生的心理自由提供了基礎,而這些正是學生創造性和自主性得以發揮的前提。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逐漸地淡化班主任的權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這不僅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進行,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決定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想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我要以積極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以新的理念組織班級管理。在組織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決杜絕班主任一言堂和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發生。

作者:蔣如峰工作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虹橋初級中學

第三篇

一、關愛每一個學生,用愛心撐起一片綠蔭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泵篮玫娜松鸀閻鬯鶈酒?,并為知識所引導的。正是這樣,學生美好的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我們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雖然學生最終要接受國家的挑選,但我們不能把目光僅停留在成績優秀的學生身上,班主任應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愛心,更要善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讓每一個成員都真正擁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心。

(一)靈活多樣,調動學生開展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異的,他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集體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動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使他們各方面的個性心理特性得到強化和發展,達到寓教于樂、促進心理素質良好發展的目的。

(二)放權讓位,培養學生班級活動的自主性。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讓學生自己討論、計劃、安排班級活動,從內容的確定、形式的選擇,到具體的活動實施以及結果評價,都由學生自己來進行。結合班級特點,安排有班級特色的活動。這個時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有班干部組織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研究并組織實施,這個時候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合作者和指導者,更重要的是一個積極的合作者,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他們是班級的主人。

(三)營造氛圍,增強班級管理的感染性。1.建立良好的班集體。班級不應是學生個體的簡單組合,要發揮群眾功能,組織群體競爭,讓學生樹立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群體觀點。2.形成良好的校風。一個好的學校風氣比說服教育有力得多。優良校風的形成,良好的教師群體是關鍵,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通過學生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3.通過組織家長委員會、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創造學生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傊挥蟹e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真正的成為班級的主人,從而達到集體教育與個人教育有機結合的目的。

三、樹立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觀念

新課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綜合發展,不但要學會求知,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理解到,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應該樹立“為了學生發展”的班級管理理念,作好以下工作:

(一)實施“發展性評價觀”。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不要以成績高下論英雄。冰心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泵總€學生的智力不盡相同,興趣愛好也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考100分,那些成績平平,但有特長的學生,仍然是一名好學生。不能以分數定優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人格得以健全。用發展的眼觀看問題,用發展的眼觀對待學生,特別是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紀律性不強的學生,我們班主任更要多些關心,少些責罵,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

(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道德觀。傳統的教育管理比較注重學生外在行為的指導,而現代教育更重視對學生心靈的關懷,力圖從學生內部去改變他們。1.“習慣鑄就終身,細節決定命運”好習慣是一個人終身受用的法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一是教育學生保持已有的良好習慣;二是引導他們糾正存在的不良習慣;三是積極培養他們尚不具備的新的良好習慣;四是幫助他們提高識別能力、預防各種不良惡習的感染和侵蝕。2.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第一方面,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第二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社會主義各種道德觀在我們的法律中有具體的體現,我國現在也是強調依法治國,讓學生多學習法律知識,做到知法懂法、會用法,這對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成為合格公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傊抡n改實施不僅沖擊著我們的教學模式,而且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觀念的革命。要全面促進學生進步,只有教師,先轉變教育觀念,關愛每一個學生,放手讓學生去主動參與管理,才能真正培養出新時期需要的人才。

作者:武錫興工作單位: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