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無類”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10-19 03:07:21
導語:“有教無類”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有教無類”思想和班級管理的內涵
1.“有教無類”思想的內涵“有教無類”最早是由我國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其基本意義為:人原本是“有類”的,即有的聰慧,有的則智力發展遲緩;有的孝順父母,有的則常常忤逆父母;有的本性善良,但有的容易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舉動……但通過教育可以使這些人與人之間“類”的差別得到更好的消除。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有教無類”思想。現在的“有教無類”思想通常是指,縱使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些許差異,但是教育者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受教育者身上所具有的貧富差距、智力差異、性格差異、認知差異等客觀條件就把某些特定的人盲目地排除在教育活動之外,讓每個人都擁有接受教育、享受教育的權利??梢哉f,“有教無類”思想體現了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上的公平性與平等性。2.班級管理的內涵班級管理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班級管理過程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師生互動過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二、班級管理現狀與原因
班主任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班級管理的策劃者和監督者。目前,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對學生已經很盡心盡責了,但是為什么學生還是“我行我素”,管理效果不理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班主任沒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來說,課堂上的不公平可能比硬件實施上的不公平更嚴重,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也更大。怎樣把保障每個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落到實處,怎樣確保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機會和發展機會?這需要教師素質和教育觀念的提升,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覺踐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1.“有教無類”思想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表現為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他們在家庭環境、受教育經歷、學習態度與習慣、認知思維及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極為正常和客觀的一種現象。鑒于此,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時,不能采取完全統一劃齊的管理要求,相反,應當在正視班級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個體提出不同的管理標準與要求。從這一程度來講,“有教無類”思想要求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因材施教。如針對性格較為內向、不喜發言的學生,班主任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給予他們充分的發言機會,并要肯定其發言的正確性。班主任還可借助班會這一形成載體,引導這部分學生大膽發表自己關于班級建設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在他們結束發言之后,就他們所提意見或者建議中的一些可取內容進行一一分析,給予其恰如其分的肯定與激勵,有利于班級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更好地推動班級的管理。再如,高中是學生求學過程中的重要階段,由于面臨著高考的沉重壓力,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很容易產生懈怠甚至是輕言放棄的形態,長此以往,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這自然便成為了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面對這部分學習態度不甚端正的學生,不能一味地對他們進行批評或指責,而是設身處地地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偠灾?,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管理是“有教無類”思想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一大要求。2.“有教無類”思想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表現為民主平等“有教無類”的核心精髓在于公平與平等,其具體反映到高中班級管理的實踐中,即教師應當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與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在給予他們充分民主與自由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他們進行自主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著名教育學者魏書生所提倡的“管是為了不管”這一教育理念相似。魏書生認為:“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能成為班級管理的一分子,他們擁有平等參與班級各項大事的權利,這種權利運用恰當得宜的話,往往能獲取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崩纾诎囡L建設的活動中,鼓勵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獻出好點子”的活動之中,不能因為學生學習的好壞而所區別對待,這一公平、平等的做法使得學生們感受到了參與的價值所在,他們獻出好點子的熱情與積極性也更為高漲。有的學生針對班風建設的活動就提出可以通過創建班歌、班訓、班規等形式豐富班級文化,從而建設良好的班級風氣;也有的學生認為可以不定期地組織主題班會,借助班會這一途徑促進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與發展。除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關于班級管理的意見,還可給予他們充分融入班級管理互動之中。如在班委會的確立上,班主任可不采取直接任命的形式,而是在學生對彼此之間形成較為深刻與了解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自主確定班級領導班子。學生們通過投票、選舉,最終選出了班級的主要領導干部。由于是通過自主選舉產生的,因此,班級干部的領導力與號召力格外強大,并真正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發揮了自身的作用。這表明了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與自由能更好地推動班級管理的積極發展。3.“有教無類”思想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表現為一視同仁。高中班級往往學生數量眾多,學生之間發生摩擦在所難免??v觀教育實踐,不少班主任在處理班級學生之間矛盾的時候傾向于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而自主判定學生犯錯誤的程度。如針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在口頭上隨便說幾句,而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后進生”就大聲斥責、嚴厲批評。這種區別對待的教育方式很顯然并不能使得班級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心悅誠服”。如此狀態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班級管理的目標自然也會流于形式,不具備實質上的意義。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活動中應一視同仁,切忌厚此薄彼,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如當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一些小摩擦時,班主任不能貿然開口批評學生,而應當首先了解學生發生摩擦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認真思考解決辦法,力爭做到公平、平等地處理。須知,班主任身上公平、公正的精神品質將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學生,促使他們朝著真、善、美的方向發展。這是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一大重要內容,有利于推動班級管理活動朝著班主任所預期的方向更好地發展。
四、“有教無類”思想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須遵循的原則
(1)平等性原則,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不以學生家庭貧富、能力差異、成績優劣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不因為學生之間的任何差異而不平等對待。(2)差異性原則,尊重每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世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班主任應該尊重個體的獨特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放矢。(3)公平性原則,關注每位學生發展,提供平等權利。班主任應讓學生共同參與班級出勤、紀律、衛生、文體等管理,把管理決策權和管理下放給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做班級的主人,使每個人盡可能得到最好的發展,使不同的學生受到同樣的教育。
作者:練翠婷 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浮中學
參考文獻:
[1]段小霞,楊梨容.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現代啟示[J].成才之路,2013(13).
[2]閆學軍.談孔子的“有教無類”及我國現代教育的普及性[J].佳木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 上一篇:論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感投入
- 下一篇:大學生班級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