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創業教育途徑研究

時間:2022-01-13 04:37:21

導語:職校創業教育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創業教育途徑研究

一、整合資源,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建平臺”

1.文化平臺的構建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題。文化平臺的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通過廣泛宣傳,讓師生皆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師生自覺投入到這一教育活動之中;從理念入手,使全校上下共同確定創新理念和創業理念,形成共識,有效推進創新型高職院校的建設;制度是保證,通過列入教學計劃,加入學生考評內容,制定相應激勵辦法等規定來保證創新教育的順利實施。二是要深入開展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推進創新意識的培養。加強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加強素質教育、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它對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具有積極影響和作用。2.資源服務平臺的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加大投入,搭建資源服務平臺。資源服務平臺主要有硬件資源、師資隊伍等二個方面。(1)硬件資源。一是加大實驗實訓室建設的投入,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與科技前沿接軌。二是加大實驗實訓室利用率,并全面地向學生開放,使學生能夠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三是積極拓展校外科技創新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解科技前沿的實習基地。(2)師資隊伍。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科技創新水平,要將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中解脫出來,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積極了解行業前沿知識,投身科研工作,拓展專業知識,為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進行足夠的知識儲備。其次,要鼓勵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改變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3.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學院通過頂崗實習、訂單班、教學車間、校企共建工作室等形式構建了創新教育校企合作平臺。通過頂崗實習、訂單班,進一步深化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強了校企的合作,同時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升華;通過教學車間、校企共建工作室在解決了學校的裝備條件問題,提升了教師的執教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了前沿的技術,體驗了生產實際的真實環境。

二、以項目實施為載體,開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空間

1.以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為主的項目實施2004年,學院制訂出臺了《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教育項目實施方案》,啟動了創新教育項目工程,成立了院創新教育項目辦公室,統籌創新教育資源。根據項目實施過程的實際情況,《實施方案》已經過兩次修訂,進一步完善了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1)建立創新教育項目的組織機構。學院先后成立了院、分院系兩級創新教育項目組織機構,院級機構一是學院創新教育領導小組,二是學院項目專家組。學院創新教育領導小組由教務處、科產處、團委、財務處、后勤處、信息中心、工業中心及和院系主要負責人組成。其中教務處為項目成果處置部門,科產處為項目監理部門,院系為項目實施部門,領導小組下設項目秘書組(團委)為項目負責部門。學院項目專家組由學院有一定學術聲望、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主要職責為立項評審、結題驗收、成果評價與政策建議等。院系級機構為院系創新教育項目組,由院系領導、主管實驗室或實訓室的教師和指導教師組成,其職責主要是負責項目的實施。(2)規范創新教育項目的實施流程?!秾嵤┓桨浮穼撔陆逃椖苛㈨椛暾垥r間、立項申請程序、項目的執行與驗收、資金來源及管理、學生學分與成績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創新項目選題指南》,學生可選擇適合自己或感興趣的項目,自愿申請參加其中的項目。學院創新教育項目秘書組負責審核申報項目的有關內容,并組織項目專家審批是否立項以及資助經費等。每學期結束前由學院創新教育項目辦公室公布本次的創新教育立項項目,給予資金資助。項目結束后由項目秘書組組織專家論證驗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學分。(3)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創新項目實施的關鍵是教師。通過創新教育項目,師生間形成親密的“師徒”及“伙伴”關系,營造技術研究小組的團體氛圍,對于學生早日進入專業領域,接受學術研究氛圍的熏陶,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具有積極的效果。因此,通過教師帶領學生一道研究所承擔的校內外科研項目或分解后的部分子課題的方式進行創新教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2.以扶持創業實踐為主的項目實施(1)重點開展創業模擬,破解創業教育的難點。學院引進先進的商業企業POS系統,設立大學生創業街,為學生模擬經商提供創業實踐的平臺。從2008年7月,經濟管理學院在中橋校區設立學生自主創業的實體平臺———創業街,并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招標,有7個團隊最終獲得了在創業街獨立經營、自主創業的門面房。同時,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舉辦草根創業活動、夜市活動,對鼓勵和促進學生自主創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政校合作,提升創業指導水平。學院與無錫市青年人才服務中心和無錫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加強合作,獲得他們的大力支持。通過“8+X”模式積極開展創業模擬實訓,學院累計已有500余人次學生受益。2009年首家由學院在校學生在太湖科技園成功注冊成立創業公司,這也是太湖科技園成立的第一家有在校高職生創立的公司。

三、完善機制建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1.建立系統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運行機制學院專門成立由院長擔任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作為運行機制中的組織系統,制訂政策、完善制度來支持和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協調、解決學校及院系層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各院系成立工作小組,通過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改革,規范教學環節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從而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執行系統。學院通過實施二級管理績效考核,提升院系的執行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程,發揮第一課程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各職能部門目標考核制度,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分工協作,推進第二課堂中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確保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由質量監督與控制部牽頭建立健全監控系統,加強檢查、評估和信息反饋,并引入社會力量,對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全程、全面的監控,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進。2.建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適應的保障機制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須要有足夠的師資、設備和場地等資源的支撐。為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學院通過創新管理,統籌、集成、開放校內外資源,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機制。在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各項制度的基礎上,為了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學院對師資、實驗實訓條件等重要教育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調配,實現資源的集中和優化配置。圍繞開放式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如指導教師負責制、預約登記制、后勤服務保障等。例如,機械技術創新實訓室開放時間從周一至周日,開放時間從早上8點至晚上11點。3.建立富有成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機制學院在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善工作環境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制度設計及合理的酬勞,完善激勵機制。如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納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雙師素質評價標準》,并成為教師職稱晉升、崗位晉級的依據之一。對于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給予工作量的補貼,對于申報成為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指導教師計算一定的科研積分,并每年進行優秀指導教師的評選等。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提高是落腳點。學院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為重點,輔之以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如通過每年一度的“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展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科技競賽、技能競賽,對獲獎學生給予一定的獎金和學分獎勵,同時召開表彰大會,進行校內外的廣泛宣傳,并優先推薦就業;開辟專門場地、設立專項基金,為學生創業及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等。從本質而言,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應是高職院?,F有專業教育的延伸與補充,是素質教育的深化與發展。學院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基于高職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構建了以“進課程、建平臺、立項目、創機制”為主要特征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體系之中,保證了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同時也為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作者:強偉綱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