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教育啟發
時間:2022-06-02 04:00:04
導語:香港創業教育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搭建創業教育的制度和人才架構。早在2002年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發表的黃皮書第六章中就明確提出:協助求職人就業的概念,其中包括通過財政投入扶植本港居民創業。自此,以立法會的該動議為基礎[1],財政司提供資金、教育局提供教育方案、香港貿易發展局提供協助,香港高校提供教育平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香港應用科學院等非政府機構提供配合的創業教育系統工程拉開序幕。2002年至今,香港政府每年對于創業教育的投入未低于4億港幣。香港高校的創業教育對象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以經濟及商科的文科生為主體,另一部分以工學部的理工科學生為主體。在組織實施上,創業教育主要由經濟學院或商學院的相關教師負責;由于香港本土在成本和人力方面的優勢不明顯,香港高校的創業教育也多與實業無關,而多是集中在創意產業方面,如設計、環保、策劃等方面[2]。因此,以理工科學生為背景所參與的創業教育活動并不多見,因此,在創業教育的結果通常被引導成為一種創意后便戛然而止。對于類似的問題,香港高校也有所檢討并進行了相應的改進。
2.強調創業技能培養并因材施教。在香港高校的創業教育中,以專門性的創業教育課程是比較少的。絕大多數高校在平時的本科教育中,便強調以技能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3]。這與中國內地有著明顯的區別,香港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對于理論的強調明顯偏弱,而更強調將教科書中涉及的知識變為處理事務的流程,并強調這種流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事實上,在本科教育中,“培訓”的影子似乎無處不在。而這些技能的積累,就成為香港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基礎。而不開設具體的創業課程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因為,每個學生的專業不一樣,所涉及的行業也不一樣,而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特點及商業模式。如果以相同的課程去指導學生創業的話,那么,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明顯是不科學的。雖然有些勵志及關于創業意識的教育是普遍適用的,但是通過課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顯然是浪費了教育資源。因此,從香港高校對于創業教育的觀點來看,創業課程僅僅是創業教育所實施的平臺之一,而創業教育的平臺還包括講座、研討會、競賽等方式。創業教育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以及不同的專業來綜合調配,并根據本科所積累的培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創業教育的效果。
3.建設具有商業實戰經驗的師資隊伍。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的教師在教學工作內容以及兼職工作內容方面有明顯差別,內地高校教師待遇普遍較低,很多高校教師利用教學以外的時間從事“副業”,從廣義的角度看,也是一種創業形式,因此,很多教師具有創業經驗,更有甚者擁有自己的公司并擔任管理者[4]。因為香港高校教師待遇非常優厚,以香港城市大學的講師為例,每月的薪酬不低于6萬港幣。即使是在經濟及商科領域從事教研工作的教師也鮮有兼職從商的經歷。只有一部分是曾經在商業領域從事過管理工作而后專心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因此,在香港創業教育教師中,有實際創業經驗的教師比較少,具有創業經驗的師資是其創業教育的寶貴資源。
4.設立創業教育論壇及創業大賽。香港在創業活動的組織方面是非常積極的。首先,這有賴于香港政府每年的大幅度投入;而且也有賴于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更重要的是香港高校在類似活動上的執行力。從政府方面,香港政府專門成立了香港創新與科技基金用于創業項目的扶持以及創業人員的輔導,該基金每年都會邀請社會知名的企業家及專家做客介紹創業經驗[5]。此外,社會力量也積極組織和參與創業活動,比如:香港企業支援與咨詢中心每年都會組織“誠意用心創業創新”研討會,這體現了企業對于社會力量的支持,并通過社會力量組織和鼓勵創業活動,從而發現人才和商業機會。在這些平臺上,企業經營者、風險投資公司、研究者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共同參加。各高??蓪W校的創業教育內容及教師的個人經驗、思考、教學教法等信息在論壇上進行交流,以實現資源共享。這種形式對提高學校創業教育質量有重要的作用。香港高校在創業教育論壇和創業大賽的組織上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也是最為活躍的因素。幾乎每個香港高校均對創業活動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比如:香港教育學院每年舉行的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香港理工大學每年舉行的青年設計才俊教育大獎賽。至今影響力最大的就是,于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舉辦的“創業教育亞洲會議”,該會議是2003年由斯坦福大學科技創業風險項目(STVP)組織發起,是創業教育領域唯一的國際學術會議。參加者多數是從事創業教育及其研究的理工科、管理和高等教育領域的學者,也有企業界、政府創新創業基金、創投領域的專家。由于香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論壇及活動的層次、模式、方法有所不同,因此,積累了各個層面的經驗和意見。目前,香港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在引進、吸收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香港自身的情況開發屬于香港本土的創業教材,以便于教師之間、學部之間、大學之間通過各種形式交流課程的實施方案,將典型的教法作為推廣創業教育的模板,以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
5.確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的考核指標體系。創業教育作為一種通過創業知識、技能學習,逐漸培養學生具有創業能力和企業家精神,爭取在未來實現創業目標的教育,是通過一系列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逐步實現的,所以任何教育階段都不能窮盡創業教育的全部。高等教育階段創業教育的目的側重于向學生教授創業所需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創業的過程。但是在現實中,大學生從事創業失敗大多是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而這些社會經驗是大學創業教育無法教授的,所以大學教育不可能涵蓋有關創業和企業經營的全部內容。因此,大學創業教育也就不能通過學生獲取的社會經驗來評價與衡量。從創業教育的意義來看,不能單純地以誕生企業家的數量來衡量,而應該從創業教育對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職業規劃能力、就業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角度進行評價。總之,要根據創業教育的意義和目的,確立評價創業教育的方法,通過設定相應的指標來檢驗創業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實踐中,香港高校并沒有要求創業教育必須轉化為創業成果,但是同時對于優秀的創業計劃堅決予以資助與鼓勵。在這種考核指標體系下,更強調以香港高校畢業生擁有創業意識為目的。因為,如前所述,在技能層面,香港的本科教育對于學生專業的培訓,已經為其從事本專業方面的創業奠定了基礎。因此,使得學生把創業理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而擴大了具有創業意識的企業家預備軍,并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方式,即為現階段比較科學的創業教育考核指標。
二、香港高校創業教育新的努力方向
1.建立學生與企業家交流機制。香港社會的重要資源之一,就是香港擁有亞洲最為杰出的企業家。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并將這種資源整合到創業教育中,是香港高校創業教育所構想的最重要的計劃。創業作為實踐性的活動看似非常具體,但是也很抽象。比如,創業者應當具有什么樣的品質以及什么樣的素質?雖然眾所周知,誠信、洞察力、創新力、勤奮務實、執著與冒險精神都是成為一個優秀創業者必備的品質,但是每個人對這些概念的標準并不相同。比如,什么是勤奮?在最近一屆的企業支援與咨詢中心組織的“誠意用心創業創新”研討會上,天鼎集團總裁陳庇昌先生通過其親身經歷解讀了對于勤奮的理解。成功人士對于勤奮的標準,永遠高于普通人。因此,只有在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和企業家直接聯系、直接交流,才能使得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具體的認識,并指導自己的創業活動。這也是為什么在成功創業者指導下的學生在未來的創業活動中,成功率更高的原因。為了充分利用香港的企業家資源提高青年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香港欲構建一種由地方支援機構做支援,學生和企業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的機制。目前,香港政府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建立起了本港的企業家數據庫,學校通過數據庫可以查詢到企業家的相關信息,從而為開展交流提供了方便。
2.建設創業支援中心對接風險資本。香港大學生創辦的創業企業大致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依賴所在的學生社團;第二種是依靠有教師指導的“創業支援中心”。截至2011年年底,香港高校共有“創業支援中心”5個,大學生會員達到7981名。創業支援中心的功能在于:幫助校內的創業企業獲得政府或校外投資機構提供的資金和經營技術以及為創業企業提供必要的設備和場地。創業企業起初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實力薄弱、無財產進行擔保、在管理上無經驗。從組織構建的角度看,如果能出現一個為企業創建提供人、財、物幫助的機構,將對避免企業因資源缺乏而導致創業失敗起到重要的作用。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用于投資的資本極其充沛和發達。各類投資公司及基金出于企業形象以及社會責任的考慮,通過股本投資、墊付、附條件貸款、技術開發貸款、租賃和融通等形式,為具有前景的學生技術開發活動提供全面的資金支持。同時該類基金接受政府有關機構的存款,并由政府授權可轉貸政府基金,可支配的政府基金包括科技促進基金、信息和通信基金、新技術啟動支持基金等。
3.構筑持續的學校創業支援體系。一直以來,結合香港本地經濟的特點,香港高校的創業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偏向于知識、財務及管理方面的培養。關于創業教育目的方面并非十分明確,這就導致了對創業支援的目的、意義理解的模糊化。所以,香港高校正致力于將創業支援目的、內容明確化,提高支援的針對性,為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專門設置“創業輔導中心”等,創建一個打破學科界限的橫向組織,同時聯合多所大學共同建立創業支援組織,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合理配置。此外,從縱向上,香港各個高校致力于建立校友資源的支援機制。校友是一所學校的潛在資源。他們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有的校友還是創業成功人士,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充分利用畢業生資源,使其參與創業教育及創業支援,可以彌補學校創業教育實務經驗的不足,解決創業資金短缺等問題。
三、香港高校創業教育對內地創業教育的啟示
1.整合創業教育與小微企業扶植政策。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從政府的角度,不僅要制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投入一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要明確對于小微型企業的扶植態度以及確立創業型經濟的戰略。香港政府為鼓勵學生創業,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除了自己提供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資金,還在政策方面為學生提供便利和優惠,使有創業頭腦的學生敢于參與創業;更重要的是,香港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扶持政策。對于香港創業扶持,不僅基于大學生在校階段,而且延伸到大學生畢業后的1~2年。這些企業均是小微型企業,因此,對于高校學生創業的扶植更多的應當是創業教育政策與政府關于小微企業扶植政策的聯動和整合。
2.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企業家資源庫。從產業角度,香港高校結合香港經濟的特點,所設計的一系列創業教育活動總體上是有效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立足本港經濟。中國內地各個高校,目前創業教育的同質化非常明顯。事實上,一定要結合本地的經濟實際情況,來制定各個地區高校自己的創業教育計劃并和本地產業結合。此外,各不同地區的企業家資源是不一樣的,比如:以東莞為例,大部分的企業家從事傳統制造業;以蘇州工業園為例,大部分企業家經營高新技術企業;那么,不同的企業資源也決定了各地高校所進行的創業教育的內容的不同。
3.利用學校自身資源并與外部資源良性互動。從學校的角度,學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使大學創業教育模式建立在自身資源的優勢基礎上,構建創業輔導整合體系,提供創業的平臺和環境,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業競賽、社團、實習;形成大學創業者的成功案例群、校友網,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創業;注重與地方產業的結合,充分利用學校之間、校企之間的聯系,努力構建學校特色,創設一個包括觀念、理念、政策、課程、實施、產出等方面的創業環境。實踐證明,只有實現政府、學校、社會的良性互動,創業才能形成一種潮流。
4.構建“整合型、多層次、差異性”的創業教育體系。“整合型”就是要考慮政府、企業、學校、社會中介機構、民間社團等各方資源,將各個創業教育的支援主體進行整合,既體現支援主體的多樣化,又體現支援主體的協作性?!岸鄬哟巍本褪且P注創業者創業的整個過程,創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要與創業的不同階段有機結合,使每一階段的創業活動都能得到可能的支持。“差異性”就是要考慮創業主體的多元化,不同的創業主體對創業教育有著不同的需求。
5.設計合理的創業課程。創業課程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在這一點上,香港高校也有努力的空間,但是香港高校在這一環節上的薄弱,可以由其本科期間的技能教育比較扎實的特點進行彌補。而反觀中國內地的本科教育,更多強調理論和通才教育,而輕技能,最終形成了內地畢業生,理論較好,但素質較差的現實。因此,要深化各專業教學改革,為創業人才的培養奠定素質基礎。為此,必須繼續深入開展素質教育,以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為基礎,在基礎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中有機融入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的培養教育。創業教育不能與專業教育和基礎知識的學習相脫節;相反,要強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教育的學習,特別是技能培訓。此外,還應當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第二學歷教育、輔修專業、中短期培訓、專業證書認證培訓、各種資格認證考試培訓等,積極探索和推進學生的讀書、實踐和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學生創業打下扎實的基礎。(本文來自于《黑龍江高教研究》雜志?!逗邶埥呓萄芯俊冯s志簡介詳見.)
作者:孫志超工作單位:東莞理工學院政法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對比探討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啟發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