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理論探索

時間:2022-11-22 02:19:47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理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理論探索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推進,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培養的學生已無法適應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挑戰。所以,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迫在眉睫。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要重視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建設高素質創造型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開展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以此來幫助學生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心理品質,為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教育體系;問題;解決對策

創業教育是社會在前進中的必然產物,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構建符合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模式,筆者提出了相應的創業教育模式,希望上述模式隨著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可以落實成為實踐操作性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新途徑,從而有助于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促進高等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更好地發展。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必然要求

每年中國的新增就業崗位不多,但是中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緩慢,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呈快速下滑趨勢。巨大的就業壓力使得高校大學生面臨著極大的就業壓力,面對這樣的問題,高校必須要高度重視,如何能夠緩解大學生就業的壓力?這其中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就可以使得大學生自主創業,從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造成的不良影響。

2、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式為市場經濟,市場的發展使得社會資源不斷地轉移,市場是看不見的,像一只無形的手發揮著調控作用。市場主體在市場須要具有敏銳的眼光,才能在經濟中要想獲得成功,要及時打破思維定勢,努力開拓社會所需。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大學畢業生要適應變化,抓住機遇,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不斷成長壯大。就業是一種生存方式,而創業是一種開拓的生存方式。這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大學生創業可以增加社會財富,通過開拓市場,會帶動他人就業,利人利己,及大地維護著社會的穩定。只有市場經濟充分發展與繁榮,才可以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社會才有更加和諧穩定的資本。整個世界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中國需要自己的品牌企業。[1]但是中國的企業許多中都缺乏創業精神。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促進社會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使大學生越來越適應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場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3、培養人才的必然要求

當今市場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國家歷來重視人才的培養。中共中央、國務院1999年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大學生。在2003年提出要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著眼國家發展和戰略需要,加強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有效機制,為創業提供各種有利環境。[2]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可以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需人才,這是培養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4、滿足大學生需求的必然選擇

多數高校大學生認為創業教育非常有必要,對創業教育非常重視,絕大多數大學生希望可以開設系統而全面的創業教育?,F在的高校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業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方式,開展創業教育可以滿足大學生主體性需求,實現自我價值、走向全面發展。

二、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效突破高等教育在就業等方面的現實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的學科分化越來越細,加上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高等教育不斷地顯現大眾化趨勢。在市場經濟時代,隨著高校的越來越大眾化,導致大學生就業成為嚴重的問題。有些高校為了吸引學生報考,不惜在畢業生就業狀況中造假,不少學生“被就業”。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需要高校反思,并且要對高等教育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業教育是種較為新型的教育模式,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的所需人才的一種教育方式,可以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帶動其余同學找到就業崗位,與此同時緩解社會中的就業壓力。開展創業教育也可以為學校提高知名度、增加聲譽、影響力。另外發展就業教育可以彌補傳統高等教育的不足,有益于高等教育的發展。

2、體現了高校對學生日后生存和發展的人文關懷

教育的最大的責任是傳授生存做事的本領,教育要為學生服務。高等教育的學科劃分越來越細,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高等教育不能脫離社會需求。創業教育教會學生開創事業、開拓事業,找到生存之道。創業教育是本著為學生的未來負責的精神培養學生,是充滿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教育模式。創業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很好的人生規劃,創業教育從大學生自身的需求出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契機和動力,依據市場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技能。

3、使高等教育具有了現代內涵的經濟價值

創業活動在社會發展中起著創新作用,推動了技術創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為市場經濟來服務的。因此高等教育必須要具有經濟的功能。高等教育脫離不了市場經濟,對市場經濟活動起著直接影響。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順應市場經濟潮流的變科學中國人2016年10月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內驅力主要來自于創業行為,創業教育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技能,是實現經濟驅動的重要途徑。[3]創業型人才能夠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創業教育能夠充分發揮了高校在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價值。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必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三、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滯后的原因

1、客觀因素

第一,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與分配制度,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多是統籌安排的,大學生的工作都是國家包分配的,大學生根本上不用創業。因此我國開始自由創業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創業教育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的,當時只是試點項目而已。直到今日我國的創業教育只是起步階段,許多高校創業教育并沒有什么創新,也沒有什么實踐活動。第二,創業教育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要進行創業教育首先要有創業課程的師資隊伍,但直至現在我國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仍匱乏。另外,對于老師的專業培訓也很少。即便有限的師資卻也參差不齊,大多數教師缺乏創業知識和創業思維,許多老師也不是搞創業教育出身的。有限的師資中極少人有創業實踐。目前在高校中講授創業教育課程的老師,有點“紙上談兵”的嫌疑,極少有創業的經歷。第三,創業教育沒有形成一條比較完備的體系。由于創業教育開展的比較晚,師資隊伍缺乏,創業教育體系仍不健全。由于傳統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對于創業教育只能被動的等待給予。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將創業教育上升到應有的高度。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對創業教育也重視不夠,創業教育體系建設不好。

2、主觀因素

第一,創業教育觀念比較落后。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的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在創業教育方面,大學生在應試主義教育之下,缺乏創造精神和突破意識,缺乏對于創業的要求。有些大學生缺少對于社會的關注、缺少對創業形勢的認識,他們接受創業教育的意識不強,自身創業積極主動性不高。第二,創業活動流于形式。雖然有一些高校舉辦了創業活動,但所舉辦的創業活動流于形式,有的學校連所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也流于形式。有些學校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的活動參加者有限,多數學生不會真正將自己參賽的“創業計劃”付諸實施。有些高校根本沒有進行學生所需的創業教育,學校也缺乏相應的扶持學生創業的具體措施。[4]實踐出真知,學校要進行生動活潑的實踐,但不少是流于形式的,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當前很多高校的創業教育屬于“業余教育”,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第三,創業教育環境氛圍有待改善。過去政府缺乏對創新教育的重視,也沒有給予應有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政府為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政府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并沒有上升到戰略高度,需要為創業教育營造更好的氛圍。不少高校盲目地開設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而對于創業教育重視不夠,由于資金等不到位,創業教育的大環境十分惡劣。社會為創業教育營造的整體環境頁不夠好,這是制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建構

1、建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指導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校首先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當前,許多高校不關注市場的需求,而不與社會接軌。在新的時期,不少高校要開展素質教育,應培養出社會競爭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充分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應有內容,高校更應該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突破封閉的辦學模式。創業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向導,引導大學生學進行創業。

2、實行“2+2”模式,把創業教育課程設為必修課

我國創業教育尚處起步階段,結合實際進行課程設置,把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習創業理論時期,第二階段進行創業實踐的階段?!?+2”的創業教育模式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使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3、建立和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制度

我國創業教育必須建立和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制度。第一應當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遵循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的原則,建立合理的課程計劃。在高校開設創業教育的公選課,設置針對性的專業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必須應當符合市場經濟的需求,培養學生創業的能力。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教學制度。創業教育要配有相應的教學制度作保障,在教學制度上,讓學生必須選修有關創業教育課程的學分,要組織創業教育的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的創業教育培訓,及時反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協力解決。學校還應該建立教學評價機制,對教學進行評價、考核。

4、開辟第二課堂,建設高素質創造性的創業教育隊伍

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要開設第二課堂,聘請一些校外相關人士舉行講座,還有親身從事過創業實踐的創業人士。開辟第二課堂可以及時溝通創業教育方面的知識信息,能夠提高學校的創業教育水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于對創業課程的興趣。創業教育中的關鍵是教師隊伍問題。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應該朝專業化、創造性發展,要加強師資培訓與整合,形成一支有一定實踐經歷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教師要傳授必要的創業知識給學生,還要調動他們的創業潛能,鼓勵他們去從事創業實踐活動。

5、重視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

高校的創業教育要注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自主、自立、自強能力,還要增強學生對于市場經濟的競爭性的認識,高校還要強化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感和榮譽感,培養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業興趣和創業熱情。創業教育的環境氛圍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良的創業教育氛圍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高校應當加強對創業教育的宣傳,對創業思想、創業精神、有關政策進行宣傳,對創業表現優秀的大學生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幫助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政府要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社會也應當予以必要的支持。

作者:姬惠泉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招生就業處

參考文獻:

[1]徐生林.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高教,2013(02).

[2]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4(05).

[3]熊禮杭,翟惠根.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34).

[4]商應美,方琳,馬成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研究及其發展現狀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