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下以就業為導向的文獻檢索課開設

時間:2022-02-28 08:40:35

導語:創新教育下以就業為導向的文獻檢索課開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教育下以就業為導向的文獻檢索課開設

摘要: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教育的實施。文章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分析了創新教育環境下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程以就業導向的教學改革意義,同時指出了我國民辦本科院的校文獻檢索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擇業服務。文獻檢索專業課程的教學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與專業教育進行融合才是民辦本科院校文獻檢索課程提高針對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創新教育;民辦院校;文檢課

什么是創新教育,它是人類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所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理念是將創新理論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民辦本科院校就需要根據這種創新教育原理,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使學生在牢固地、系統地掌握所學專業學科知識的同時,可以通過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來提升自己的市場就業競爭力[1]。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對大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創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文獻檢索課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主干課程是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直接關系到創新人才培養、創新素質塑造的重要課程。

1創新教育環境下以就業為導向的文獻檢索課程改革意義

創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驗。知識經濟環境下,民辦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加強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即是學校育人對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對學生更好地適應時展負責的體現。創新具有繼承性,僅靠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創新是不可能的。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先教會學生檢索利用信息,幫助學生站上“巨人”的肩膀。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法是在當前我國國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發展理念,它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本科院校教育人才培養水平提出的。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技能訓練模式的改革是職業教育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高等教育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命線,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課程改革的落腳點。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擇業服務是文獻檢索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因此,在設置學生的專業時應該具有明確的職業針對性。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關鍵能力是指學生除了掌握文獻檢索專業職業專門技術能力以外,還應具備的跨行業能力、跨專業能力和跨職業能力的基本能力,這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三方面。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是學生的學習面廣、涉及的專業性強,學生從業方向寬泛,因此創新教育環境下的文獻檢索課教學目標應該是為學生今后就業擇業服務,提高學生的職業關鍵能力,為學生畢業后擇業就業做好準備,增加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選擇。由于目前民辦院校教學多數采用的都是精簡版的教材,大多沿用知識體系教學,教學效果欠佳。為了加強文獻檢索專業學生今后的就業能力,培養出應用型的社會所需人才,民辦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重點應是培養學生知識整合與信息應用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性研究性學習。下面是文章提出的幾點改革措施,僅供參考。

2以就業為導向的文獻檢索課程改革重要三項舉措

2.1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與指導

在綜合實習中,設計“熱愛專業”“、職業規劃”“、職業崗位調研”“、應聘ABC”等專題項目,在要求學生完成相關資料的查詢與分析的同時,完成綜合性檢索報告。通過該項實習,學生可以在所學專業方向上,找出未來職位要求中需要進一步充實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確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時可以更加清楚明晰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路徑及提升的方向。

2.2加大實訓比重,以實踐探究理論

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來源于在企業實際生產活動中或者學校的模擬生產活動中,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動手作業、實訓作業及其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學習環境更能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學習的興趣、技能訓練的動力和就業的信心。為此,我們把實訓課由原有的12學時增加至20學時,除了日常學習所涉及的工具書的使用、數據庫查詢實習、圖書館認識實習外,在給學生安排8學時的綜合實習課程。與此同時,我們還邀請了相關專業課和其他院校本專業老師、文獻課老師與學生們一起討論綜合研究性學習課題。通過討論,老師們可以在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科專長選定一個有能力探索研究的課題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并自由組合,采取協作討論式學習方式,以保證學生們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

2.3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兼顧理論與實踐,突出能力考核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興趣和提高學生文獻檢索課程的考核成績,我們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考核方法,兼顧知識理論與實訓實踐能力表現,突出學生的能力考核,注重考核時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的表現,把文獻檢索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起來,來完成學生的文獻檢索課程考核。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實習的重視,學校加大了學生實習考核的分值,其中操作性實習報告占20%,綜合報告占30%,并且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進行信息檢索能力的考核。對于學生的信息利用能力主要考核學生獲取原文的方法、途徑,以及對所取得的信息、文獻資料的加工、整理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完成1至2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寫出檢索思路、檢索表達式、并根據自己的檢索結果寫出文獻綜述及課題完成小結。

2.4基于工作崗位的綜合性技能訓練模式

學校應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只有扎根區域經濟才有豐富的資源,才能保證在跟崗綜合實訓階段有足夠的實訓基地。然而,課程組織不是從生產實際對學生能力需求分析結果的反映。在對我校部分畢業生進行調查時,認為所需知識能從學校學到的畢業生僅占6.9%,認為教材包含現在工作內容的學生僅占8.6%。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有部分學生所從事的專業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另一方面學校所學知識滯后于社會實際需要;更重要的原因是學校教學采用仍然是學科化教學體系,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較弱,不能有效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實際中。同時,要有效地完成實際工作,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很多基本能力。企業對人才基本能力的需求情況如表1所示。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學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是學生技能訓練過程中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而基于工作崗位的綜合性技能訓練模式,對于學生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更加有效。

3結語

提高文獻檢索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加強學生內涵發展,培養學生綜合性專業能力需要進行課程改革,以就業為導向,遵循創新教育理念是民辦本科院校文獻檢索課程提高針對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作者:張啟娟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恒夫.美國著名大學本科生創新教育述評[J].中國大學教學,2011(10).

[2]佚名.教育部:創新精神培養將納入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