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團隊結構研究
時間:2022-05-20 04:30:54
導語:大學生創業團隊結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創業的界定,比較權威的是斯蒂文森對創業下的定義,即“創業是一個人(不管是獨立的還是在一個組織內部)追蹤和捕獲機會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當時控制的資源無關?!标P于創業團隊的界定,理論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大多學者認為:創業團隊是聯合起來創立一個企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這些個體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在企業的前創業期就已經存在。Kamm認為,創業團隊是經過構想,決定共同創業并成立公司的一群人。Gartner等指出,創業團隊應包括直接影響企業戰略決策的人,應該把董事會尤其是占有一定股權的投資者包括在內。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創業團隊是參與且全身心投入公司創立過程,并共同克服創業困難和分享創業樂趣的全體成員。如LeonSchjoedt就認為在創業初期履行職責、執行任務的成員都可被認為是創業團隊的成員。也有學者認為創業團隊指的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執掌公司的人或是在公司營運的前兩年加盟公司的成員,但不包括沒有公司股權的一般雇員。我國大學生創業團隊多是由一些私交很好而在一起的伙伴組成的,多是由人際關系來尋找共同創業的伙伴,或是有相似的理念和觀點,基于對某一技術的狂熱而結合。從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創業團隊來看,其組織機理基本如下:只要某個人得到一項產品或技術專利或一個新點子,他就會去著手組成所需要的團隊。這使得大學生創業團隊具有以下特點:擁有共同的愿景、團隊成員間的異質化、互信合作的氣氛。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價值創造過程實際就是一個知識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過程。大學生創業團隊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資本,而是通過做出好的《創業計劃書》來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再利用投資資金作為資本創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所以大學生創業團隊價值創造的三個重要步驟是選擇項目、做出《創業計劃書》和創建公司運作系統。通過這三個步驟,大學生創業團隊才能逐步將理論實踐化、經濟化,運用理論知識將產品推向市場,使項目產業化,使投資增值,用知識創造價值。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團隊的人員流失率很高,大學生創業團隊比較容易分裂。導致創業團隊不穩定甚至走向分裂的主要有三大因素:創業成員之間因為性格、理念不合,導致目標和策略價值觀有沖突;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創業團隊成員的能力不足;團隊在創立初期無明確的利潤分配方案。
二、大學生創業團隊結構分析
1、調研基本對象與范圍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為大一、大二、大三暑期留校的在讀大學生,其中大一占7.14%,大二占到84.13%,大三占到8.73%。涉及文、理、工、農、管理、經濟、師范類等學科,共計30多個專業。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00份,調查的有效率為85.7%。其中,調查對象中男生比例37.3%,女生比例62.7%。
2、調研基本內容
(1)大學生創業團隊的人口學結構。第一,性別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大學生創業人口統計學特征首先表示為性別差異。男大學生與女大學生由于在個人特性、風險傾向和心理特質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對創業的態度也有所區別。根據調查結果的統計,55.32%的女大學生有創業意愿,75.89%的男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男大學生的創業意愿遠高于女大學生。第二,家庭環境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創業行為的重要因素。在被調查對象的家庭收入中,被調查對象家庭年收入大部分在5萬以下,即剛剛達到國家的溫飽水平;少數家庭年收入在5萬~10萬之間;極少數的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比例如圖1所示。第三,創業認知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創業者對“創業”的認知差異對創業意愿也有較大的影響?!皠摌I”是一個簡單易懂的詞匯,但對于創業的概念卻很多。每個人對“創業”的理解認識都有所不同,在大學生對“創業”理解的問卷調查中,20.63%的人認為創業就是開辦一個企業或公司,59.52%的人認為只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叫創業,接近20%的調查對象認為創業不必“大”,策劃一個小型項目或開發一個前沿的科技也可稱之為“創業”。以上結果表明“創業”一詞,可大可小,因人而異。比例如圖2所示。第四,大學生創業時在團隊成員選擇方面,通常傾向于選擇自己的同學、朋友等。據調查顯示,63.49%的大學生選擇自己的大學同學,24.60%的人選擇自己的社會朋友一起創業,相對較小比率的人會選擇比自己高年級或低年級的大學生一起創業,選擇自己的親戚一起創業的人尤其少,僅占到調查對象總數的3.17%。比例如圖3所示。
(2)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第一,知識結構。創業團隊的知識結構表現為寶塔型知識結構、蜘蛛網型知識結構、幕簾型知識結構三種類型。寶塔型是一種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為寶塔型底部,學科前沿知識為高峰塔頂的知識結構;蛛網型是以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中心,與其他專業相近的、有較大相互作用的知識作為網狀連接的知識結構;幕簾型主要是個體知識結構與組織整體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與組織內其他成員的知識結構非常和諧的知識結構。在創業者應用的知識結構調查中,大學生認為創業團隊主要具有蛛網型的知識結構,以實現創業過程中的知識互補。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部分人認為知識結構交叉、知識面相對較廣的人才更適合創業,其中蜘蛛網型知識結構占到48.41%,幕簾型知識結構占到32.54%,其他部分則認同寶塔型知識結構。比例如圖4所示,表明了廣博的知識見解更有利于創業。從以上分析結果得知,大學生創業僅具備自身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還應掌握一些創業過程中必備的一些知識。可以學習一些創業課程,比如創業學、市場經濟理論、管理理論與知識、法律知識等。有經驗的創業者或受過良好教育的準創業者將有能力提高其新創事業的存活能力,通過適當的課程可以使其具備創業精神、能力等,協助其開創新事業與創業、經營成功等。第二,能力結構。成功的創業團隊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是眾多研究的重點。筆者對創業者應具備的能力調查數據顯示,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新能力,超過50%的調查對象認為這兩種能力最重要,只有9.52%的人認為專業知識為創業者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應變能力、用人能力、學習能力等其他各種能力所占的比重相當,說明創業對創業者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創業者必須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降低風險。比例如圖5所示。一是人際交往能力。創業的過程就是不斷熟悉社會,同時讓社會熟悉自己的過程。大學生要敢于面向社會,把自己的事業與集體的、社會的事業溝通起來,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從而獲得能量、信息以及各方面的支持。二是創新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具有卓越的創新能力是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基本條件。無論是技術上的創新、營銷上的創新、管理上的創新都能帶來巨額的經濟效益。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首先要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三是專業知識水平。精通的專業技術是創業成功的最基本前提。大學生在創業選項中,往往在自己專業領域創業成功率較高。所以,大學生要從事創業活動并期望成功,必須根據自己的創業意向,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四是經管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能力,它直接關系到創業活動的效率和成敗。首先要善于經營,熟悉市場行情,要懂得市場經營策略、銷售策略,具備市場調查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等。創業環境時刻在變化,市場信息也瞬息萬變,創業機會稍縱即逝,所以有關市場的技能是必備的。五是應變能力。應變能力是靈活機動、銳意創新,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市場上新的需求,迅速采取相應對策的能力。面對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市場變化,只有掌握應變能力才能迅速捕捉有效信息,才能根據市場需求,采取應對措施。六是其他相關能力與素質。每個人在創業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所以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了解掌握國家有關的政策,要做到用足、用活政策,依法行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遞的能力也起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它指的是理解和活用信息的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信息時代,誰獲得的有效信息多、快,誰就能處于領先位置。
(3)大學生創業團隊的性格結構。優秀團隊的性格共性。俗語中“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性格與創業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系。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沒有個性的創業者,就很難創造出有前景的事業??v然多數人創業成功有其不可復制的機遇,但是能夠把握機遇的人都有其果斷堅毅的性格,創業者以個人的性格影響到所經營的事業中,讓事業也深深烙上了這種性格。通過大量文獻的搜集、整理,總結歸納出優秀團隊的七大性格共性,具體闡述如下。一是進取精神,是一種向上的、立志有所作為的精神狀態。二是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三是務實,就是講究實際、實事求是。四是冒險精神,指的是一個人的膽量,敢于做別人不敢之事。五是合作精神,即有與他人互相配合完成工作或目標的性格特征,這一性格特征通常是在后天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塑造出來的。六是自信樂觀。自信即相信自己,有信心;樂觀即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七是意志堅定,即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對于要達成的目標不放棄。在創業團隊成員最重要的性格特點調查中,超過60%的人認為樂觀、熱情、真誠是選擇團隊成員時最看重的,其中80.95%的調查對象認為真誠最重要;26.19%的人認為善良是最需要看重的性格特點,其他性格特征所占比率較??;65.87%的人認為自私是團隊成員最忌諱的性格特征,急躁次之,所占比率達到42.86%;30.16%的人認為自大是最忌諱的性格特征;27.78%的人選擇了悲觀;17.46%的人認為冷漠最為忌諱。這些都有利地證實了優秀團隊都有優秀的性格共性。另外,在偏向創業方面的性格中,勇氣、吃苦耐勞的精神、毅力和抗挫折能力、社會責任感等在創業團隊中也是相當關鍵的因素。
三、結語
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團隊人口、知識、性格結構調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一,一個優秀的創業團隊,各成員之間要有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相互信任,并且在各種知識、能力、性格等方面達到互補平衡的效果,團隊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第二,要想保持創業項目的基業長青,要時刻選擇對團隊有熱情的人加入。因此本次對當前大學生創業團隊人口、知識、性格結構等方面的調研與了解,為大學生創業提出針對性的合理建議,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第三,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筆者了解到,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創業和創業團隊事實上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創業教育,引導和鼓勵一小部分有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之路,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各所高校也應該加強與外界的合作,為大學生創業營造更好的環境氛圍。
作者:耿英剛工作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 上一篇:中小型煤礦安全用電管理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