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與思考
時間:2022-04-07 09:10:44
導語: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政府加大了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甚至提出支持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為了解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情況,也為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和政府部門制定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以鄭州市各高校已創業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運用調查問卷與深度訪談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發現對大學生創業動機主要是為了積累經驗,資金來源主要是創業者共同出資,經營運行狀況一般,對學校創業教育及政府政策滿意度低。建議大學生應重視創業實踐活動,培養自身創業能力,學校應完善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府應完善相關政策,拓寬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業氛圍。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創業教育;創業政策
早在1999年1月,由教育部制定、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采取措施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之后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1]。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彈性學制管理辦法,支持大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2]。這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對大學生創業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那么,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情況如何,如何使更多大學生愿意創業而且能夠成功創業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對鄭州市在校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通過對鄭州市四個大學城31所高校(高職高專除外)進行實地排查,對擁有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12所高校里的共186個創業實體店進行全部調查。此次調查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高校排查。統計鄭州市建有大學生創業園的高校和入駐創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個數;第二階段:預調查。選擇6個創業團隊發放樣卷,通過預調查完善問卷;第三階段:問卷發放。對前期統計的鄭州市各大高校創業園內的創業團隊負責人實地發放、回收問卷。同時對部分創業大學生按照訪談提綱進行深度訪談。第四階段:數據統計及資料整理。共發放調查問卷177份(每個創業團隊一份問卷,由主要負責人填寫,有9個創業團隊因為放寒假沒聯系到),回收177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74份,有效率為98.31%。對調查問卷結果錄入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并對訪談記錄進行歸納整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74份。其中男生133人,占76.44%;女生41人,占23.56%。來自農村的有120人,占68.96%;來自城市的有54人,占31.03%。從學歷層次上看,在校大學生創業者中本科占70.83%,??普?5.00%,研究生學歷者最少,僅占4.17%。從年級看,在校創業者多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級,占54.76%;大三、大四創業者占29.78%。
(二)調查結果
1.創業為積累經驗,服務行業居多
在你為什么選擇創業選項中,積累經驗,為創業做準備占71.43%,賺錢,減輕家庭負擔占14.29%,就業形勢嚴峻,不得不進行創業占7.74%,并有6.55%的創業者僅僅出于從眾心理。調查發現,眾多被調研在校創業者的比例與年級呈負相關,大一大二開始創業的占比53.77%,大三大四進行創業的占比30.19%,研究生創業的僅占調查總數的8.49%。其次,大學生創業項目多集中在緊貼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需要或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比如快遞收發、電子產品、化妝品等生活日用品的銷售,基本是低風險、低技術門檻的服務行業。依靠高校園區遠離市區,日常采購不便、雇傭成本低、人口密度高的特殊環境優勢,通過低買高賣賺取中間差價的方式維持經營,這種模式沒有核心競爭力,可以到處復制,抗風險能力差。
2.資金源于合伙,創業規模較小
大學生創業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對于沒有經濟收入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創業資金的籌措來源也就變得單一。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合伙出資,占72.64%,其次是家人投資,占21.70%,學校創業基金、外部風險投資、銀行貸款及其他方面不足6%。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及創業資金來源決定了大學生創業規模普遍偏小。創業團隊總資產在10萬元以上占15.36%,創業團隊總資產在3萬元至5萬元占到半數。人員規模以10人以下為主,占79.24%,沒有1個創業團隊總人數超過50人的,說明在校大學生創業規模總體較小。
3.創業愿景較好,經營狀況一般
53.57%已創業在校生對當前創業項目充滿信心,希望能夠在此領域做出一番成就,38.69%的創業者只是以當前創業項目為跳板,并考慮以后轉入其他行業創業,以后不創業和對未來沒有規劃的分別占6.55%和1.19%。雖然超半數的創業大學生對未來的創業期望較好,但大多數創業經營項目并不容樂觀,甚至處在虧損的邊緣,總體狀況令人堪憂。調查發現,在校創業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僅有14.15%的創業者表示經營狀況很好,58.49%的創業項目利潤較低,處于維持狀態,27.36%的創業者表示經營狀況不好,已經虧損。
4.高校有政策扶持,但落實不完全到位
高校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態度和扶持力度是影響在校大學生創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調研高校中,有33%的學校積極籌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或創業孵化園、組建創業導師團隊、開設創業培訓課程,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近半數的高校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持中立態度,16%的高校明確反對大學生在校創業,尚有個別高校組建大學生創業園僅用于應對上級領導檢查,并未真正投入使用。在問及學校給予大學生創業扶持存在的問題時,53.57%創業者認為學校創業場地審批困難,創業園管理體系不完善占比47.02%,認為租金較貴的占比21.43%。眾所周知,政府政策對社會發展起著引導和規范作用,我們查閱了歷年國家創業政策,對大學生創業場地扶持、創業課程設置、創業培訓開展、創業資金籌措等方面均做有明確指示。但現實情況是有些高校對創業園的管理行政化,入駐創業園的門檻太高,審批程序繁瑣,有的審批時間長達一年,這讓很多有創業想法的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甚至忍受不了漫長的等待而放棄。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創業積極性,不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創業環境。這些表明針對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
5.大學生創業能力有限,創業教育欠缺
創業是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考量與校驗,能否創業成功,不只是需要政策的扶持、有利于創業創新的環境,更需要創業者自主、吃苦、冒險、合作的品質和敏銳的思維、對商機的洞察力及社會經驗、人際技能等因素[3]。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經驗,占68.87%,其次是資金和技術,分別占47.17%和26.42%。73.81%在校生創業者希望學校能夠提供創業培訓和法律援助。調研高校中定期組織創業培訓的高校不足三分之一,一些高校沒有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但是缺少具有創業經驗的教師,創業課程多偏重理論講授,個別學校為創業團隊聘請了校外實踐導師,但具體指導學生創業的時間較少。
6.創業PK學習,休學意愿不強
創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尤其是創業初期更是對創業者精力和體力的考驗,盡管創業激情高漲,76.42%的受訪者還是認為學生應以學業為重。在處理創業和學習之間的矛盾時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兼顧學習,不過仍有部分創業者不能平衡好創業與學習的關系,把逃課當成一種習慣,考試屢屢掛科,還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事業”,嚴重影響了學業。在問及是否會因為創業休學時,67.87%的創業者表示不需要休學,認為必要時可以考慮休學創業的占比26.32%,可見對于休學創業倡議并不完全認同,大多數創業者還是選擇努力兼顧創業和學習。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
在校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局限性,實踐能力缺乏,社會經驗不足,成為創業過程中的巨大障礙,為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大學生自身應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提前接受社會的洗禮和各種磨礪。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創業者不但可以加深對自己創業領域的認識,而且結交一些同行業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為創業項目未來更好的發展做鋪墊;高校也應該購置與創業相關的實驗設備,供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做創業演練和模擬。多舉辦一些模擬創業、虛擬創業活動或者組織開展一些創業競賽、創業講堂、財富沙龍、創業培訓、企業參觀、企業見習等活動以提高大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創業素質。此外,實施創業項目負責制,聘請創業培訓導師,定期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診斷、指導,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實踐能力,為創業項目穩健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
各大高校應該積極構建大學生創業平臺,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創業教育,拓寬專業教育,開設企業管理、工商注冊、市場營銷、公司法等創業課程;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艱苦奮斗、法律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全局意識等創業意識及合作性、創新性、自主性、競爭性、敏銳性、冒險性的創業品質[4]。此外,高校應該組建一支有豐富創業教育經驗的優秀師資隊伍,并制定創業激勵方案,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引導大學生選擇創業項目時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知識型、科技型創業,資助學生憑借科研成果或專利發明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制定長遠規劃,把創業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為了生存需要。此外,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創業,提高創業激情。這些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不僅有助于大學生的創業基本意識的形成,而且能夠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在創業師資方面,培養、引進和組建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業師資團隊,提供高質量的創業教育。
(三)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拓寬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
在加大大學生創業資金扶持力度方面,政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多樣的融資渠道和建立學生信貸平臺,構建健全的金融信用體系,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引入民間資本,形成政府引導、民間出力、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資金籌備體系[5]。鼓勵學生依靠科技型創業吸引風險投資,同時加大宣傳關于創業貸款的政策,使大學生對貸款機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為創業項目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籌集拓寬渠道。針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貸款問題,政府應擴大申請小額貸款的范圍,引導和扶持信用擔保機構為創業大學生提供貸款擔保服務,進一步簡化申請貸款的審批程序,縮短審核時間。并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資金保障體系,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保護廣大創業大學生的知識產權等,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具有穩定市場秩序的良好創業環境。
(四)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業氛圍
21世紀是人才、資源競爭的時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才能造就更多的創新人才。面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培養全體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把創業教育設為通識教育,轉變人們的就業觀,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創業熱潮,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從真正意義上形成“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形成一種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大學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段,大學生有創業激情,高校要根據學生專業特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知識創業能力[6],同時加強創業風險教育,讓學生理性看待創業,找準創新點,經過創業導師進行可行性論證后再付諸實踐,在創業過程中平衡好創業與學業的關系,學好專業知識,為未來更好的就業創業打下扎實基礎。
作者:張麗青 郭秋霞 門華閣 劉龍茜 段春揚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夏人青,羅志敏,嚴軍.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123-127.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教育,2015(5):4-6.
[3]謝志遠.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溫州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5):89-92.
[4]吳婕.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學,2009(5):135-138.
[5]陳成文,孫淇庭.大學生創業政策:評價與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24-30.
[6]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5(1)45-47.
- 上一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總結
- 下一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