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學校對策

時間:2022-01-09 03:30:34

導語: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學校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學校對策

摘要:大學生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且有效方法。本文通過文獻和調查,找到了大學生創業面臨的若干問題及其原因,并分析學校在促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和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對策

普通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畢業人數不斷增加,從2001年的114萬人增加到到今年765萬人,而就業崗位增加并不明顯。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如此,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創業不僅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選擇,也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他們也必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重要一支力量。

1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對于大學生創業,社會并不陌生,但是畢竟發展時間短,目前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1有創業熱情,但創業比例較低

根據對南京G高校在校生的調查發現,低年級中有過創業想法的達到52%,高年級仍有創業想法有20%。低年級學生圍繞創業做過相關實踐的有29%,而高年級只有12%,而嘗試進行創業占比不超過5%,正在創業的只有1.4%。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阻斷大學生創業的因素也多種多樣,包括“不知道做什么”(67%)、“擔心失敗”(65%)、“沒有必要的支持”(61%)。創業雖可以自由發揮,實現自我,但目前多數大學生而言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1.2創業方向多,但創業起點較低

從此次調查來看,大學生選擇創業方向較多,依次是零售(83%)、餐飲(74%)、中介(69%)等直接服務,而軟件開發、大數據處理等高科技領域極少。大學生在創業時重點考慮的因素有啟動資金(82%)、行業門檻(69%)、人力要求(45%)和投資回報(44%)。在現實中我們確實發現不少大學生認為在網上開一個淘寶店,賣點服裝和日用品,就算是創業??偟膩碚f,他們選擇的創業方向大多和自己的專業不相關,呈現同質化的特征,門檻雖低,但競爭激烈。

1.3創業時間偏晚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生(76%)沒有選擇創業原因是“不想耽誤學業”,他們希望獲得獎學金、考到更多的證書,能夠考研成功。在創業、就業和深造等方面,患得患失,猶豫不決,造成了創業偏晚。相比能產生較為確定性結果的選擇,創業往往成為“最后的稻草”,調查中也發現將創業作為大學就業首選途徑的人只占12%。那些創業較早的往往成績一般,大部人覺得既然在學業上沒有出路,而走創業之路。

1.4沖動創業多,創業準備不足

創業需要的是綜合素質,包含社交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等。而這些知識往往大學專業教育中涉及較少,即便是開設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課程,也主要是起到啟發、引導大學生創業的作用。調查中發現他們對創業項目缺少必要的需求調研和市場分析,對企劃書也了解甚少,有過團隊管理經、項目預算編制等知識的比例低于3.2%。對困難的低估,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缺乏,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退出創業乃至創業失敗。

1.5家庭支持不夠

在問及那些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有無將創業想法告知父母”時,高達72%的學生并未和家長提及創業事宜,他們普遍擔心家長的反對和不理解。而和家長提及的人中,只有8%的家長明確支持。88%的大學生表示父母更希望自己從事一個穩定的工作,如考公務員、到國企。調查也發現那些明確表示支持子女創業的家庭,其經濟條件往往也較好,這種家庭出身的學生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

2學校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

大學生創業可以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大學生創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大學生就業可以推動社會發展;大學生創業可以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個體成長。[1]但要真正發揮大學生創業的優勢,作為高校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存在問題,使更多的學生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

2.1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

“學而優則仕”仍是不少大學生最為看重的,每年火爆的公考可見一斑。同時家長也希望子女從事“體面”的工作,并不考慮支持子女創業。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況是適合創業也需要創業的,學校需要通過恰當的途徑激發起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如教育部出臺措施要求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要結合當前形勢和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觀和成才觀。

2.2完善學校創業教育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第一,創新性和專業性。大學生創業不同于下崗人員的創業,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具有創新性和專業性。作為學校,應鼓勵學生將自己專業優勢轉化為創業基礎實踐。教育部專門下發通知指出:“高等學校要全面加強創業教育,積極探索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睂W校在專業課程教學時可采用“融合式”或“滲透式”方法引入創業內容。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第二,團隊于合作。大學生普遍是人生經驗不足,較為個性化且自信,學校需要教育創業者學會團隊組建、團隊分工、團隊規則制度等諸多體現“人與人合作”的工作,避免今后出現“一人是龍、二人是蟲”的情形。第三,風險教育。大學生創業一般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這種敢打能沖的特點利于事業的拓展,但也容易導致對創業風險的忽視,一旦失敗,可能會把一個原本積極進取的大學生壓得直不起腰來。很多大學生憑著創業的沖動、對創業認識不足,個人自信心膨脹,市場認識淺薄,在沒有進行市場分析、市場環境掃描、消費市場細分和定位、財務分析的情況下,盲目進行原材料采購、機械設備安裝、員工招募等一系列企業行為,結果在產出等于零的時候,投入就幾乎耗盡了創業團隊的現金流。[2]

2.3構建學校創業實踐平臺

第一,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社團,并通過社團參與創業見習、職業見習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二,組織創業交流會,學??梢远ㄆ谘埑晒摌I的往屆生和在校生交流,也可以組織類似“生涯訪談”的方式讓學生走近職場人士以真實了解社會和市場。這往往比從書本上的知識幫助更大。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創業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

2.4做好橋梁工作,宣傳并促成政策落實

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的有效性不足;社會環境中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執行存在失范,政策要求得不到落實[3]。學校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不應忘記向學生宣傳、解釋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加強其可操作性。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省級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并配合有關部門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新的支撐平臺,充分利用大學科技園、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的資源,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給予場地、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切實扶持一批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學校應發揮橋梁作用,確保學生收到并理解政策,同時為學生切實享受政策便利提供必要支持。

3總結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父母、學校、企業單位和各級政府都是創業支持體系的成員,其成功取決于各個單位之間的互動。①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就業觀念,理性看待創業。②大學生既要有過硬的知識基礎,還要具備充分的社會技能。③大學生創業離不開家庭的理解持。④大學生創業需要學校和政府助力。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課程,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也應有所側重。

作者:郝慧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就業指導中心

參考文獻:

[1]莫童.浙江省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2]董元梅.大學生創業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09.

[3]孫建萍.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分析[J].人才與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