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培養

時間:2022-08-18 11:09:34

導語: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培養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大學生創業活動將會愈加得到國家與社會的重視與推動,創業能力與素質對大學生職業發展來說將必不可少。創業進展的成功與創業者自我能感的高低息息相關。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總體水平較低,并呈現出地域、學校等方面的差異性,影響創業效能感的因素較多。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一系列建議,以期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較高水平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更好地投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來,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培養

一、概述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成為當前階段的重要任務,而推動大眾創業與創新則成為了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并能為國民經濟保持平衡快速發展提供長久的動力。在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中,特別強調了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全社會都應當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1]國務院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2]而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3]面對當前的經濟轉型任務及其帶來的就業壓力,國家積極提倡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創業教育,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實現其由“求職者”向“創業者”、“企業家”的轉變。

二、當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培養現狀

創業進展的成功與創業者對自身能力的感知程度及自信程度息息相關。創業者對自身能力的感知程度及自信程度即創業自我效能,是綜合各種信息,基于對自身某種創業能力的判斷和評估所形成的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4]近年來,研究者針對國內大學生的創業效能感現狀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其中不少實證研究都表明,當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總體水平較低,并呈現出地域、學校等方面的差異性,影響創業效能感的因素較多。如,韓力爭、傅宏通過對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大學的學生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被調查者創業效能的總體水平較低,不同性別的被調查者在創業自我效能感上不具備明顯差異,而不同年級、專業的被調查者則在部分方面反映出明顯差異。[5]王彭、周彩英通過對浙江三所高校的本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發現,被調查者的創業自我效能感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呈現出性別、年級、專業、獨立性等差異。[6][7]而陳權、尹俁瀟對江蘇省3所綜合型高校的部分學科的學生進行機抽樣調查,則發現被調查者創業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的創業自我效能感要顯著高于女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之間創業自我效能感整體上無顯著差異;情商、創業經歷、創業課程培訓和性別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影響。[8]總體而言,當前我國高校針對大學生開展的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從而在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上經驗不足,也缺乏相應的措施與手段,從而能導致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總體水平不是很高,且呈現出地域、學校差異,性別、年級、專業、學科等因素也產生不同的影響。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水平低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校學習期間,缺乏足夠的憂患意識與社會實踐、體驗;第二,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與壓力,對未來創業缺乏足夠的自信心;第三,學校未及時開展創業教育,或者創業教育開展不足。

三、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總體水平較低、存在結構化差異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培養與提升。

(一)開設系統化、科學化的創業課程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處于缺失狀態,2002年教育部才開始確立9所高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2010年和2012年又分別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兩份文件,要求各高校進行推廣,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創造條件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程。由于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雖經歷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仍然不夠系統化,缺乏一定科學性。高校教育理念僵化,不能從傳統教育模式的陳規中解放出來,或對創業教育未給予足夠重視,或限于各種條件、資源限制未能實施系統化、科學化的創業教育。不少學校未開設諸如“創業管理”與“創業學”這樣的創業課程,而部分學校即便開設了這類課程,也未能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與培訓;或局限于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或忽視學生需求,千篇一律,毫無特色。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未來創業信心和信念的降低,阻礙了學生的創業熱情。因此,當前我國高校應開設系統化、科學化的創業課程。所謂系統化,是指要保證課程的連續性與完整性,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使所開設的課程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服務———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技能以及創業能效感;而不是零散的、目標不統一、不集中或者過于多元化的課程集合。所謂科學化,則是指課程的設置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兼顧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實際需求;課程的教學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手段與模式,注重學生反饋,并及時進行調整與改善。這樣,才能有助于發展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與素質,提升學生的創業能效感。[9]

(二)實施創業教育均衡化發展戰略

我國各個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總體不均衡,部分地區差異較大,從而導致部分較發達地區擁有優勢資源,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較好。另外,由于校情不同,也致使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呈現出不均衡態勢。部分有條件的高校開設了“創業管理”和“創業學”等必修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等;但也有不少高校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的整體創業能效感較低,與前者有較大差距。這就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實施均衡化發展戰略,一方面應給予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的學校政策上的傾斜,激勵并提速其創業教育發展;另一方面,應發揮互幫互帶作用,以創業教育發展較好的地區或學校來帶動并幫助落后地區與學校,鼓勵相互交流,從而加快落后地區或學校的創業教育發展。此外,必要時,可借鑒國外成功的創業教育發展經驗,結合各地各校實際情況,以促進創業教育發展。

(三)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

高校應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保障他們的創業權利,以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創業效能感。首先,高校應破除呆板封閉的教育思路,在政策上給予大學生創業一定的便利與保障,以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創業實踐,而不應一律抑制或抹殺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其次,高校應對大學生創業給予引導與支持,必要時可成立相應的部門負責此項工作,統籌在校學生創業適宜。可以適當引導他們加入到一些創投風險較小的實踐活動中去,利用假期參加創業實踐,豐富自身創業經驗。第三,高校應大力開展與推進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包括模擬創業活動、創業大賽等,并應由上述部門牽頭負責組織聯系一些社會力量加入,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其中獲得歷練,提升創業自我效能感。[10]

(四)適度強化創業榜樣的作用

高校應適度強化創業榜樣的作用,樹立創業榜樣,推出創業成功的典型人物與實例來感染和激勵大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效能感。在創業活動中,榜樣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能夠喚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他們的熱情。此外,榜樣的創業經歷對大學生創業有借鑒意義,能夠為他們提供寶貴經驗,甚至會產生替代作用。在具體實踐上,高??梢酝ㄟ^邀請創業成功人士,開展創業榜樣講座、講壇等形式,讓學生與創業成功人士近距離互動,以促成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當然,也不可對成功人士本身給予過度宣揚,以免產生負面作用。同時,成功的道路往往不可復制,也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批判性接收成功者的創業理念、思路與經驗等。[11]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大學生創業活動將會愈加得到國家與社會的重視與推動。創業能力將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創業素質也將成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創業進展的成功與創業者對自身能力的感知程度及自信程度息息相關。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總體水平較低,并呈現出地域、學校等方面的差異,影響創業效能感的因素較多。針對這一現狀,應首先在各類高校開設系統化、科學化的創業課程,發展創業教育。其次,應實施創業教育均衡化發展戰略,給予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的學校政策上的傾斜,激勵并提速其創業教育發展,并發揮互幫互帶作用,以創業教育發展較好的地區或學校來帶動并幫助落后地區與學校。再次,高校應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保障他們的創業權利,以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創業效能感。最后,高校應適度強化創業榜樣的作用,樹立創業榜樣,推出創業成功的典型人物與實例來感染和激勵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效能感。這樣,便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建立高水平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更好地投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來,為發展國民經濟作出貢獻。

作者:謝雪梅 單位:榆林學院

參考文獻:

[1]新華網.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EB/OL].(2013—11—08)[2016—09—04].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8/c_118069433.htm.

[2]新華網.:在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特別致辭[EB/OL].(2015—09—11)[2016—09—04].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11/c1116527245.htm;

[3]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2015—03—16)[2016—09—04].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4][5]韓力爭,傅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分析與培養途徑[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4):91—93.

[6][10]王彭.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及其干預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3.

[7][11]王彭,周彩英.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分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2):111—116.

[8]金翼.提升大學生創業中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J].華章,2014(7):117—119.

[9]陳權,尹俁瀟.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