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大學生創業機遇探究
時間:2022-03-22 10:50:31
導語:互聯網+下大學生創業機遇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擴大就業渠道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創業的機遇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分別從政府創業支持政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教學改革以及融資創新模式三個方面探究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新機遇。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機遇
自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被提出,中國掀起了大眾創業的新浪潮?;ヂ摼W+將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廣泛的信息來源和廣闊的網絡平臺,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不僅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政府充分發揮政策的保障和激勵作用,眾多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并結合新的時代背景進行教學改革創新,融資模式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而不斷創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1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
大學生是社會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創業已被納入到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政府在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扮演著引導者和激勵者的角色。1998年由教育部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起源,此后為應對日益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央和地方政府又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咨詢、培訓服務,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創業進入新階段,政府多部門共同參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有效的社會服務。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等有形回報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為減輕大學生在創業初始階段的經濟壓力,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兩年內從事個體經營,可享受在首次注冊登記的三年內不收取管理類、登記類和證件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優惠政策。在稅收方面對于在畢業年度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也有相應的優惠政策,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可以限額扣減。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各地政府也出臺相應措施激發大學生創業活力。例如河南省對于大中專學生在創業孵化基地內產生的水電、房租等費用每年在10000元限額內給予補貼。此外,政府在小額貸款方面給予創業大學生一定的補貼和優惠,如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政策,上海等地為大學生創業設立專項資金,緩解了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壓力。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2010年,我國首次提出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概念,自此各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課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各行各業之間深度融合,為大學生自主創業迎來了重要機遇,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與時俱進,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時代的需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再是傳統的一門課程,而是貫穿于整個高等教育的全過程,高校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加強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高度融合。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將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并且在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模塊,通過案例教學或模擬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下,校企合作成為了一種熱門趨勢,大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共同搭建的平臺上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成為具有企業文化的高素質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后到學校合作的企業進行實習,不僅學習了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且在實習過程中提升了自我的職業素養。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經成為我國覆蓋面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頂級賽事。盡管各級高校都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但學生仍缺乏實踐的檢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就提供了一個檢驗教育成果的機會。學生在比賽中尋找項目來源、創建團隊、搜集資料、撰寫高質量的企業策劃書以及路演,通過親身應用所學習到的創新創業技能去檢驗自身的優勢、不足,有效地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為今后的創業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
3融資方式創新
高校畢業生傳統的融資模式主要包括親情融資、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這類籌資模式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如親情融資增加了父母、親友的經濟負擔并且籌集到的資金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而銀行貸款成本較高、手續繁瑣,門檻較高、貸款難度較大?;ヂ摼W金融的興起為大學生創業的籌資方式打開了新的大門?;ヂ摼W金融的融資新模式主要有四種:眾籌、P2P融資、第三方支付和電商融資。以眾籌模式為例,創業者借助互聯網在眾籌平臺填寫資料,平臺審核后便可面向公眾融資,短時間內可以籌集到較大數額的資金。與傳統的籌資模式相比,眾籌模式審批程序簡單、融資周期短、門檻低、融資對象廣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在P2P融資模式下,資金供應方可獲取到大量創業項目的相關信息,通過大數據運算進行綜合判斷是否進行投資,融資雙方可根據平臺上供需方的信息以及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合作對象,高效的數據平臺有效促進了融資完成并且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方式更多,具有手續簡便且效率高、融資成本較低、受眾面更加傾向于初創企業的特點,融資平臺可以根據創業者的具體情況量身制定出最佳籌資方案?;ヂ摼W+背景下的新型融資方式使得大學生融資不再受到地域、時間的限制,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簡化籌資流程,極大地提高了籌資效率,解決了大學生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曾璇.基于大學生創業者視角的創業支撐政策研究[J].職業與教育,2019(21).
[2]王珍.“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教育實踐,2019(02).
[3]楊體莉.互聯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9(26).
[4]程靜,胡金林.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路徑探析[J].資本市場,2019(01).
[5]孫艷春,趙冠雄.“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0).
作者:來璞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環境優化策略探析
- 下一篇:纖維藝術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