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志愿服務對大學生就業的提升作用
時間:2022-01-07 02:48:44
導語:專業化志愿服務對大學生就業的提升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什么是就業能力
從以上關于就業能力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衡量已經不是單純的依靠書本知識與學習成績,而應該是多種能力的集合。而這種能力的積累,應該是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綜合能力。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筆者發現,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讓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開設先關就業指導課程,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的大學學習過程中,要盡可能為大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平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會的得到顯著提升。有關數據表明,大學四年參與過社會實踐并在活動中擔任過重要職務的學生,就業成功率要比普通學生提升47%。如何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實踐證明,志愿服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方式。參與志愿服務,拉近了高校與社會的距離。大學生通過參加志愿服務,強化了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時間觀念得到提升,同時,通過志愿服務,他們的個人價值也得到有效提升。專業特色的志愿服務在提升以上綜合能力以外,更是讓大學生鞏固了所學專業技能,為大學生就業、擇業開辟了廣闊而深遠的道路。
1.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用人單位在選擇聘用大學生的過程中,牢固的專業知識、高素質的專業技能是考核的關鍵因素。作為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提升是四年學習生活中的重點。但是專業知識學習如果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往往會脫離實際。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總以識記的方式來達到通過考試的目的,并沒有真正消化與理解知識點,而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很好的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專業化的志愿服務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專業實踐的形式,大學生在參與志愿活動的過程中,專業知識潛移默化中得到鞏固,達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目的。首先,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與自身興趣愛好相結合,使他們主動地投身于活動,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得到提升。以宿遷學院研究為例,法學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模擬法庭與送法下鄉的專業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對于那些書本上的訴訟程序:庭審準備、公布開庭、庭審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合議庭評議、公布判決,看起來特別抽象,難以理解。但通過模擬法庭的審判的操作過程后,學生比較感性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程序。并且每個程序中學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一一攻克,學生更深刻的了解了訴訟程序在實踐中的應用,這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它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不僅在程序上學生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在實體上他們同樣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其次,高校開展專業化志愿服務主要依托專業特色實踐基地進行。雖然各高校的大學生培養計劃中都會安排實踐教學的課程,但是實習單位和高校之間缺乏緊密的配合,指導不夠深入,實習的過程總是淺嘗輒止,實踐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專業知識得不到鞏固與提升。專業特色的實踐基地使高校和單位之間建立了長期鞏固的合作關系,而且在實踐基地具備專業能力較強的指導老師,能夠提高大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2.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
科學的就業觀能幫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把握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審慎地進行職業選擇。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才能合理的進行就業與擇業,高校就業質量才能得到真正提升。參加專業化特色的志愿服務可以有效的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需求,認清專業的發展方向、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科學的就業觀。90后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從小生活在物質生活較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和社會的接觸太少,對于就業認識存在很大的局限,在對宿遷學院11級畢業生就業觀的調查問卷中,筆者發現大學生就業功利心嚴重,個人期望與社會實際嚴重脫節,缺乏崇高理想,個人追求較為物質化,這種不可健康的就業觀大大降低了學生就業的成功幾率。而大學生在投身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在大學生村官考試、選調生考試中,參與過專業化特色志愿服務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就很高。
3.培養職業興趣、塑造職業品格
在對當代大學生有關專業認同感的調查數據中顯示,大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的專業認同感普遍不高,比如,在宿遷學院對11級畢業生的調查問卷中,僅有23.5%的學生愿意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尤其理工科專業中的女大學生,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就業強度高、工作枯燥,或者教育類專業中的很多學生表示,不愿意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可見大學生職業概念比較模糊,而較低的專業認同感也不利于大學生成功就業。但是,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能夠使大學生有機會與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建立緊密的聯系,可以觀察高校所學的知識如何與各種職業相關聯,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職業期望,培養他們的職業興趣,同時對于如何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有更全面的認識。
4.提升大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特別注重培養大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因為教育工作者們發現能夠成功就業的青年人才不光要具備創新能力,更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識和水平。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面臨極其復雜的環境,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是很難完成和解決問題的。就像在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大學生們會遇到不同班級、不同專業、不同院系的學生,從活動的策劃、具體內容的實施、后期活動的總結,他們的思想會發生碰撞,他們的觀點、處理問題的方法會各有不同。在活動中的磨練,大大提高了大學生們團隊協作的能力,這對他們日后能夠順利就業,順利融合到工作團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磨練意志、提高心理受挫能力
社會對90后大學生的評價往往被賦予意志薄弱的標簽,他們有智慧,但是缺乏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但是堅強的意志力、較強的心理受挫能力是用人單位衡量大學生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標桿。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開展,大學生的耐心和毅力能夠得到極大的磨練。例如,在宿遷學院法學專業開展的送法下鄉活動中,大學生要走到田間地頭,深入到農民家中,做問卷調查,發放普法宣傳單?;顒映跗冢r民們有些不識字,法律意識也比較薄弱,對于大學生們開展的活動有排斥心理,學生們總會吃閉門羹。但是面對困難,絕大多數的學生們堅持了下來,他們多次走訪村委會,說明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反復修改活動計劃,完善活動開展的方式,最終贏得了農民朋友的信任與支持。碰壁的經歷、不斷完善的過程,對于大學生自身成長、對于他們提升心理素質都大有裨益。
作者:葛崇勛 夏丹 單位:宿遷學院
- 上一篇:城市小學陽光體育活動的思考
- 下一篇:農村中小學體育開展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