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困境心理原因分析
時間:2022-08-18 10:53:27
導語: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困境心理原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科高校文科女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的現狀,給高校女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學者研究調查表明:就業壓力已成為誘發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因此,必須要及早及時關注女大學生因就業困難帶來的心理壓力,防止心理危機事件的產生。
2理工科高校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困境心理學分析
歸因,本質上說是一種社會判斷過程。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分析自己或他人社會行為的原因,從而做出社會判斷,為自己的社會行為提供指導[3],下面就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女大學生就業困境的原因:
2.1生理原因
女性在求職方面被歧視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女性的工作能力比男性差,就文科生而言,普遍的現象是女生往往比男生在言語溝通方面、書寫能力方面更強,但是用人單位往往還是寧愿選擇能力稍微差點的男生,而放棄更優秀的女生。筆者認為,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在生理上的特殊性,由于女生在身體素質上難以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而現在的公司純腦力勞動也很少,往往是需要復合型的人才。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在年齡上都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很多傳統女性不愿意錯過結婚生育的最佳年齡,導致剛工作沒多久就要面臨婚嫁、產假和哺乳假等事宜,這對于剛剛熟悉工作崗位流程的女性發展非常不利,也會影響到公司的整體運作,因此導致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意多錄取女生的主要原因。
2.2社會原因
社會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者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群體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了個體差異。[3]因人類大腦的記憶容量有限,刻板印象是大腦對外在復雜事物的一種高度概念化和類屬化的認識,便于適應環境。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較高穩定性,很難被改變,且過于強調同質性,忽視個體差異,容易形成固定化思維??贪逵∠蟮姆N類大致有種族與國家、社會階層、性別和地域刻板印象等。其中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心理現象。由于歷史的傳承(中外的高度一致)、教育的影響、輿論的作用和社會事實的強化,社會上對女性形成了普遍的諸如溫柔、賢惠、軟弱、受人保護、持家等一系列過于刻板的定位,使得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偏低,無論是在入職還是在職場晉升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此外,個人生活的社會環境的不同(地域差異,家庭出身)、父母的教養方式(有些父母從小對男生女生的教育理念不同)、社會支持系統(親戚、朋友、同學和老師的幫扶情況)和遭遇的負性生活事件(健康、戀愛、人際等意外狀況)都是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因素。
2.3個人原因
個人原因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闡述。首先是自我認知方面,女大學生普遍存在兩種錯誤定位:盲目樂觀和過分消極。第一種定位的女生往往自恃清高,眼高手低,什么工作都看不上。或以考事業單位、公務員、銀行、國企等社會地位“高”的職業為唯一目標;第二種定位的女生往往過于自卑,處于過度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無論哪種定位,都是錯誤的認知方式,往往會導致一些不良情緒,加之有些女生不能自我緩解,往往陷入輕度或者中度的情緒困擾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其次是人格特征方面:現在的“90后”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女,長期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存在膽小、謹慎、內向、敏感、追求完美等性格特征,這些性格特征往往使得女大學生害怕競爭和走向社會,一遇到挫折就不知所以,停滯不前,不利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3促進理工科高校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對策思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Alice提出著名的合理情緒理論,Alice認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引起情緒和行為的困擾并不是外在的誘發事件,而是來自于個人的不合理認知。介于Alice的理論,結合實際,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3.1學校層面
首先學校應針對女生做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和就業推薦。理工科院校文科專業相對較弱且重視程度不太高,用人單位到學校來招聘大多是沖著學校的優勢專業理工科而來,而文科專業女生的比例又很高,因此學校應該在文科女生的就業指導和推薦上下功夫,大力向用人單位推薦優秀的文科應屆畢業生,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切實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其次,現在很多高校都在大一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大三開設就業指導課,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是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代課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二是絕大多數高校大二在就業方面處于空白階段,僅靠輔導員、班主任等個別化的分散指導,力度和覆蓋面都非常有限。因此學校應該在培養計劃上提供系統性持續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女生更有準備地去面對就業。
3.2個人層面
根據Alice的合理情緒理論,引起我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在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而是來自自身的不合理認知和定位。前文也提及,女大學生往往對自身有不合理的認知,只有糾正了這些不合理認知,才能更好地面對社會,面對競爭:首先要正確地自我分析和定位,減輕就業不良心理帶來的影響。其次要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提高核心競爭力。根據SWOT分析法,文科女生要明確自己的優勢(S)、劣勢(W)、機遇(O)、威脅(T),和理工科學生和文科男生相比,文科女生往往在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寫作能力較強,弱項是缺乏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機遇是文科專業入職門檻不高,威脅就是就業市場相對狹小,社會需求量不大。文科女大學生明白上述道理后,大學四年應在學校的指導下分階段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文科生的就業能力提升現在需要一種全程化、系統化、階段式的教育體系,將五個特質、十種能力分配到大學四年、分配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5],因此,理工科高校文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困境需要高校和學生個人齊心協力,形成合力,相信一定能改變女大學生的就業困境的現狀。
作者:張娜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豫黔.從知識失業現象分析構筑文科專業壁壘的價值[J].教學研究,2010,33(4):17-21.
[2]張明賀.高校學生就業壓力歸因方式研究[J].學理論,2011(24):171-172.
[3]俞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45.
[4]俞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42.
[5]孫楠.文科院系大學生分階段目標教育體系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0.
- 上一篇: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幫扶對策探討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