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研究
時間:2022-08-18 10:56:49
導語: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施背景
青島黃海學院于2009年開始培養電子商務就業創業人才,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發現按照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在就業創業能力方面,無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第一,電子商務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大學生無法適應企業的精準用人需求,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知識能力為主,在技能實操層面過于薄弱,而電子商務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企業銷售業績的技能型、實踐型人才。第二,電子商務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培養的大學生的電商就業技能與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有較大差距,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勝任電商企業相關崗位的工作技能。第三,電子商務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大學生提升創業能力的要求。
結合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的需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第一,明確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創業能力人才培養的目標。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應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電子商務業務相關技能,能夠勝任電子商務企業對應崗位的工作,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心理品質,能夠基于平臺運營熟練應用相關技術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第二,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實踐操作技能。開設實踐教學平臺,通過小E學堂和企業工坊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電商企業相關崗位工作技能,使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能夠實現精準的高質量就業。開設創客平臺,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實戰來啟迪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和強化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電子商務領域獨立自主的開展創業實踐活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促進實踐教學。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注冊、工商、稅務、法律咨詢,提高大學生在電子商務領域創業的成功率。第三,改革現有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把相關的課程替換掉,密切結合電子商務企業的崗位需求,以市場為導向設置電子商務課程,從而實現定向精準的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技能的目標。開設大學生創業培訓和創業選修課,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在電子商務領域創新創業的能力。
三、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
構建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實踐教學體系,設立實踐教學平臺、實訓平臺和創客平臺聯合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創業人才。實踐教學平臺用于電子商務課程的實踐教學,實訓平臺用于承擔學生在企業工坊的實訓,創客平臺用來承擔學生的創業。在大一階段開展實踐教學,在大二階段開展實踐教學和入企實訓、創新創業,在大三階段開展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實習。
(一)實踐教學平臺
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和授課方式,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由高校專業理論課程、崗位技能課程、崗位實戰課程三個模塊構成。1、專業理論課程。該課程群以高校專業理論基礎課為主,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道德素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使學生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識。由學校老師進行課堂教學。2、崗位技能課程。該課程群以增加學生實踐經驗為主要目標,教學內容全部采用真實企業案例和項目,通過企業經理、行業專家、山東網商集團老師等現場教學,學用互動,加深學生對電子商務業務流程和具體崗位的認知。課程體系的設計以電子商務崗位需求為邏輯起點,包括內貿、外貿兩個方向,共計十一門課程。其中,內貿方向主要課程包括:設計思維基礎、客戶服務與管理、網店美工設計、網店推廣、自媒體運營。外貿方向主要課程包括:跨境電商圖文營銷、阿里國際站操作實務、跨境貿易轉型與突破、跨境電商零售運營。3、崗位實戰課程。崗位實戰課程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以培養和拓展學生職業素質、提升從業能力、增加實戰經驗為主要目標。課程組主要包括職場轉變和電商實戰。
(二)實訓平臺
實訓平臺,通過電子商務企業崗位實操提升學生的電子商務就業創業相關技能,啟迪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入電子商務領域相關的電商企業入駐基地,通過課崗融替,校企合作共育電子商務就業創業人才。在實訓平臺,每位學生都會選擇一家企業的一個崗位,在規定的時間去企業工作,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每天都會有經理分配工作任務,接受經理的指導和培訓,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企業經理進行反饋。通過在實訓平臺的工作,一方面學生將課堂所學的技能運用到實際的崗位工作當中去,強化知識的吸收和熟練加深所學技能;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解決在實際工作崗位當中遇到的新問題接受最前沿的電商實踐操作技能,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通過此平臺的實訓,學生將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將選擇適合的企業就業,另外一部分則開展獨立自主的創業實踐。2015年,青島黃海學院共引入包括青島老尹家海參有限公司在內的20家企業。
(三)創客平臺
創客平臺,通過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廣泛的創業實踐,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選修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拓展并強化學生的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技能。2015年,學院共開設創新創業課程42門。在此階段,學生可以按興趣和意愿自由組建若干人參與的創業團隊,創業導師對創業團隊的創業項目進行指導,符合條件的創業團隊可以入駐創客空間。創客空間提供免費的場地、辦公桌椅、水電網等硬件供創業學生使用,并配有攝影棚、樣品展示廳供創業學生使用。2015年學院共有18支創業團隊入駐創客空間。創客空間設立創業服務中心,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創業過程中的工商注冊、法律、財務、融資等服務。入駐創客空間的團隊在創客空間開展為期一年的創業實踐,在創業實踐過程中接受創客空間的管理和服務。每個創業項目都有對應的創業導師進行輔導或創業項目帶動,以確保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為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創業實踐時間,創業學生可申請每學期4學分對應的課程的免修免考。創業團隊經過為期一年的創業實踐,優秀的創業項目將會注冊公司,成長為小微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又將會入駐基地的實訓平臺,為學弟學妹服務,進一步發展壯大。另外一部分創業團隊經過創業實踐的磨煉,積累了較強的電子商務就業創業技能和管理能力,會選擇優質就業。
四、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效果
青島黃海學院從2013年至今,共培養3000多名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培養1000多名電子商務創業型人才,孵化87支創業團隊,注冊企業65家,帶動就業390人。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模式促進了電子商務專業的改革與發展,解決了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實戰型、技能型、創業型人才的問題,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用人難的問題,實現了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優質精準就業和創業,使學校、企業、大學生三方滿意。青島老尹家海參實訓工作坊,學生在2015年雙十一當天交易額突破百萬。中恒紙業實訓工作坊在基地經過兩年的孵化,企業員工數量由兩位數增加到八位數,業績翻了三倍。青島黃海學院2015年承擔魅族手機“云客服”創業項目,學生在“雙十一”當天交易額達到3750萬。2016年3至6月份,電子商務創業班23名同學完成了70.2萬元銷售額。青島黃海學院電子商務創業班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先后被青島早報、黃島電視臺、青島電視臺報道。
五、思考與展望
青島黃海學院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實現了校企密切結合培養實用型電商人才,啟迪和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為社會培養了就業創業人才,幫助大學生實現了創業夢想,學校也因此走在了電子商務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在創新創業和互聯網+的浪潮下,青島黃海學院將堅持走培養應用型就業創業人才之路,為企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人才。
作者:范憲文 張永彬 郭瑞姝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師院校非師范生創業實踐教育體系[J].現代教育管理,2012,(6):91-94.
- 上一篇:文科女大學生就業困境心理原因分析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