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路徑研究
時間:2022-10-16 04:58:31
導語: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發展戰略,高校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有助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本文首先闡述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然后分析“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再次分析“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最后嘗試提出“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關鍵詞:“雙創”環境;大學生;就業能力
前言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出后,社會各界關注其理念。周俠、朱力(2015)提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雙創”成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高校需要以國家就業政策為導向,創新就業教育的思路。戴春(2016)提出,“雙創”背景下高校需要針對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政府、高校、專業服務機構三個方面結合,構建“三位一體”的就業創業機制優化模型。胡杰(2017)認為,“雙創”理念的提出,大學生的就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也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機制必須優化,高校需要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的全過程化。已有的文獻主要集中在“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本文主要研究“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1大學生就業能力內涵解析
就業能力是一個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重新選擇、獲取新崗位的動態過程,就業能力不僅包括狹義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還包括持續完成工作、實現良好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大學生就業能力包括知識要素(專業類知識和非專業類知識)、技能要素(理解交流技能、科學思維技能、自我控制技能、管理技能、操作應用技能)、態度要素(個性特征、意志品質、職業素養)。
2“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
經濟新常態形勢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在順應時展而產生的新的就業戰略理念,“雙創”環境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為大學生贏得就業市場機會,還能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的發展。
2.1為大學生贏得就業市場
“雙創”環境下,高校加強了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加了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大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能具有創新思維,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得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凸顯,為大學生贏得更多的就業市場。
2.2有助于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在“雙創”環境下,大學生獲取了更多的創業知識,改變了大學生的就業觀,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能夠自主創業,也能勝任將來的就業崗位,有利于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不僅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對大學生未來崗位的勝任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就業之后的工作崗位干出一番成就,有助于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3“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2015年達到749萬人次,2016年達到765萬人次,2017年達到795萬人次,2018年達到820萬人次,各大企業和用人單位每年的招工名額相對有限,為求擇優錄用,就業門檻兒自然越來越高。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突出,而且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就業問題。
2.1大學生的擇業觀不盡相同
大學生的擇業觀不盡相同,比如從性別上來說,男大學生比較青睞有利于施展個人才華的單位;女大學生考慮的主要是職業崗位的穩定性,能否實現事業和家庭的雙重任務。在雙創環境下,正從理想回到現實,擇業觀念日趨理性化,就業環境不容樂觀,不少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就業能力提升有的放矢。
2.2大學生就業困難重重
雖然大學畢業生人數很多,但是一些大學生的求職目標過高,沒有正確的認知自我,追求薪酬高、穩定性強的工作崗位,求職定位于一線城市和一些主流行業,不愿意選擇基層崗位或者非主流行業的工作,這樣就加重了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近兩年我國正處于加速出清過剩產能階段,在循環經濟環境下的能源企業和傳統加工制造企業整頓、停產,對于人才需求的數量也在下降,也就沒有新招聘需求,這同樣造成就業難度提升。
2.3結構性就業問題明顯
隨著產業升級,勞動力市場對于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應用型技能缺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新時期就業市場的質量需求,一方面大學生數量增長,另一方面大學生培育質量落后,大學生缺乏知識的應用和高技能,很難滿足勞動力市場新的要求。
4“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涉及政府政策、行業企業、高校、家庭、大學生個人等層面,本文主要從高校的角度提出就業能力的提升對策,高校需要加快改革與轉型,開展職業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職業教育同社會需求緊密對接,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教育等。
4.1開展職業心理健康教育
在“雙創”環境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高校需要為大學生積極開展職業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地對待就業難問題。高校就業指導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協同合作,為大學生開展團體類職業心理咨詢,也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個體化心理輔導,使大學生能夠保持健康心態,從而提高就業適應能力。
4.2促進職業教育同社會需求緊密對接
“雙創”環境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大學生要順利就業還需要掌握應用技能,高校需要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設置,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各種資源投入,重視對于大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與職業培訓,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使大學生掌握符合新時期需求的新知識、新技能。
4.3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雙創”環境下,創業能力也是就業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和支持更多的大學生成功創業,不僅是解決大學生個人的就業問題,還能促進其他大學生的就業。高校需要針對大學生開展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僅為大學生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還需要構建全面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為大學生舉辦各類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行動培訓,創業模擬練實操等,提高大學生的商業經營活動體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源支持大學生的創業。
4.4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
在大學生的大學階段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高校在培養大學生時,對于大學生需要引入“職業生涯”的概念,強化大學生的“生涯意識”’,讓大學生能提前思考、提早規劃。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利用職業測評工具,讓對自我有一定的正確認知,包括大學生的自我興趣、性格以及價值觀等,對于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環境有一定的了解,積極開展就業政策介紹、面試技巧培訓以及簡歷制作輔導等,建立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反饋機制,利用新媒體求職信息、求職技能等,為大學生打造成長方案。
4.5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教育
實踐能力在大學生就業能力中舉足輕重,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性的實踐教育體系,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將專業知識學習同實踐能力提高相結合,高校各個專業需要加強校企合作,創建一批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基地,讓大學生通過實習了解崗位需求、提高就業能力。結論總而言之,在“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突出,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才能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高校需要加強內涵建設,重視大學生的職業心理健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加強職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質;不斷優化就業指導服務,通過職業化的就業指導服務,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創造更多的創新創業實踐機會,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得到提升,實現大學生的順利、高效率就業。
參考文獻:
[1]周俠,朱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高校就業教育新思路[J].企業導報,2015(17):122-123.
[2]戴春.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優化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6,32(1):152-156.
[3]胡杰.基于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優化策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33):125-126.
[4]韓沛汝,楊文,楊柏瑞,等.雙創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優化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7).
[5]孫瑩瑩.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優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4):287-287
[6]潘志穎,吳玲燕.基于“政產校學”協同創新視角的大學生就業機制探討—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6(12):116-119.
作者:車瑩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 上一篇:應用型院校大學生創業實踐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