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研究
時間:2022-01-03 03:09:34
導語:有限理性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本文從有限理性的視角下分析學生個體行為及就業觀念問題,以及學校等就業相關主體的不合理現象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影響,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觀念;有限理性;適應性理性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大招生,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黨的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學生就業關系到個人、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因此,需要我們高度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幫助大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并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本文引入有限理性的新思維,幫助大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念,順利就業。
1.對有限理性的解讀
有限理性是由美國赫伯特•西蒙教授創立的決策過程分析理論,有別于理性決策。理性決策要求個體在做決策前對自身條件、外部環境、搜集到的信息等都有完全的了解與掌握,但在現實生活中,理性決策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說個體在做決策時,不能評估所有的影響因素,做到最佳選擇,但是根據有限理性的思維,可以用個體最“滿意”來替代最佳。
2.大學生就業觀問題影響因素分析
2.1大學生個體影響因素。2.1.1大學生自我認識上的偏差,不重視生涯規劃。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進行客觀、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客觀的進行自我評估,其次對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最后做出決策,并為之行動。但是現在95后、00后的大學生,他們在自我意識、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方面還不夠成熟,也不能理性看待就業中的一些不合理想象,對自己的長處、不足還不能正確的評價。有同學認為自己什么都懂、很優秀,便不切實際的追求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工作崗位;也有的同學過度自卑,放棄努力,聽之任之;這些不成熟的自我認知讓同學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工作,從而影響就業,形成心理障礙。2.1.2大學生就業觀念不合理,易隨波逐流。大學生對自身條件不能完全掌握,沒有強的自知力,從而受羊群行為的影響,易隨波逐流。首先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及身邊人的影響,仍抱有“天之驕子”的優越感,認為理所當然的大學畢業生要去政府、事業單位、國企、大型企業等類型單位就業,這樣才能實現人生。其次,部分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重地位、重名利,喜歡東部沿海、省會等類型的工作地域,缺乏到基層單位、到邊遠艱苦地區工作的心理準備,即使這些單位或地區能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自身優勢。還有一部分學生迫于就業壓力選擇考研,而對基層就業、自主創業、多元化就業選擇等接受程度較低。以上原因使大學生形成了高依賴性、低風險性、弱競爭意識的就業觀念。2.2學校主體影響因素。隨著高校人數的擴招,高校在專業設置上與客觀條件存在矛盾,學校設施不能跟上專業的發展。另外,學校缺少與企業的溝通,培養的學生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培養的學生競爭力差、實踐能力不足。第三,學校對于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教學目標模糊、手段單一、內容殘缺等。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探索自我以及外部環境的優劣勢,從而導致學生大學期間缺少目標與追求,不能結合個人職業發展方向對大學生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影響大學生就業。
3.有限理性視角下的解決方法
由于大學生受自身認知能力、外部環境評價能力、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的影響,不能理性的對就業做出決策,人類的有限理性帶來了決策的障礙。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大學生可以在掌握所有已知信息的前提下,進行自己最滿意的決策。3.1高校搭建育人平臺,并完善、加強大學生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體系。首先,高校通過各類文化、科技競賽等,搭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平臺,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加強課堂、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與市場匹配,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發揮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作用,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從新生入學開始,進行專業教育,讓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級將來發展有初步的認識;然后建立健全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模式,針對不同年級進行不同類別的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強化具體操作過程的有效性,提高效果。3.2大學生個體增強認知信息加工,并決策行動。大學生在校期間盡最大可能搜集個人以及外部環境的相關信息,對已有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做出決策。這種決策不能做到最佳的匹配,但先以最滿意為標準,并在今后的生涯發展中不斷學習,提高自我效能感,做好當下并為下一階段做好準備。大學生個人要在此過程中也要避免三個不良的信念:完美主義、負面思考以及習慣性糾結。針對完美主義的不良信念,大學生可以嘗試階段論,即階段目標與長遠目標的合理取舍;針對負面思考的不良信念,大學生應做好最壞結果打算,盡人事,聽天命;針對習慣性糾結的不良信念,大學生要給自己建立時間底線,不讓糾結浪費時間。
總之,大學生面對就業,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決策行動。既要有充足的信息,又要掌握良好的方法,更要有合理的信念。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要發揮教育主體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成長的平臺,促進大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馬萬敬.有限理性與大學生就業[J].經濟研究導刊,2007,(11):125-127.
[2]賴文燕,蔡國棟.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9):22-23.
[3]李颯颯.有限理性視域下的大學生就業誤區與消解對策[J].江蘇高教,2017,(2):84-87.
作者:孫新隨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 上一篇:協調發展理念大學生就業研究
- 下一篇:農林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