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時間:2022-07-30 10:59:13

導語:疫情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疫情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摘要】由于疫情的蔓延,各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對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造成沖擊。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對在校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觀和職業規劃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立足于云南師范大學經管類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結合疫情對大學生求職就業的影響與互聯網+就業的趨勢,提出解決當前經管類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辦法,以期拓寬當前經濟形勢下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路徑。

【關鍵詞】疫情;經管類大學生;大學生就業

一、調查過程

(一)調查研究目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淘汰了一些工作崗位,疫情的到來使得經管類大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更加困難,經管類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環境更加嚴峻。本項目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經管類大學生目前的就業觀點和就業態度,通過和學院負責就業的輔導員老師訪談了解當前學校經管類畢業生就業情況,把握疫情之下經管類畢業生的就業機遇與挑戰,讓經管類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結合“互聯網+”使經管類畢業生開拓就業新思路、適應疫情下的就業新形勢。(二)調查研究對象。本次調查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校學生以及2020屆經管類畢業生,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共設有經濟學、財政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審計學九個本科專業,學院共有本科生2000余人,在本次問卷調查過程中共下發調查問卷423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02份,無效調查問卷21份,問卷有效率為95%,其中收到有效調查問卷的分數為大一同學119份,大二同學145份,大三同學138份。此外本項目還實地采訪了學院老師以及負責就業工作的輔導員等,獲得2020屆經管類畢業生就業的一手數據和資料,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結論的可靠性。(三)研究數據處理。本項目對研究資料進行處理的第一步是數據的匯集(包括問卷調查數據以及學校經管類畢業生就業數據)、挑選(去掉無效調查問卷)和歸類。第二步是將相對數據進行解析并得出結論,數據處理與結論表述做到求真務實,重點突出。第三步是在結論基礎上提出解決方案,為疫情之下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所面臨的挑戰提供解決的參考依據。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經管類大學生在疫情之下面臨的就業挑戰。1.疫情導致經管類大學生就業渠道減少。據了解,截至2020年5月1日,經管學院取消了原有的提供給招聘單位和畢業生進行相互了解的招聘會,僅僅通過網絡招聘等方式為學院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渠道,而相比于往年,已經有不少企業前來經濟與管理學院進行招聘并且為經管類大學生提供了許多的優質崗位。這側面反映了疫情下大學生就業渠道的減少以及就業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在比較學校經管類大學生就業率發現,近三年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初次就業率都在80%以上,年終就業率都在90%以上,在2018年就業率達到97.15%,總體而言,就業情況良好,但是疫情發生以來,截至五月初,目前就業情況不容樂觀,473名畢業生目前只有138名同學找到合適的崗位,就業率不足30%,說明今年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社會企業對經管類大學生的需求減少,對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造成了巨大的挑戰?!盎ヂ摼W+”就業是指大學生運用互聯網提高自己就業質量、了解社會崗位需求、促進自己高質量就業的一種就業方式。[1]在疫情較為嚴重之時,妥善運用“互聯網+”進行就業有利于經管類大學生提前做好疫情結束后進行就業的相關準備,有利于提高經管類大學生就業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質量保證。從調查數據來看,經管類大學生在疫情期間進行互聯網+就業意識不強。首先,65.42%的經管類專業的同學表示不了解當前社會對經管專業人才的供需情況,了解社會對經管專業人才的需求才能實現個人就業效益最大化,當社會對經管類專業人才需求較高時,經管類大學生應當擇優就職,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社會對經管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較低時,經管類大學生可以選擇暫緩就業,通過升學、邊實習邊求職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努力讓自己“升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使自己對于企業更有價值。在此疫情期間,社會各界的就業崗位較少,對經管類大學生的需求較少,經管類大學生應當為自己的未來進行再規劃,通過升學深造等方式暫緩就業,避免激烈的就業競爭。此外,被調查的同學有80.10%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情況感到焦慮,在我們對數據分年級進行匯總的過程中發現,大一同學對未來就業情況焦慮的占被調查大一同學的73.95%,大二的同學是87.59%,大三的同學是77.54%。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問題進行調查時,大一同學中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的占34.45%,大二同學中占26.90%,大三同學中占35.51%。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大二年級同學對未來就業問題感到焦慮的情況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沒有明確的規劃,可能的解釋是經管類大學生在大二下學期時正經歷一段“迷茫期”,對于自己的未來充滿未知和懷疑心理。在大學生迷茫期中,一方面需要學院老師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走出迷茫,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規劃大學生的職業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大學生主動對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行思考,對自己充滿信心,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最后,不熟悉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與互聯網的結合應用的占被調查同學82.09%,表明經管類大學生對經管財會的前沿動態掌握情況有所不足,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便捷,經管類大學生應當積極了解所學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就業環境。疫情為經管類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大學生在家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經管財會的前沿知識,為自己未來的就業問題提供助力。在疫情之下,大學生最主要能獲取信息和進行求職的方式就是通過互聯網,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經管類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互聯網+就業”的意識,沒有做好在疫情期間競爭就業上崗的準備,沒有跳脫傳統的就業路徑與方式,缺乏學科與互聯網結合運用的技能,缺少對未來人生職業的規劃,為經管類大學生高質量就業造成阻礙。3.疫情之下經管類大學生就業意愿中專業相關度不高。就業意愿專業相關度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該指標反映的是畢業生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程度,是評價畢業生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一致性的評價指標。[2]隨著疫情的到來,許多私營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遇到困難,這嚴重影響了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調查中有25.62%的同學比較偏向高校教師、事業單位、公務員等編制內的穩定職業,沒有明確的職業選擇和規劃的同學占25.62%,僅有41.04%的同學明確表示自己未來將會從事財會、金融、投資、保險等與經管類專業對口的職業,就業專業相關度較低使經管類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技能無法施展,也為經管類大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帶來較大挑戰。4.經管類大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就業風險防范意識降低。在對402名經管類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防范意識降低,其中只有198名同學認為自己需要就業風險防范相關問題的指導,被調查同學的49.25%。然而當前網絡求職詐騙事件頻發,尤其是在金融等經管類專業對口行業,但是經管類大學生并沒有對未來就業中存在的風險有足夠的重視與警惕,缺乏就業風險防范意識。尤其是疫情的發生,大學生求職就業心切,不法分子抓住大學生急于就職的心理,使得大學生更加容易上當受騙。(二)疫情期間經管類大學生就業機遇。1.疫情期間“互聯網+”技術與應用?;ヂ摼W不僅帶動了新技術的發展,而且為經濟發展構建了新業態,互聯網已經全面滲透到各個行業,產業互聯網的格局越發明顯。在疫情期間,學生難以外出,通過網上學習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問題。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同樣通過互聯網依托互聯網進行,通過網絡求職招聘,網絡面試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根據2019年中國互聯網就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核心互聯網招聘公司日均崗位數1.6萬個,并且數量持續增長,為各類人才創造了上千萬的就業崗位。除此之外,互聯網時代信息共享,信息獲取越發便捷,疫情使得學生、教師、政府部門明白未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必然要依托互聯網,這必將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時代助力。2.疫情期間互聯網技術讓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強。互聯網、人工智能給經管類大學生就業帶來許多挑戰的同時,也為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就業機遇。[3]疫情期間,企業一改傳單招聘廣告、宣傳欄、就業講座等傳統的就業信息提供方式,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求職APP、就業網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快速便捷方式,足不出戶就能夠獲取招聘信息并投放簡歷進行求職,在獲取信息便捷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疫情為經管類畢業生提供了一個提升自己的過渡時機。在疫情的影響下,使得這屆畢業生不像往屆畢業生一方面需要東奔西跑四處參加招聘會求職面試,另一方面又需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以及學校畢業的相關事宜,在公司與學校之間不停地忙碌,難以停下腳步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方向進行規劃和思考,充滿迷茫。疫情為畢業生提供了一個休憩和思考的時期,經管類畢業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安心準備畢業論文的撰寫,另外可以了解社會和企業對經管類人才的需求情況,想好自己的職業的發展方向,努力通關疫情期間讀書學習提升自己,把握住最后的系統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

三、關于拓寬疫情期間經管類大學生互聯網+就業路徑的思考與建議

(一)疫情之下政府應當強化政策落實、做好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服務保障。1.搭建“互聯網+求職”平臺,拓寬大學生就業擇業路徑。疫情之下,難以開展大型現場招聘會,政府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努力構建各個專業的人才數據庫,搭建“互聯網+求職”平臺,為疫情期間事企單位與大學生創造雙向了解和選擇的條件;“互聯網+求職”平臺的搭建,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就業路徑的開拓,更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使經管類大學生了解當前企業對本專業大學生的需求情況。實現大學生就業線上線下相結合,政府在舉辦線下應屆畢業生求職招聘會的同時,通過“互聯網+求職”平臺開展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活動,加深企業與大學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企業招聘到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更有利于拓寬大學生就業路徑。[4]2.加大對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持續不斷的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發展,加大對創新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對優質創新創業項目進行投資。除此之外,鼓勵學校、科研院所建立不同層次和維度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依托孵化平臺建立對創新創業項目的評估體系,結合吸引就業、社會責任等對創新創業項目予以獎勵,以此緩解經管類人才的就業壓力。3.鼓勵大學生西部地區和農村基層進行就業。經管類大學生不愿意去農村基層和西部地區就業的原因主要是認為薪資低,福利差。因此應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和完善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制度,對基層就業人員工資福利制度進行完善,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基層進行就業,逐步轉變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思維,鼓勵經管類大學生投身農村,投身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提高經管類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就業意愿。西部地區和農村基層是經濟發展的一片藍海,對經管專業人才有較多的需求,經管類人才在農村基層稀缺,有許多的高質量就業崗位,所以經管類人才在農村基層大有可為,可以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4.鼓勵靈活就業互聯網時代是自由職業者的黃金時代,部分經管類大學生比較偏向于自由就業,從事一些小本生意、網絡、自由作家等工作,經濟與管理學院20畢業生中有31.28%的同學在畢業之后從事自由職業,在全球疫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自由職業也是一個較為安全的選擇。但是這部分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場所不固定,在出現被侵權等問題時,自身權益難以維護。政府鼓勵靈活就業的同時,應當制定相關法律規范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對這部分自由職業者進行引導,提供就業相關場所和平臺,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對他們的權益進行保護。(二)疫情之下學校應當加強就業指導。1.學校提供經管類大學生實踐平臺,增強專業與互聯網的結合。當前社會、企業對精通財會和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當前經管類大學生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學校在打造創業園的同時應當創建“就業園”,使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結合,為大學生提供互聯網+就業的實踐平臺,提高經管類大學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將專業與互聯網時代的經管人才需求相匹配,以此提高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素養。2.提高經管類大學生就業風險防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對就業風險的防范意識較差,而現在互聯網虛擬空間中大學生就業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詐騙手法多樣,詐騙手段隱蔽,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而言,這是不小的挑戰。學??梢酝ㄟ^組織就業風險劇表演等方式,為大學生上畢業前的最后一課,讓大學生掌握了解就業中存在的詐騙手段,提高大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避免在就業擇業過程中上當受騙。3.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活動,提高學生“互聯網+就業”意識。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活動,提高學生“互聯網+”就業意識。[5]不同年級學生對就業指導方式的接受情況較為不同。對大一同學而言,舉辦模擬招聘會比賽、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等方式更容易接受,在所調查大一同學中占比65.55%、69.75%。大二同學則認為,他們更需要加強專業知識教學,占被調查大二學生的67.59%。而大三同學對于舉辦模擬招聘會比賽、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等就業指導方式參與度較低,只占48.55%、60.87%。舉辦就業方面的講座論壇這種就業指導方式對大一、大二、大三同學的吸引力較差,在三個年級同學中分別占50.42%、43.45%、42.75%。從調查數據來看,當前經管類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就業指導方式是社會實踐,占比90.05%,大三同學中該比例更是高達92.03%,他們更傾向于從實踐中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意識。根據調查數據以及針對各年級學生的接受程度,對大一同學應開展一些就業指導方面的比賽、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以提高大一同學的就業意識;對大二年級的同學,更應側重專業教育、職業教育,提高專業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大三同學應多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以及社會實踐等,以培養同學就業的專業技能,此外,適當減少講座論壇等枯燥就業指導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三)疫情之下學生自身要改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路徑與方法。1.大學生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作為處于求職就業第一線的經管類大學生,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適應互聯網時代求職就業新模式和新環境。求職就業人生路,風險防范第一步,經管類大學生在邁出校門開始求職就業之前,首先要重視的就是就業風險,當前互聯網時代,網絡求職陷阱層出不窮,經管類大學生必須要擦亮自己眼睛,認真閱讀簽訂的相關勞動文件合同,加強風險防范能力,學會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經管類大學生應當深刻認識自己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認真對待專業課程,利用課余時間以及假期發揮能動性,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此外,經管類大學生必須利用自己獲取信息的便捷性,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當前互聯網時代自己所學專業的前沿知識及前沿技能,與時俱進,才能不會被互聯網時代所淘汰。2.轉變就業觀念,服務農村基層。經管類大學生普遍選擇舒適穩定的職業,選擇發達城市進行就業,加劇了大城市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問題;相反,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經管類人才稀缺,造成了經管人才供給側結構性失衡。經管類大學生應當積極改變舒適就業的觀念,積極投身農村基層經濟發展的藍海,扎根土地,服務農民,實現自己學科專業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榮生.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5):218-220.

[2]柴林.“專業相關度”引領下高職院?!奥殬I認同”教育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9(2):96-102.

[3]鄭錦華.淺析高校就業指導課的現狀與改進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4(23):454.

[4]肖承瑤.2019“春暖皖江”公益招聘會:線上線下結合求職、招人效率皆提升[N].萬家熱線.2019-03-27(001).

[5]楊振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心理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9):66-68.

作者:申傳磊 李緯 何國英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