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與構建

時間:2022-04-12 10:24:27

導語: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與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缺失與構建

摘要:大學生犯罪事件逐年上升,所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而就如何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學的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與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開展討論,提出法律意識和模式的重新構建,給學術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讓學生知法、懂法、用法。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高效教學模式

我國法制制度的逐步完善,現在法律已經和生活各個領域相互聯系,大學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所以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尤為重要,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只要依靠科學合理的發展教育。改革開發,讓經濟飛速發展,但是也沖擊人們的思想觀念,當前大學生主流思想依舊趨向于積極健康,但是受到家庭、社會各方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中間依舊會產生違法亂紀的情況,這些都將影響到高等教育的和諧發展。

一、大學生法制理念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觀念落后

現在我國各大高校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培養都局限在教學計劃中的基礎課程培養,法律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門課程,部分院校把法制教育也法制教學混為一談,法制教育德育功能也受到淡化,沒有將法制教育看成培養學生個人素養的一門學科,因而忽略學生法制能力以及法律精神。很多大學在開課初期就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修養結合一起講授,法制教育被歸類為德育教育,授課教師也不是專業的法制教師擔任,大部分是德育教師兼任,所以減低法律的層次,學生從主觀上就沒有重視法律,因而部分高校忽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因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部分大學生還依舊把自己當成未成年人,很多入學的大一新生,由于一言不合聚眾打架,更甚者是本市學生欺負外地學生。引發很多不良反響,公安機關的介入,導致該名學生失去獲得學位證書的機會,學生在大家事件開展之處只是把該事件定位為同學之間的矛盾升級,但是從法律層面是惡性斗毆,即使沒有造成人身傷害,還是構成刑事犯罪,出現這類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觀念的落后,如果學生在打架之處就了解相關危害在組織打架過程中必然會有所顧忌,不會如此草率和魯莽,當造成惡性事件后悔不當初。因而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讓學生了解自己超過18歲后,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這是規范學生行為的準則,一旦跨出這個準則那么就要受到法律的嚴懲。

(二)法制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開展的核心主要讓學生掌握現行部分的基本法律和法規,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相關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識,有些知識學生認為是道德范疇其實隸屬于法律范疇,當前我國法律教育與道德教育聯系較大,很多時候教師講解的專業知識與法律脫節。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多是背誦法律條文和知識點,目的是應付考試,所以學生的法律精神以及法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養。比如,在給學生講解犯罪中止學的過程教師更多的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法律的理論知識自身就帶有一定的枯燥,學生對于生澀難懂的字眼更是感覺無力適從,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專業事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大學生法制教學的措施

(一)依法治校與高校辦學的結合

1.建立和完善依法辦學的法律體系:依法辦學,從宏觀角度是事項法治化的管理方案,主要的前提是建立一套與大學制度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以法律的角度考慮問題,理清大學中政府、社會之間的關系,并且完善大學內部的治理結構。教育行政部位為讓兩者結合,要求加快“立、改、廢、釋”,通過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保障教育進行綜合性的改革,妥善解決教育管理中的各項難點。

2.建立依法治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從微觀角度考慮問題,依法治校主要是大學生自我管理過程的法制化,我國很多大學生制度的整體制度核心主要是建立科學、完善、合理的內部管理機構。各個高校推行的管理章程都是要推薦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國的結合。目前高校為推進高等教育的法制化以及規范化,需要根據法律賦予的大學自主權,改善內部的結構。要求運用“立法”的方式,將制定的章程在校園范圍內推廣,主要是確立其地位。在章程中明確行政、學生、教師、教職員工的各項責任和義務,構建一個統一和完善的整體。另外要在章程中體現出各個方面的權利,明確內外部關系的界定,正常處理好各方關系,內外關系的協調發展主要是以實現章程運行為依據。

3.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體系相結合: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所以需要以德樹人,弘揚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高校的法制教育能較好的體現社會化的主要發展程度,對我國的國民素質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并且也與依法治國方略實施有著密切的連續。因而高校教學中要求法制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擺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法制理念,加大規律性的意識培養,帶動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結合法律知識以及法治理念,讓專業教育結合品德教育,結合課題與實踐教學,最終讓法治教育與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統一。

(二)構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所以在教育中教師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高校需要建設一支堅定理想、信念、有德和掌握扎實知識的師資隊伍。第一,優化法學教師對位,要先讓法學教師具有堅定地理想和信念,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二,優化教師對位結構,根據學科以及課程體系的需求,學科建設要以教學中心為主要的出發點,培養高層次人才;第三,聘請法學經驗豐富的人才來到高校任教,也可以鼓勵高校教師多參加校外法學講座,形成校園內外的雙向互動,讓法學實踐以及法學教育之間的協同配合,加大師資隊伍的水平和素質建設。

(三)提升管理者的法律意識

法制教育不是單純的簡章建造,是其實要運用法律的思維模式管理學校內外的各項事物,實質是完善法律要求的公平和正義。所以在法制教育的進程中,規章制度的完善是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制度的執行人需要具備法制的精神,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制度的高度統一,所以為了真正的完成依法治校,關鍵要依靠法律的意識以及素質。

1.法律意識強化,能完善規章制度:管理者也是有自己切身的利益,因而在制定規章制度的進程中不但需要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管理者具有法律意識,主要是希望管理者在制定規章時,從大我方面出發,形成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要求各項規章制度都要冷靜和全面的權衡各方的利益,這樣制定出的規章才能更具有公平性以及合理性。

2.法律意識能夠正確靈活的執行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死規定,但是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各類情況,如果規章制度的執行過于程序化和死板,也會引發不公的情況。就像秦朝立法之處以商君之法為治國國策,可以讓秦朝的軍隊成為稱霸六國的“虎狼之師”,但是嚴苛的法令最終造成秦不過三代的局面,而校園管理中的管理對象多為教師和學生,規則是制約他們行為,劃分他們義務和權利的一種方式,但是不能過于嚴苛,這樣就會有失公允,也不符合依法治國的初衷,更不能完善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3.結合法律與教育規律:教育的開展有其特殊性,依法治校不是要把法律簡單的運用與學校管理,是要讓法治精神與學校的教學規律相結合。所以這項工作的開展要在具有法律意識的人的支配下才能進行。教學的特色性決定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模式,如果不不尊重客觀規律那么很多行為將無法得到應有的功效,如果法律模式的應用只是運用套用模式,將會違反教育教學規律,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形成硬傷。因而管理過程中要把依法治校的核心轉移到學校自由的理念上,以學校的客觀規律為依據,最大限度的與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相一致。

(四)結合發展教育與專業教育

比如在講解多人犯罪未遂事件中,單個犯罪行為的中止能清晰的判斷是否從屬于犯罪中止,但對于共同犯罪中認定的犯罪中止認定爭議較大。中止犯罪的行為已經先融入共同犯罪之中,所以對犯罪中止成立標準的認定,有很多不同之處。

1.及時性的判定,在犯罪預備階段實行犯罪中止活動,也可以在犯罪行為實施終了犯罪結果沒有發生之前。但如果犯罪結果一旦發生,無論其結果是有全體犯罪人共同行為還是有部分犯罪人行為形成的,共同犯罪的行為已經出現,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的判斷。案例一,甲和乙約定第二天謀殺丙,但是第二日甲因為腹瀉沒有赴約,但是兩人都要承擔殺人既遂的刑事責任。案例二,甲和乙為了殺死丙,共同買毒藥,但是乙在三天會放棄謀殺丙的行為,把毒藥扔掉。在這個案件中乙中止犯罪行為,形成犯罪中止,但甲還有中止犯罪行為,屬于犯罪未遂。

2.自愿性原則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意愿,停止呀進行下去的并且能夠產生犯罪結果的行為,可以形成犯罪中止。部分犯罪人在犯罪中止以后,并勸說另外一部分人放棄犯罪行為,另外一部分人放棄勸說,在能夠繼續實行犯罪的情況下,放棄犯罪行為,那么這樣情況可以判定為犯罪中止行為。

3.有效性原則,犯罪行為自動停止,有效的防止并且阻礙犯罪結果的產生。有兩個條件限制,客觀上,犯罪中止中的共同犯罪必須切斷自己和之前的行為,也就說斷絕和共同犯罪整體的有機聯系。主觀上中止犯罪的犯罪人自動切斷和共同犯罪人之間的聯系,并且把自己中止犯罪的意圖傳達給其他犯罪人的行為。通過給學生講解這些內容,讓學生了解法律的明文規定,那么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在遇到類似事件時,都能夠妥善應對。避免學生在不了解法律規定的過程中為了自保做一些過激事件,或者被人冤枉不能馬上洗脫嫌疑等,學生在校園內面對這類突發事件學??梢猿雒娼鉀Q,但是學生一旦走向社會,面對險惡的環境就要學會自保。所以專業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案例讓學生印象深刻,在碰見類似情況時,能夠沉著應對。綜上所述,法制教學模式與高校教學模式的結合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并且通過依法治校完善法制教學,這才是建立法制模式的關鍵,也從客觀上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李洋笑 單位:遵義醫學院

參考文獻:

[1]黃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高校辦學治校.中國高等教育.2014(22).

[2]房亞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相應的關系.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33).

[3]王艷梅、劉冬冬.踐行“依法治?!崩砟畹娜舾伤伎迹F代教育科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