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與建設

時間:2022-04-12 05:04:00

導語:深究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與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與建設

關健詞:校園網絡文化功能建設

摘要:校園網絡文化是弘揚先進文化的陣地,是推動素質教育的平臺,是師生信息交流的橋梁,是教育資源的寶庫;校園網絡文化應在加強網絡硬件、軟件、網站、隊伍、學科等建設中不斷發展。

大學校園網絡的普及與發展,極大地改變著高校師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時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也正迅猛無息地影響著他們,尤其是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極其重要性,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加快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并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網絡文化對校園傳統文化的沖擊

1.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高校信息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急劇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在大學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學實現多元化交流與發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培養全球化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標上,在創新信息開發者、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共同聯貫平等互動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創建多向選擇的、無時空限制的,以個性化為主的協作型教學模式上,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折射出了現代大學辦學的新理念、新思維。

2.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校園的學習環境和手段。對現代網絡技術、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發生空前轉變,火柴盒式的教室教育正在被四周沒有墻壁的可移動的開放式教育所逐漸替代。根據教學需要,師生可以進行多種開工的有利于教學雙方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開放式教學組合,從而打破那種僵化的限制教師與學生活動自由的傳統教學格局。總之,網絡化對學習環境和手段的改變,將會逐漸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模式,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學為模式的新教學格局將會逐步形成。

3.校園主流文化面臨著網絡文化的威脅。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征既給人以創造,又產生虛假,會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其交互性特征既傳播信息文明,又充斥生產信息垃圾,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網絡,嚴重污染了網絡文化環境,校園精神文明環境受到嚴懲威脅;其開放性特征既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范二如果不能正確認識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不積極地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就勢必會影響大學校園信息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

二、校園網絡文化的功能

網絡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它同時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概念。網絡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載體來說,它是一種理性化的數字文化,從內容到形式都迥異于傳統文化。校園網絡文化在兼有技術與社會文化雙重內涵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教育的本質含義。在未來的信息化校園中,網絡文化價值的影響力將會大大提高,校園傳統文化將會在與網絡文化的沖突、對抗中,根據自身的需要吸收、事例網絡文化的優秀成分,從而形成網絡時代的新的校園文化格局。此時的網絡文化,已將其特殊性融人校園文化的普遍性之中,網絡文化的特殊價值將會吸收校園文化的普遍價值并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匯人校園主流講文明文化中。

1.校園網絡是弘揚校園主流文化的陣地。校園主流文化是先進思想文化的體現。隨著校園網的不斷建成和信息化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計算機網絡在思想文化的傳播中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重要性,它已成為先進文化傳播和精神講文明建設的陣地。尤其在思想文化敏感性高的大學校園,如果先進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領這塊陣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會去占領。因此,大學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網絡文化工作者,應該牢牢掌握校園絡文化傳播的主動權,傳播馬克思主義,傳播社會主義,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使校園網絡真正成為傳播先進文化、主流文化的陣地。

2.校園網絡是推動素質教育的平臺。網絡文化在教育功能上擔負著與傳統文化截然不同的使命。傳統文化教育觀以狹隘的功利目的為出發點,強調學生的死智能、死技術的價值實現,而忽視了以創新為核心的全面素質的培養。網絡文化的本質特征要求其教育的功能是科學性、人文性、技術性、情感性、個性性、創新性的多維整合,要求把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因此,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的優勢特征,積極推進高校的全面素質教育,是網絡化大學校園的使命二大學應不失時機地利用網絡的虛擬性特征提供的超大文化容,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網絡的交互性特點所具有的實時交互操作方式,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信息資源生產能力,以提高信息消費與生產的素質;利用網絡的開放性特征,提高學生及時獲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網絡自由性特征帶來的文化行為自由,培養學生的網上自律意識,從而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

3.校園網絡是師生信息溝通的橋梁。校園計算機網絡的延伸,在組織與師生、教工與學生,黨校與院系、院系與院系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師生通過網絡可直接獲取校黨政和職能部門的辦學思想、政策、規章制度。同時可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校方和職能部門能夠及時聽取師生反映的信息,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由選擇點擊名師和品牌課程。進行學術探討、思想交流、知識獲?。唤處熆梢酝ㄟ^網絡進行信息引導、點撥、啟發、釋疑、解惑、傳道受業。

4.校園網絡是獲取各類知識信息資源的寶庫。校園網絡是高校信息資源的依托,同時也是信息資源的中心,它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集校內各類信息資源于一體,并與用戶連連接起來,為用戶搜尋、選擇、利用信息資源提供社會化服務。校園網作為高校的信息源,既要為師生提供網絡文獻信息服務。又要不斷地吸納產生新的信息。即對校內各職能部門在業務活動中產生的職能信息、資料信息、院系的教學科研成果信息、學科建設、專業改造、課程設置改革、招生、分配、師資需求等各類信息。要有專門機構進行搜集整理。并使之集成化、網絡化。以形成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為用戶服務。這是網絡文化既傳播信息又生產信息特征的要求。也是校園網絡文化自身的教育特征的要求。

三、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網絡文化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新態、新趨勢。校園網絡文化是大學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為網絡文化的種種弊端就忽視、回避、甚至否定網絡文化的建設發展,而是要以積極的凈態迎接新文化的挑戰。應在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基礎上,從思想、隊伍、軟件、硬件、學科等方面人手。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提高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大學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傳承和發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時代,加強加快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要支撐的信息化校園建設,是大學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方式。校園網絡使校園內部的各種信息資源得到共享,并不失時機地增加各種新的信息資源,開拓高校更為廣闊的辦學空間,將會始終成為推動遠程教育和終生學習體系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是“網絡講文明工程”建設和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建設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是大學革命的需要。因此,加強校園網絡工程建設,使校園網絡文化進人積極健康的軌道,依然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2.要加強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依法管理是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園網的管理和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律規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向在校園網建設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教育教育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網絡管理的規章制度,使校園網的管理運行有章可循。運用法律政策和德政管理手段。減少校園網絡的不文明現象。

3.要強化網絡道德教育。高校網絡不能辦成社會的網吧,高校網站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務必規范網上循序嚴肅網上紀律,不能制作、復制、傳播各種違法亂紀和不利于先進文化建設的信息。在網絡信息資源的生產與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同時要對各種信息進行監控、搜集、分析、加工、處理,從是棄非,傳良荃芳,從根本上凈化網絡環境。

4.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硬件建設、軟件建設、網站建設、隊伍建設和網絡學科建設。網絡文化重在建設,硬件建設是校園網絡工程的基礎工程,直接影響著大學校園信息化的進程;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校園網站。校園網不僅僅是“人機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渠道;要提高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積極性、教育性和指導性,還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上工作隊伍;在校園網絡隊伍建設中,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尤為重要。還要加強網絡學科建設。研究網絡文化心理、行為、現象,以引導和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