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現象對科學教育的意義
時間:2022-01-13 08:21:38
導語:李約瑟現象對科學教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李約瑟現象”的成因,有三個帶有前提性的問題應先予以澄清。其一,“李約瑟問題”研究對象為何?其二,“李約瑟問題”研究方法論為何?其三,“李約瑟問題”研究價值為何?我們只有對這三個問題給予解答,才能夠對“李約瑟現象”成因進行探源。
1“李約瑟問題”研究對象“李約瑟問題”研究對象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對作為研究主體要研究什么客體給予的回答,研究對象不清,也即不知道研究什么就必將走錯研究之路。目前學者們對“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對象仍處于模糊狀態,一般認為“李約瑟問題”是一種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幾大領域的研究問題,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綜合性。也有學者認為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李約瑟問題”的內容會發現它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而是包含六個前后邏輯相連的不同問題,從而將“李約瑟問題”變成一個問題集。這些觀點要么是對問題性質進行描述,要么是把問題進一步轉換,仍沒有解答問題的研究對象到底為何。在此,筆者借鑒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R·Popper)的三個世界理論來透視“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對象。波普爾將無限豐富的世界劃分為三個亞世界:“第一,物理客體或物理狀態的世界;第二,意識狀態或精神狀態的世界,或關于活動行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觀內容世界,尤其是科學思想、詩的思想以及藝術作品的世界?!辈ㄆ諣栒J為第一世界(世界1)具體來說包括無機自然界中的客觀存在物,如樹木、石頭、宇宙等,生物界中的所有生命現象的結構和活動人腦,還包括人工制品的各種物質基質,如構成書的紙張、雕塑用的雕塑材料等。第二世界(世界2)作為人的主觀精神活動具體地說即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動、思維過程、認識活動、心理狀態以及感性和理性認識活動等范疇。當世界3通過世界2作用于世界1的時候,這里的世界2絕不是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人的活動。第三世界(世界3)作為一種語言文化的客觀知識的世界是人造的。世界3具有客觀性、自主性、實在性的特點??陀^性是指世界3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可以脫離認識主體而獨立存在,成為一種公共性的知識體系,而非私人所獨有。自主性是指“世界3盡管是人類的產物,人類的創造物,但是它也像其他動物的產物一樣,反過來又創造它自己的自主性領域?!睂嵲谛允侵甘澜?能以藝術或符號等表現方式依附在具體世界1的物質實體而存在,如各種精美的雕塑品里凝結了關于雕塑的理論與知識。從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來看“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對象,我們會發現,若想研究“李約瑟問題”首先應該對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期間存在于中西方的三個世界的歷史實情有清楚的了解。其次,通過分析三個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來透視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科學是如何得以發展的,以此來求解“李約瑟問題”。因此,“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對象為公元前1到公元15世紀期間存在于中西方各自的三個世界之間相互作用關系。人們對三個世界相互作用關系的每一種解釋都將融匯到世界3里?!袄罴s瑟問題”是一個因果性問題,而因果性問題一定是處在一種關系當中的。正是因為三個世界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而導致人類文明的發展,從而產生了“李約瑟問題”。依此來看,求解“李約瑟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在追問中西方各個文明何以在三個世界復雜的相互作用中得以發展的??梢?,“李約瑟問題”確實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問題。從已有的眾多研究成果來看,無論是從宗教、文字還是地理位置、思維方式等角度對問題進行求解,實際上均是從各個角度對三個世界中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出發并從不同的側面進行論證而已。在此,我們可以推斷“李約瑟現象”的產生與“李約瑟問題”具體研究對象的復雜性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即到底該如何對三個世界之間相互作用關系進行研究?這將涉及“李約瑟問題”研究方法論的問題。
2“李約瑟問題”研究方法論歷史上凡有重大成就的科學研究通常均是在研究方法論上有新的突破。而研究方法論是一個立體層級結構的體系,從最上位的以思維方式方法為核心的哲學研究方法論層到最具體的學科研究方法論層是多層次、多類型的立體、多面、有機聯系的形式存在。因此,我們也應從不同層級來探尋“李約瑟問題”的研究方法論。從研究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取得突破的核心體現在最高層次的思維方式方法的轉換?!袄罴s瑟問題”的產生是與歷史上發生與中西方不同地域的各自三個世界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分不開。因此,應采用歷史演變的發生學角度以及中西比較的對比研究的思維方式對其進行研究。人們對客觀歷史的理解的“主要目的全在于從假設上去重建一種歷史的問題境況。”“李約瑟問題”的研究作為一種歷史性、比較性研究,從具體研究方法論的角度來看研究主體必須采用以世界3為中介作為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去研究“李約瑟問題”。波普爾曾提出“我們在第一世界中的一切活動都受到我們的第二世界對第三世界的了解程度的影響?!笔澜?只有將世界3作為自己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才能展開對三個世界以及三個世界相互作用關系的認識活動。人類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簡潔地說,就是人類把自在世界變成自己的文化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的、藝術的、常識的、科學的和哲學的……。人類作為一種歷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總是在前面世代的主體已經創造出來的世界3基礎上開始自己的行動和思考的。研究主體對世界3掌握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其思維方式,從而決定其實踐方式。因此,可以說研究主體以世界3中的多種把握世界的方式為中介去研究“李約瑟問題”,必然得到不同的答案??梢灶A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世界必將比世界3會豐富得多,隨著人們對世界3了解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學者以新的世界3為中介的方法去進行研究“李約瑟問題”。
3“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價值“李約瑟問題”的研究既有內在價值也有外在價值。從內在價值來看,首先,通過“李約瑟問題”的研究開啟了人類認識自身文明史的一扇窗口,它是一個人類文明史上永遠值得探究的有意義的問題,其促進了中西方文明史研究的興起。即使是那些提出“李約瑟問題”是偽問題的學者,其實也是在從另一個側面去證明“李約瑟問題”的研究是有價值的。由于,“李約瑟問題”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以及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中介化的方式去研究,決定了其標準答案是不可能有的?!袄罴s瑟問題”不僅在答案上是具有無限可能性,而且問題本身也具有無限可能性,這是一個無窮窮舉過程。通過對“李約瑟問題”的研究觸發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不斷的分析、論證與探索,在此過程中實現了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這是其最大的研究價值所在。其次,“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從深層次引發人們對中西方科技內史與外史的深入了解。人們通過不斷對“李約瑟問題”進行求解的過程來探尋影響科技發展的因素。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必須還原科技發展的真實歷史,這樣人們就能夠加深對科技內史的了解。同時,人們也還必須注意到科技發展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等等因素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在研究“李約瑟問題”過程中必將科技的發展置于更復雜的背景下,從而能夠加深人們對科技外史的了解?!袄罴s瑟問題”的研究外在價值體現在人們在“李約瑟問題”的研究過程產生了更高層次的新的研究問題,以及受到了無限的啟示。人類始于迷惘而又將終于更高層次的迷惘。范岱年先生通過對“李約瑟問題”的研究,又提出被學者稱之為“后李約瑟難題”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近代科學文化中國化何以如此艱難的新的研究問題,這又會促使人們展開更高層次的研究。通過對“李約瑟問題”的研究還可以讓人們受到多種啟示,而這也使“李約瑟問題”的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正是“李約瑟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也導致人們在對這種價值認同的驅動下投入到對“李約瑟問題”的研究當中。通過以上對“李約瑟問題”研究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三個前提性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嘗試對“李約瑟現象”的成因進行概括?!袄罴s瑟現象”的產生是由于人們對“李約瑟問題”研究價值的認同,以多樣化的世界3為中介,對“李約瑟問題”具體研究對象(三個世界之間相互作用關系)這個本身具有無限可能的關系體進行求證所導致的結果。正由于眾多學者樂此不疲地對“李約瑟問題”進行求解才產生了“李約瑟現象”。透過這種現象對我們現實社會的教育改革、科技戰略的制定等等均會有所啟示。在此,僅以科學教育所受的啟示為例予以說明。
二、“李約瑟現象”對科學教育的啟示
“李約瑟現象”作為眾多研究“李約瑟問題”的集合,其中閃耀著眾多智慧的火花,只要我們細心捕捉會發現許多對科學教育有意義的啟示。
1科學教育應融合東西方科學文化透過“李約瑟現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東西方的科學各有自己的文化內涵??茖W文化是個廣義的范疇,它既包括科學自身發展所遵循的研究范式、邏輯理路及思想規則,也包括科學發展的最終研究成果。然而,在我們的科學教育中更多的是只以西方科學文化的固化成果為核心,對于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指導思想、方法與精神確關注甚少,尤其是東方科學文化中的文化精髓更是被遺忘。長此以往,使學生認為所謂科學文化,即是西方科學所蘊含的文化,對自己民族科學文化缺少基本的認同??茖W教育中融合東西方科學文化是指將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合理內核都能在我們的科學教育中有所涉及,使二者保持必要的張力與平衡。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科學文化??茖W的教育功能并不全在科學知識,也在于科學方法和精神。人們在透視“李約瑟現象”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寶貴的東方科學文化思想,其中關于有機論、整體和諧、演化發展、相反相成、實用化等思想對當代人們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十分重要。而西方的一些科學文化思想如:公理化、還原論、分解等方法在面對復雜世界當中的一些問題確無能為力。面對自然物質世界研究中給我們提出的機遇,我們只有具備復合型的科學文化基礎才能夠應對時代的挑戰。我們只有將東西方科學文化的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在未來科學的發展之路上有所作為。我們將東西方科學文化進行有機融合滲透在我們的科學教育中才是唯一的方略。因此,科學教育中應融合東西方科學文化。
2科學教育應加強科學本質教育透過對“李約瑟現象”的分析我們可以對科學是什么這個關涉科學本質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眾多的對“李約瑟問題”的求解,進一步印證了科學是在不斷的否定之否定的探索過程中而得以發展,不存在亙古不變的永恒真理。這對傳統的以邏輯實證主義科學哲學所贊同的科學本質觀提出了顛覆性的挑戰,進而形成了新的科學哲學的文化轉向,產生了新的科學本質觀。無論是波普爾“達爾文主義”式的知識增長方式還是庫恩的范式革命式知識增長方式都是以大量科學史實為基礎,向人們證明了發現科學的歷史絕不僅僅是獲得真理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不斷修正錯誤與不斷實踐過失的歷史??茖W認識活動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客體的鏡式反映,而是一個負載著認識主體自身價值與經驗、想象與創造的判斷過程??茖W認識的過程決定了其結果可能具有一定的暫時性,甚至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茖W知識作為科學認識活動的產物也只是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茖W本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只有在正確科學本質觀的指導下才能在我們的科學教育活動重視科學探究活動,重視科學方法與精神的培養。學生只有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才能體會科學知識產生的過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的態度與精神,最終理解科學的本質??茖W本質對于學生來說,絕非簡單外界的言語灌輸,而是自己在一定情境下通過“做科學”的過程中逐步從自身思想內部生發與建構出來的對于科學的真正理解。它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將影響深遠。因此,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本質觀,我們應在科學教育中加強科學本質教育。
3科學教育應面向生活世界透過“李約瑟現象”我們會發現,無論東西方,科學之所以能夠發展,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均與生活世界有著直接的關系??茖W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以科學為武器來不斷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歷史。正如恩格斯所言:“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碑斂茖W研究直接與生活世界相聯系時,其實質也即將科學、人以及社會相互聯系起來了。正因為如此,科學的發展才有了不竭的動力。反觀我們的科學教育,對于孩子們來說其學習動力是什么呢?枯燥的公式、機械的訓練、與生活實際毫不相關的科學原理,當這些沒有面向兒童的生活世界時,對于孩子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的科學教育只有將科學真正面向兒童的生活世界來開展,整合科學、人及社會三個系統于一體,才會讓兒童理解真正的科學。在兒童日常經驗常識現象的背后其實蘊含著許多科學規律,這是開展科學教育的生長點。“學科材料對男孩和女孩來講都喪失了生命力,變成了相當死的東西,這是因為它與情境離開了?!笨茖W教育只有真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學生才能體會到科學的價值,產生科學學習的興趣,最終形成科學創新的能力。因此,為了使兒童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科學,我們的科學教育應面向生活世界。
作者:高成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 上一篇: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策略試議
- 下一篇:縣直機關黨的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