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視野下高等教育對策探討
時間:2022-01-20 08:57:57
導語:教育公平視野下高等教育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今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會公平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需求,也是全面實現人自由發展的首要條件。隨著河南省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大力發展奠定了可靠的經濟保障,因此河南高等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目前由于河南省自身較為局限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及國家教育體制的相對欠缺,導致河南高等教育仍舊存在諸多不公平之處,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河南省綜合實力的提升。本文首先闡述了在當今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弊端與不公平,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出現這些不公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決河南省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建議與措施,期望能對河南教育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公平;河南;高等教育;學科建設
引言
教育公平是實現人自由平等的最直接體現,無論是成長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兒童還是出生在貧窮偏遠的農村兒童,都平等的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就目前我國國情而言,確保高等教育公平的關鍵就在于保障接受教育的機會公平。由于河南省的城鄉經濟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基本教育的公共平等的體系,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河南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不公平問題
1.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異較大
從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來看,長期以來都是農村經濟資源支持城市發展建設,農業資源源源不斷的涌入城市,推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反城市尚未能反哺與提攜農村,積極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長期下來城鄉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這種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區域高等教育資源的投入產生差距,從而出現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問題。從整體上來看,不僅是從教育資源的分配還是教學質量、師資力量投入等方面比較而言,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都比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有顯著的優勢。因此這樣一來,城市地區的兒童比農村地區的學生有更多更好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這種教育資源空間上的不均衡分布是導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體現。
2.河南省內部高校數量較少,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
由于河南考生的數量極其龐大,這樣一來河南省內部的高等學校數量則顯得明顯不足。有相關數據表明,2007年河南省的高考錄取率僅為百分之五十二,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河南省有九十多萬考生參加當年高考,考生數量居全國第一,然而高考錄取率卻只有百分之四十二,普遍低于全國大部分省份。當前統計河南省的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始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歸根結底,造成河南省內部這種供不應求的受教育水平最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內部高校數量較少,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當前河南省境內僅有一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85工程”高校一所都沒有,顯而易見在高水平大學建設上與其他省份差距極大,優質教育資源固然就相對稀缺與不足了,長期累積下來導致河南高等教育缺乏競爭力。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出現不公平問題的原因
1.我國教育體制的缺陷與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實行的是城鄉二元體制,這種發展不均衡的發展模式導致區域之間的教育水平存在差距,有限的教育資源配置也出現相對不合理。教育政策上具有偏向性,對經濟發達地區的投入偏重,對省重點院校的資源投入也偏重,從而相對忽視了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以及普通院校。當前我國各個高校對各省市的錄取名額采取分省份定額劃線劃分的辦法,這種劃分辦法具有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它沒有充分的綜合各省份的考生數量以及師資力量等多重因素。在這種比較之下,容易出現不公平問題,就算考的是同一份考卷,不同地區的錄取分數線會出現很大的差距,城市地區的錄取分數明顯比農村考生低。河南省是一個考生數量驚人的大省,然而它處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中部地區,因此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并不占優勢,也并沒有得到國家的相關優惠政策扶持。
2.河南省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往往是由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因此限制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發展的關鍵原因在于其經濟的發展水平不能很好的滿足教育發展需求。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問題,就應該大力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緩解河南考生龐大而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的矛盾。有相關資料表明,河南省高校數量的增長速度一直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其高等教育經費卻明顯不足。河南省在最近幾年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教育財政還是存在較大壓力,盡管政府鼓勵高校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但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速趕不上高校規模的增長迅速,河南省平均高等教育經費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態,高校融資的情況不盡人意。
三、解決河南省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主要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增加高校經費
河南省一直以來在教育資金投入上都處于較低水平,因此要想解決河南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首先就應該加大政府投入,增加高校經費,采取學校自主與政府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創建多元化的辦學機制。一方面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制定高效收費標準,也就是說應該綜合辦學成本、教育資源以及高校水平等因素制定收費標準;其次對于高校融資,應該廣泛吸納民間社會資金,擴大資金來源,實現企業和高校之間的互惠互利,達到雙贏的局面;再次應該不斷增強高校的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加強制度創新,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其社會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其管理的主體地位,重視教育公平問題,強調資金投入對高等教育建設的重要性,利用政策導向的作用號召社會對教育投資的積極性與自發性,不斷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實現達到國家規定水平的目標。
2.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科研創新水平
對于高校自身而言,首先就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找準自己的定位,樹立自身特色,分層次辦學,有方向教學,避免出現全部抓、千篇一律的局面。各個高校應該有自己的辦學宗旨與辦學理論,深入挖掘本校的治學特色與方向,高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層次,絕對不能一味的擴大教學范圍,擴張專業領域,不能把每個高校都辦成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這樣只會局限在低水平層次上。高校辦學最基本的就是找準自身治學定位,其次高等學校還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因此,可以說高校教育發展的關鍵點就在于科研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高校應該以市場需求以及教育深化改革方向為指導合理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針對性的培養創新型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時代人才。
3.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高等教育要想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水平,最關鍵的是不斷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師隊伍實力。大學教學質量好壞往往是通過教師水平、優秀教師數量等來體現,因此不斷提高高校師資力量水平,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實力,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環節。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首先就應該推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采取校長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機制,然后逐級進行院系領導人的公開招聘制度,進一步完善高校的管理水平。從河南省高校的師資力量來看,教職工數量是相對龐大的,但是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確實少之又少,因此吸收外部的優秀教師,擴大資深教職工隊伍規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四、結束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首要保障。這不僅需要各大高校的重視,更需要政府的政策與體制保障,因此我們應該清楚的知道想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我們堅定信念,穩步推進,深化教育改革,保證教學質量。河南省是我國的一個農業大省,同時也是文化底蘊相當雄厚的文化大省,因此更加迫切的需要新一代的創新性人才擔當起傳承與壯大的歷史重任。在這種情況下加速實現高等教育公平,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對河南省的整體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童亞賓.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互動關系[J].集團經濟研究,2011(13):136-137.
[2]穆瑞杰.試析河南高等教育供給存在的問題[J].河南教育,2012,(9).
[3]王宜鵬,尚正永“.自由而公正,平等而差異”—試論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的四大原則[J].學術交流,2011(10).
作者:趙丹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淡水漁業養殖的生產現狀
- 下一篇:媒介生態環境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