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感恩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0 09:36:41

導語:語文課堂感恩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堂感恩教育論文

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飛速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精神文明也需要重視起來。在相對落后的農村教育中,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視的一面。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階段,需要一個好的引導。在這之中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農村學校的語文課堂中將教學內容與感恩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成長。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當下中國農村很多父母為了讓家里生活更好,選擇外出打工,這就造成了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現象。留守兒童大部分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只會從生活方面看管孩子,在精神層面是遠遠教育不到的。即使老人有心,自身的文化水平也是一道鴻溝,這使得農村學生的精神教育產生了欠缺。農村的學校師資力量不充足,通常由一個老師負責多個學科。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的忽略了精神教育。于是一些不好的行為也隨之產生,對于不能分辨善惡的學生,很容易人云亦云沾染不良風氣,并且在學生中擴散開來。所以精神教育刻不容緩,感恩教育是最貼近生活的部分。語文教學中囊括了許多的感恩教育和人文關懷,結合課本寓教于樂,把感恩教育與學生日常實際生活相結合,讓他們感受到外面世界對他們的影響,并產生回報的情感。通過對課本的學習,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面對萬事萬物。感恩生命,感恩父母的養育,并能在未來的生活中回饋社會、回報父母。

二、如何滲透感恩教育

1.在課本中陶冶感恩情懷。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教育材料,教師可以與教學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盡量發掘感恩的內容,也可以進行故事的延伸發散感恩觀念,有指向性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深入地體會感恩教育,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比如讓學生感恩世界,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糾結自己沒有的?!都偃缃o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感動世界的奇跡。海倫在19個月大的一次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只剩無邊的黑暗和死寂。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她遇到了她的家庭教師莎利文,莎莉文老師教會海倫學習盲文。讓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就這樣海倫學會用手指“說話”。即使如此不幸,她的筆下也是美好的,她對生活充滿贊美和熱愛,用愛擁抱著這個世界。與海倫比較,能坐在溫暖教室里讀書的學生無疑是幸福,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通過這些勵志的事例,足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深刻的反思與認識,讓自己的人生受益匪淺。感恩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懂得珍惜,珍重自己擁有的是懂得感恩的重要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讓學生知恩圖報、飲水思源,不論在哪里,都要有一顆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養育恩情,尊重老師的教書育人,尊重社會的關懷。2.通過書寫記錄生活感恩點滴。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感恩教育。多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好,記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好人好事,充分調動并發散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題來進行寫作,比如奉獻精神,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個樂于奉獻的人。奉獻是被人需要的幸福,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奉獻,在于付出與奉獻同時所產生的幸福感。學會感恩是一種與人為善、與自己為善的表現。課堂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從小懂得回報他人,將來才能有服務社會的理想。另外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每天睡前一篇日記對今天的生活進行一個記錄。不需要多長的篇幅,只是對今天發生的某一件事讓自己有了哪些感想。記錄身邊的點滴好人好事,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邊的同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也在無形中讓學生收到周圍善意的行為熏陶,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3.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在課堂上經過感恩的教育,再結合一些關于感恩的實踐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讓學生親身體會感恩帶來的幸福感與滿足感。因此,可以在課堂結束之后,布置家庭作業,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與父母多聊天溝通,為父母過生日,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使學生懂得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學生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在學校,動員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在教師節通過如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送一句話等真摯樸實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心。還可以通過開展以“同學似手足”“同學手牽手、互助共進步”等主題活動,回報幫助過自己的同學,以及給身邊同學做一件有益的事,給班級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感情。感恩大自然的給予。學校可以安排學生種地,體驗父母及所有勞動人民的艱辛,珍惜每一粒糧食。開展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活動,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學生主動植一棵樹、養一盆花、保護一片綠地,自覺成為志愿者。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在語文課堂中滲透的感恩教育,應當從課本出發,結合教材與名人事跡,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深刻的意識,還可以開展課余活動,親身體驗感恩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加理解父母及老師,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達成感恩教育的教學目標。

作者:王曉榮 單位:甘肅張掖市民樂縣洪水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