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內容及實現途徑
時間:2022-10-12 02:58:50
導語: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內容及實現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對幼兒健康人格培養與解決幼兒間沖突等問題有著積極意義。感恩教育內容涉及認知感恩與踐行感恩方面,教師與家長在感恩教育中發揮表率引導等作用,還需通過節日教育資源與游戲教育方法等強化幼兒感恩意識,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一、感恩教育意義
1.健全人格。幼兒的可塑性強,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積極開展幼兒道德品質教育,在思想與行為等方面加強引導,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幼兒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品質養成階段,無法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幼兒處于心性未定的發展階段,盡早展開感恩教育,能夠促使幼兒減少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觀念,從而規避自私自利等不良品性特征的養成。感恩教育能夠強化幼兒審美情趣與知恩意識,更利于良好品行養成,最終學會尊重他人與自己。2.解決共性問題。大部分幼兒為獨生子女,有著嬌蠻任性等特點,為了滿足需求會出現錯誤的行為和舉動。在幼兒園期間有著與同伴頻繁發生沖突等問題,兒童期應當加強感恩教育,強化其感恩意識,以推動社會的有序發展。
二、感恩教育內容
1.認知感恩。幼兒應當了解什么是感恩,包括教育之恩與養育之恩等內容,教師與家長應當尋求有效的方法,促使其了解感恩的本質。認知感恩應當施以多維度教育,首先從同伴與家長及教師等個體層面切實感受到感恩。其次從團體交往中認識到協作的力量,實現感恩思維逐步向團體層面過渡。最后強化幼兒感恩社會與自然的意識行為,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2.踐行感恩。認知層面的感恩應當逐步向感恩踐行上過渡,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感恩的意義與快樂。踐行感恩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情感層次的教育,通過幼兒積極情緒培養,逐步到幼兒尊重他人與表達他人感激的層面教育過渡。其次是生活層次的教育,將感恩教育滲透日常生活當中,促使其利用實際行動感謝他人。最后是社會層次的教育,社會層面的感恩行動踐行,是指教師定期組織幼兒回歸社會,對陌生人的幫助等表達出感恩的想法。
三、感恩教育實施途徑
1.教師做好表率。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對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師應放下師道威嚴,積極發揮出表率作用,首先自身應當有感恩意識與行為舉止,同時加強對幼兒學習生活的關注,表現出對幼兒的關愛,教師的感激之心與言語表達等會讓幼兒產生模仿,從而留下較深的感恩行為印象。教師行為是幼兒言行舉止上的暗示,讓幼兒明白在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人,對幼兒感恩意識養成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在與幼兒或同事等主體的相處上應當互相尊重,積極營造值得信任的互動關系,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平和與親切的態度,促使幼兒養成虔誠感恩的意識與行為。2.豐富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積極營造教學情境,如在閱讀教學中,引入與感恩相關的故事內容,帶動幼兒思維過渡,喚醒幼兒內心深處感恩的根基,讓幼兒對感恩有著全面的認識了解,同時得到情操熏染與心靈凈化,促使幼兒逐步養成感恩情愫。其次圍繞傳統節日,如重陽節與婦女節等,組織幼兒積極開展感恩活動。如在教師節期間,組織幼兒制作節日卡片,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父親節或母親節期間,組織幼兒展開《幫媽媽找笑容》等閱讀活動,讓幼兒正確對待他人的關心和幫助,并強化恩惠回報等意識。教師應當加強問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感恩行動可以讓身邊的人開心幸福,從而實現認知感恩與踐行感恩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幼兒在互動中發現自身的優點與缺點,使其通過相互尊重與理解,感受到團隊協作的良好氛圍。引導幼兒積極展開自我評價與小組相互評價,客觀認識自我,能夠對錯誤的行為進行及時糾正與彌補,積極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讓幼兒在互動中強化用寬容之心相處的意識,并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解決困難。教師也應當多聽取幼兒在感恩教育方面的意見與想法等,了解幼兒的需求與認知,調整感恩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確保情感教育的成效。積極開展親子活動,通過活動增進親子感情,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學會感恩父母與師長,學會與身邊人分享快樂。感恩主題的活動內容包括學生齊唱感恩的心、向父母獻感恩卡片、親吻及祝福、蒙眼找父母游戲、親子分享美食、父母夸孩子等。讓幼兒懂得生長環境離不開家長的付出,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的生活,強化學生對社會與家庭等方面的責任感。從小培養幼兒養成熱愛社會、家庭、學校的意識,讓幼兒在心中充滿感恩,逐步內化出良好的道德品質,以此培育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感恩教育在幼兒教育中處于摸索性前進階段,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還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實現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作者:杜世娟 單位:白銀區第八幼兒園
- 上一篇:傳統手工藝在特殊教育的傳承路徑研究
- 下一篇:體育教學中安全防護及安全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