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鋼琴集體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12 11:38:27

導語:幼兒鋼琴集體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鋼琴集體課教學研究

摘要:“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是星海音樂學院教育學院院長辛笛教授所創立,是培養綜合性、應用型、創作型人才的鋼琴教學法。該教學法本著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旨在鋼琴教育面向大眾,繼承傳統鋼琴教學同時,打破精英教學單一模式,開創中國應用鋼琴教育新局面。通過探索、模仿、即興、創作等速成學習,啟發音樂想象,拓寬思維空間,彰顯動手能力。

關鍵詞:辛笛;鋼琴教學;面向大眾

一、辛笛應用鋼琴法在幼兒園應用的可行性

2014年國內部分幼兒園首次引用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對4—6歲的幼兒集中進行辛笛應用鋼琴教學實驗,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學習辛笛應用鋼琴課,小朋友們對學習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整個幼兒園掀起了學習應用鋼琴的熱潮。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小朋友們在短期內能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愉悅和自信。

二、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在幼兒園的應用實踐

作為一名鋼琴教師,筆者一直以來希望能有一套集實用、創新、科學的幼兒鋼琴系列教材,能夠改變國內幼兒鋼琴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近幾年辛笛應用鋼琴系列教材中的《彈兒歌學鋼琴》走入了老師和孩子們的視野,受到了教師和孩子們的一致認可。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有快樂學鋼琴、興趣學鋼琴、速成學鋼琴和創造學鋼琴四個教學特點,其中快樂學鋼琴和興趣學鋼琴的教學特點,特別適合幼兒鋼琴教學?!跋扰d趣快樂,后技能訓練”這種教學理念受到廣大幼兒和鋼琴教師的歡迎,它改變了傳統幼兒鋼琴教學中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學習鋼琴的積極性。鑒于我國目前所使用的幼兒鋼琴教材絕大多數都是從國外引進,缺乏專門針對中國兒童所編寫的鋼琴教材。辛笛教授為幼兒鋼琴教學量身打造的一系列教材,恰恰填補了我國本土幼兒鋼琴教材系統性的缺失。這套幼兒教材中不但有針對低齡幼兒編寫的部分還有親子鋼琴四手聯彈教程,讓親子彈鋼琴中享受快樂時光。在幼兒學琴過程中,除了興趣、意識的培養和引導之外,基本的音樂能力更為重要。[2]很多年前音樂教育界就提出“快樂學琴”的理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融入到幼兒鋼琴教學中去。辛笛教授在《彈兒歌學鋼琴》這套教材中讓這一理念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真正得以體現,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快樂。(一)快樂學琴,培養樂感。學齡前的兒童如同一張白紙,可塑性極強,此時是培養兒童音樂感知力的最佳時機。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中具有快樂學鋼琴和興趣學鋼琴的教學特點,其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十分注重課程流程整體布局與教學設計各節課都有新的知識點、模塊化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能讓幼兒在入門階段感到簡單、輕松和愉快。該教材結合幼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在前期教學中采用固定音高,固定指法,固定左右手指位置,這種上手快、容易彈奏的入門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習者快樂的學鋼琴。后期把兩百多首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編入教材,使幼兒在學習鋼琴基礎的同時,能迅速完整地彈奏大家喜愛的兒童歌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建立他們學習鋼琴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首先,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一個一個音結合不同的節奏進行手指訓練,單調枯燥的音響很快就將幼兒對鋼琴的熱情給磨滅了。有的幼兒甚至幾個月學習下來,都不能完整的演奏一首樂曲,極大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產生畏懼學習鋼琴的情緒。但《彈兒歌學鋼琴》打破了這種傳統,在簡單的手指練習過后左手便開始彈奏簡易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右手再配上兒歌的旋律,孩子們很快便能彈奏簡單的兒歌。這種教學模式快速的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讓幼兒覺得學習鋼琴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愿意堅持學習下去。其次,新穎好聽的曲目。目前大家常規使用的“拜厄”、“小湯”等國外的鋼琴啟蒙教材,比較重視技巧訓練,旋律較為單調,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辛笛教授的鋼琴教材很多都是選自幼兒園歌曲、民歌和動畫片歌曲,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容易引起共鳴。這些熟悉的兒歌改編的鋼琴小樂曲,能讓幼兒能饒有興趣的彈奏鋼琴。優美動聽的旋律也讓幼兒找到了學習鋼琴的樂趣,為以后的繼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興趣基礎。在1到3指的訓練中,辛笛教授還針對幼兒手小、指尖力量弱的特點,編寫了許多短小好聽的小樂曲,并在每首樂譜旁邊都配上了和樂曲名稱相吻合的插圖。例如《旋轉木馬》《小和尚念經》《巨人的腳步》《小蝌蚪找媽媽》等,都有提示樂曲內容的配圖。幼兒在彈奏中通過樂曲名稱結合自己的認知,從而發展音樂想象力,最終獲得音樂審美的心靈自由。讓原本簡單的旋律,在孩子們的彈奏中賦予了新的感情色彩。通過大量的兒歌改編的鋼琴曲的彈奏積累,孩子們的音樂感知力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再次,集體課這種教學模式十分適合幼兒園教學,小朋友跟自己的小伙伴們一起學琴、練琴會覺得非常開心。大家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互相幫助,這是一對一小課教學中所達不到的一種快樂的集體氛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授基本的彈奏技巧,更多的是通過兒歌的彈奏來啟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下去感知音樂的美妙。小朋友們在集體彈奏中學會了使用不同的彈奏方法去表現不同樂曲的內容,在邊彈邊唱中把內心的情感充分的表達了出來。(二)創造學琴,玩轉音樂。很多鋼琴教學者都知道,學習鋼琴的過程是十分枯燥的,[3]而“解放天性,開發兒童創造力”一直以來都是鋼琴教師所夢寐以求的一個目標。但實際教學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很多老師只能照著樂譜去教學生彈奏作品,并不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在幼兒園時期3到6歲的年齡段,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強烈。如果此時能在彈鋼琴的過程中,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主動的去探索音樂,對兒童音樂創造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首創的“一曲多彈”的學習模式體現了“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創造學鋼琴的教學思想,傳遞給學習者音樂是活的,是可以變化的。在《彈兒歌學鋼琴》中,教材使用的是雙行譜形式排版,幼兒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原譜的同時,把兩種簡易式伴奏音型進行替換。孩子們可以在同一首樂曲中學習彈奏簡易式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與簡易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兩種織體的彈奏方法。這兩種不同風格的伴奏音型給彈奏者帶來了兩種不同的聽覺感受,提升了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在鋼琴集體課教學中,教師帶小朋友們嘗試不同伴奏音型彈奏的同時,會給出各種關于樂曲風格處理的意見,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不同伴奏音型所帶來的聽覺感受。教師經常將小朋友們進行分組彈奏,一組彈一組唱,一組彈半分解音型彈奏一組彈全分解彈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極大的調動了小朋友們學習鋼琴的積極性?!稄梼焊鑼W鋼琴》中在兩行五線譜的中間加入羅馬數字和弦標記,此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和弦識別與彈奏能力,這也是有別于傳統鋼琴教材的亮點,為今后專業鋼琴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很多琴童學習鋼琴多年,卻對和聲知識一無所知,甚至考過十級仍然不知道基本的和弦功能用法?!稄椾撉賹W兒歌》第一冊的第二課雙手練習就開始學習I級和V7和弦的標記了,對應著五線譜的左手伴奏,學生在彈奏中潛移默化的知道了I級和V7和弦的使用規律,許多小朋友甚至能自己總結出一套和弦編配的“小小心得”。很多小朋友掌握了基本的彈奏方法和音樂理論知識后,常偷偷的在家里預習新課,老師上課時經常會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已經自學了新課內容,這種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精神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很難做到。有些能力強的孩子,甚至根據和弦標記開始嘗試簡單的作曲,并在眾人面前信心滿滿的彈奏自己創作的小樂曲。在教師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小朋友們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同時,還掌握了一定的樂理知識,為將來的演奏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三)親子彈奏,天倫之樂。在課堂教學中,家長們和孩子坐在一起聆聽老師的講解、練習,讓鋼琴教學變成了一種溫馨的親子游戲。在課堂上他們不僅是父子關系、母子關系也是同學關系,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家長們拋開了矜持,和孩子們一起大聲的唱譜、打節拍、一起彈奏,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別于以往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法,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分享和發表個人觀點并總結概括。在教與學的緊密配合中,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極大的調動了家長和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時家長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幫孩子唱譜,孩子幫他們彈奏時打節拍改錯音,改變了學琴過程中家長的絕對權利地位。父母們通過彈奏更能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不再是一味的高壓政策,而是朋友間的相互交流。孩子們通過與父母的合作彈奏,感受到了父母們“可愛”的一面,不再懼怕練琴時那個“可怕”的爸爸或媽媽了。在親子四手連彈的課堂上,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興奮,一首樂曲學完以后都迫不及待的要求學習新樂曲,求知欲十分的強烈。在課堂上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爺爺和小孫子一起彈奏鋼琴,那種祖孫合作的默契感讓我十分難忘。在親子教學活動中,孩子們表現的更為積極主動,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小朋友們在和爸爸媽媽的四手聯彈時,情緒特別高漲,加強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度,也促進了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這種有趣的彈奏形式給孩子們學琴過程中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十分有益。通過課堂教學,家長之間也有了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例如:家長們建立了微信群,每天準時在群里打卡練琴。在微信群里或者朋友圈發和孩子四手連彈樂曲的小視頻一起交流。定期開展觀摩音樂會,參加鋼琴比賽。大家你追我趕,誰也不愿意在班里當“差生”,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給幼兒初期學習鋼琴時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消除了孩子在學習鋼琴時的孤單感,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在一個愛好音樂的大家庭中快樂成長。

三、結語

縱觀中外幼兒鋼琴教學的發展脈絡,無論在音樂發展的哪個時期,音樂家們都沒有忘記對人才的培養。[4]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以及一系列應用鋼琴教材的問世,對廣大琴童、家長和鋼琴教師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中鐵四局幼兒園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打破了以往那種枯燥、被動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真正地體驗到了“快樂學鋼琴”和“興趣學鋼琴”。一部好的鋼琴教材和系統的鋼琴教學法對啟蒙階段的兒童意義深遠,它不但讓孩子們去探索鋼琴演奏技巧,還使得孩子們的左右腦同時得到訓練,更深度的挖掘孩子的內在潛能,提高音樂創造力。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培養各種能力,給予他們無窮的快樂,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益。在學習辛笛應用鋼琴的過程中,孩子們在增強彈奏能力的同時其它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如智商、情商、德商、毅力等,為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孩子們在與父母的親子四手聯彈中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感和主人公意識,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為主、自發的學習狀態。只有選擇優秀的鋼琴教材和教學方法,才能在鋼琴教學模式上不斷的創新、進步,相信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會給我國鋼琴教育界帶來思想上的轉變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文獻]

[1]陳希才.兒童鋼琴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15,07:92+95.

[2]高甜甜.學前兒童鋼琴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探析[J].當代音樂,2016,07:41-42.

[3]于天嬌.如何培養幼兒更好地學習鋼琴[J].當代音樂,2016,18:39+42.

[4]孫巖.中外幼兒鋼琴教學的發展與特點[J].當代音樂,2016,13:30-31.

作者:曹玲 單位: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