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素質教育資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6 10:26:00
導語:家庭素質教育資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校是一所培養中等財會專業人才的職業中專,無論在輝煌辦學期間,還是面對生源較差的現實,我們始終把未成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擺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其中自八九年十月開始在各班舉辦“家長系列講座”活動,使學校德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多年實踐,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家長系列講座”這種形式,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形式,而且是調動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好機制。
一、“家長系列講座”內容廣泛,形式新穎,極具吸引力
說理教育是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家長系列講座”一改傳統的教育者的形象,把學生家長請上講臺,采用小課堂形式使來自各行各業的工、農、兵、商、知識分子、公安干警、專家、勞動模范等講授他們都熟悉的,親身經歷的,并經過加工提煉的東西。他們干什么,講什么,但都緊緊圍繞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這個鮮明主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充滿磁性。搞外貿的講“外經外貿人員的道德修養”,搞公檢法的講“加強法治,遵紀守規”,搞地質的講“為國采礦,工作艱辛,意義偉大”,搞基建的講“高速公路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搞教育的講“未成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搞藝術的講“為了弘揚民族文化,自己所走過的艱辛之路”“知青經歷”“深圳的起飛”“海南巨變”“人才標準”科技發展等等,都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祖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他們講國情、市情、區情、街情、家情,講今昔對比;講堅定不移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講支持改革開放;講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可靠接班人;講市場經濟與人才素質標準;講祖國的巨變和家鄉成就;講美好的明天。在教育形式上不拘一格,有邊講邊演示,很適合未成年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一次某班請了著名書法家講“如何寫好鋼筆字”,邊講邊寫,他精湛的手下功夫博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和無限崇敬,下課鈴響了,同學們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筆,一個“人”字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所有這些確確實實打開了學生的眼界,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部“社會大百科全書”。一位學生在他的體會中寫道:“家長系列講座把我從校園帶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使我了解并認識了那么多從沒有聽過和看過的事情,每次講座都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我們未成年人特點,說真的,它已成為我最喜歡的一節課?!?/p>
有位同學聽了“城市危改促巨變”這一講座后使他覺得天津城市尤其是和平區發展過程中,拆除多少危漏房屋?新建多少住房?拓寬多少條道路?多少戶人們告別舊房搬入新居?政府投入多少資金?帶動多少行業發展?解決多少人就業?這些數字都是實實在在的。這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學生們從內心體會到黨和政府為人民生活提高所做的努力,感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這就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家長系列講座”是“三結合”教育機制的一種好形式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但現實情況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具有隨意性、突發性和不自覺性的特點。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德育網絡?!凹议L系列講座”活動客觀上調動了學生、家長和家長單位各方面的積極性,“家長系列講座”成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紐帶和橋梁,進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合力。特別是對于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長系列講座”調動了學生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家長把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已任,把學校德育掛在心上,每當家長接受學校的講座安排后,都積極了解學生思想狀況,查找大量的講座素材,象迎考一樣認真地備課,這一時期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德育工作成為了家庭討論的熱門話題。促進家庭成員在重視自己孩子成長的同時,更關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它象滾雪球似的,影響著親朋好友。
“家長系列講座”調動社會成員關心學校德育的積極性,有些家長為了保證講座的質量,豐富講座的內容,帶著問題請教和發動本單位的領導、干部和同事共同研究,使每一次講座都符合學生的實際,體現時代的特征,使學生入耳、入腦、入心。這樣一來,“講座”形式上是學生家長的個人行為,但實質上集聚了社會成員的聰明才智,從而促進許許多多的成年人關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拓寬了學校德育的渠道。近幾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張嫦、商業戰線標兵年景林、全國特等勞模清潔工人孫麗華、掏糞工人劉立群、延安講師團王輔成教授等都到校舉辦過講座。
在請進來的同時,許多家長主動提出走出去建議,拓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帶領學生走進人才市場參觀調研、走進銀行營業大廳、走進公安交管大隊、走進消防中隊、走進社區和孤寡病殘人家中,使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味到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使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接待學生的同時,增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促進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家長系列講座”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許多同學都深深體會到自己的父母走上講臺,面對面地講座,自己內心有一種榮譽感、成就感,時刻鞭策自己勤學守紀積極進取,為實現理想和目標腳踏實地地規范自己行為,養成良好習慣,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構筑堅實的學做人、學做事的基礎。通過“家長系列講座”的活動和其他學校德育活動,學生總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學們以養成學校倡導的“十個”良好習慣為榮,要求進步的多了,關愛他人的多了,孝敬父母的多了,拾金不昧的多了,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涌現出多名“十佳”學生團員,其中張劍茹同學作為唯一的一名中職學生參加全國學代會,受到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接見?!凹议L系列講座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搞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種好形式,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載體,是學校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德育課。
三、“家長系列講座“的實踐體會
我校根據學生現狀舉辦家長系列講座,只是學生許多德育工作的一種形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戰略工程,關系到每個家庭的民心工程,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系統工程。
近幾年來,學生生源質量不高,入學分數低,或是注冊生,他們不思學習,違規違紀時有發生,家庭情況不榮樂觀。學生中享受低保的人數為8.6%,享受助學金人數為3.89%,單親家庭人數為10.87%,父母下崗(雙、單下崗)人數為46.91%,這些情況使得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臨許多新課題。堅持舉辦“家長系列講座”不僅激活家庭教育的自覺性,而且也給承擔教育、教學雙重工作的班主任教師增加更多的工作量。我們提出“以愛心做光源,溫暖每名學生的心靈”,更新五個教育理念,即:(1)樹立教育是一種服務的理念;(2)我做——你看為人師表的理念;(3)培養學生對前途充滿希望的理念;(4)對“差生”、貧困生、單親家庭學生給予更多關愛的理念;(5)真心尊重學生人格的理念。提高“三個能力”,即:(1)提高駕馭班集體,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能力;(2)應對學生及家長中的復雜問題,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3)探討新情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所遇新問題的能力。建立“兩項措施”,即:(1)制定和實施班主任量化考核細則;(2)建立“老帶新”的正副班主任工作機制。抓好班主任教師的“六下班”和“愛心談話”活動,堅持21年政教干部利用節假日慰問班主任教師制度,這樣一來有效提高德育隊伍敬業、愛生、奉獻的思想品質,調動班主任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繁重的工作過程中,實踐“愛與責任”,使“家長系列講座”和學校各項德育工作件件落到實處。
我們堅持舉辦“家長系列講座”,并與“學規范、講文明、樹新風、創和諧”相結合;與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相結合;與安全法制教育相結合;與文體活動相結合;與德育管理制度建設相結合;與搞好青年教師講習班相結合。促進未成年人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和訓練,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鄧小平同志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國德育的目標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忠于社會主義祖國,忠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忠于馬列主義、思想的優秀人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有很高政治責任心,有集體主義精神,有堅定革命思想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嚴守紀律、專心致志為人民積極工作的勞動者?!蔽覀円欢ㄒ脏囆∑嚼碚摵汀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積極落實和平區委關于“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和91號文件精神,在和平區教育局的領導下,把德育干部培訓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轉化為做好德育工作的堅定信心,從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出發,積極探索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新途徑,努力做到工作往實里干、問題往實里抓、活動往實里搞、師德往實里講,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 上一篇:學??茖W發展觀新心得體會
- 下一篇:公司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