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概念特征研究
時間:2022-04-17 11:34:07
導語:繼續教育概念特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不同國家的不同理解
對于繼續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國家的學者理解不同。美國學者一般認為繼續教育是指在正規教育以后進行的教育,由于其涉及范圍廣泛,既可以使成人不斷獲得與本職業相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也可以增強對其它職業的了解程度;俄羅斯學者一般認為繼續教育是指學習者在普通學校、專業學?;蛲ㄟ^自學途徑所進行的、為了獲得知識和提高技能的實踐活動;英國學者一般認為繼續教育是指對于那些已經離開學校的學習者所進行的各種教育和培訓,與成人教育這一概念可以混用;德國學者一般認為繼續教育是指經過幼兒、義務和大學這三段教育之后,對學習者所進行的第四個階段的教育活動;法國學者將繼續教育稱為“職業繼續教育”;日本學者將繼續教育稱為“研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繼續教育“是指對那些已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的成員、有成人責任的人所受的各種各樣的教育”。[2]
(二)不同工具書籍的不同看法
在不同的工具書籍中,對繼續教育概念的理解眾說紛紜。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認為繼續教育是以具有一定學歷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為教育對象所進行的、旨在不斷更新知識和提升創新能力的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活動是為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而產生的,是學歷教育的延伸和發展。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夏征農主編的《辭?!氛J為,繼續教育是以完成學業或中途輟學的青年與成人為對象所進行的一般文化教育和專業訓練。這一教育活動大致與成人教育相似。由學苑出版社出版、唐生富主編的《職工教育辭典》認為,繼續教育是以大學畢業后在職的以及非在職的所有人員為教育對象所進行的、旨在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能的教育活動。它是繼續工程教育的擴展,其教育范圍既有工程科技人員,也有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由職工教育出版社出版、關世雄主編的《成人教育辭典》認為,繼續教育是以具有??埔陨蠈W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教育對象所進行的、旨在更新在職人員知識的教育活動。“這一教育活動與大學后教育基本相同,但教育對象側重在職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為主”。[3]由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齊高岱主編的《成人教育大辭典》認為繼續教育是為了能夠適應本職崗位要求、科技進步以及社會發展需要,以那些離開了常規的學校教育、進入社會并且從事工作的在職成人為教育對象,通過采取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所進行的,旨在補充知識、提高技能、開發智力、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的一種再教育活動。
(三)不同學者的不同認識
不同學者對繼續教育概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認為,繼續教育是以獲得一定的學歷并已參加工作的人員為教育對象,旨在更新和補充知識、提升社會和工作適應能力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秘書長張根認為,繼續教育是以專業技術人員為教育對象,旨在不斷進行補充知識和提高技能的一種追加教育。這種教育活動可以有效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提升創造能力。華東師范大學葉忠海教授認為,繼續教育是以大學后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教育對象所進行的再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既包括受過大學正規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大學畢業后接受的再教育,也包括未經過大學正規教育,通過自學和社會實踐達到大學學歷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再學習”。[4]張維教授認為,繼續教育作為成人教育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具有其特定內涵,專指大學本科后的在職教育,涵蓋理、工、農、醫、文、法、管理等領域?!按髮W本科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已列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礎,是起點,而繼續教育則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補充、擴大和發展”。[5]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國家、不同工具書籍和不同研究者由于所關注的角度不同,對繼續教育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張和見解,在整個學界要想達成共識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國《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見》(1987)、《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見》(1992)、《國家人事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1995)等正式法規卻比較一致地認為,繼續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學??埔陨蠈W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對象的再教育活動,其實質是對已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的在職人員所進行的一種延續性教育。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職業技術教育術語》認為,繼續教育是以那些已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或負有成人責任的人為教育對象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教育。它對某個人來說,可能是接受某個階段的正規教育,可是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在一個嶄新領域內探求技術,或是在某個特殊領域內更新知識或提高技能,“還有的人可能是為提高其職業能力而努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種高層次、追加型的教育”。[6]這些文件和報告為我們正確認識和界定繼續教育提供了參考依據和理論視角。明晰繼續教育起點、目的和特定群體是準確界定繼續教育概念的關鍵。筆者認為,繼續教育是指已經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的專業人員,為了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職業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適應本職工作需要、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所進行的、連續性的、各種各樣的、非學歷教育的總和。
二、繼續教育的基本特征
“繼續教育,既是終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階段的最高層次和重要方面,又是人生中統一教育體系的最高階段”。[7]因此,繼續教育與終身教育、成人教育是三個關系最密切、相關度最高的概念。但是,同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樣,繼續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有著不同于終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對象的高層次性
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信息總量激增、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必然會帶來崗位轉化日趨頻繁、職業流動日益加快。一個人不可能終生工作在一個崗位上,只有通過接受繼續教育,才能不斷地調整知識結構、提升素質能力,從而適應時展要求,使個人和社會發展同步。繼續教育對象與其他成人教育對象相比較而言,大多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水平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工作經驗,已經為社會或社會某一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某種較大貢獻。因此,繼續教育對象具有較高的智能性”。[8]這種較高的智能性起點所應該達到的目標要求也必然具有較高的層次。對于他們來說,繼續教育重點不再是對基礎知識的把握,而是要加強對當前國內外該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等展開探討與學習。通過這種探討與學習,使知識得到擴展、能力得到提升、素質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滿足崗位、職務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人才與普通人群最本質的區別,也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根本要求。從人的創造統計規律來看,人的創造期一般在25歲-50歲,而這段時間恰是在職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年齡,加之他們知識、能力和素質都相對較高,對他們創造性要求就應該更加突出。“而創造力的開發重在學習、重在實踐,僅僅依靠幾年大學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于以實踐為基礎的繼續教育”。[9]這是因為繼續教育雖然包括知識的傳授,但它既不是對已有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再現,也不是對過去知識的補充、更新與拓寬,它在啟迪和引導學習者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運用創造性思維,將儲存在大腦中的各類知識建立起各種新的聯系,在掌握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引發他們的創造靈感,從而使已有的知識產生新的價值,進而轉變成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繼續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
(三)教育內容的實用性
由于職業已經確定,在職人員繼續教育需求特點是為滿足其現實工作的需要或者為了增強職業競爭力,同時由于工學矛盾的突出性,“他們總是希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學到最有用的、最有效地解決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的知識,注重的是知識實用性、應用性而不是學術性、理論性”。[10]因此,繼續教育內容堅持“按需施教、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原則,緊密結合在職人員的心理特征和工作實際,在充分聽取和吸收他們意見基礎上,不斷吸納反映該領域課程項目里的最新成果,真正達到所學知識能為其所用的效果。
(四)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在職人員在原有基礎、認知特點、個性特征、個人狀況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不同特點,繼續教育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機會使他們多樣化的個性得以充分實現。在辦學形式上,要充分調動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企業、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根據學員的不同特點,采取面授、函授、網絡教育、社會助學和自學等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根據學員的不同條件,綜合采用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研究討論、情景模擬、實地調查與參觀訪問等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11]
(五)教育周期的短時性
繼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在職人員,以培養職業態度、傳授職業知識和提高職業技能技巧為目標,具有相對較短的周期。這是因為:從繼續教育對象起點來說,他們均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術基礎,不需要從基礎理論知識講起,而是根據工作需要有重點、有選擇性地學習本專業領域內最新知識,不需要太多的學習時間。同時這些在職人員往往是各自單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干,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上;從繼續教育內容來看,“這些內容往往是代表當代科技和管理發展的先進水平,有的還可能是前沿性內容,屬于探索研究性質的,因而也沒有那么多內容可講”。[12]因此,較其它層次的成人教育而言,繼續教育具有“周期短、頻率高、見效快”的“短、頻、快”特點,多則幾個月,少則一兩天。
(六)教育時限的終身性
大學后繼續教育,顧名思義,它只有相對的起點———大專文化水平,卻沒有絕對的終點,不可能是一次性終端教育。這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和就業模式的改變要求在職人員能夠在一生中不斷地更新其知識或技能,而且他們在工作過程中會有許多晉升、晉級和轉崗等機會,而每一次機會的到來都需要接受再教育,這樣才能使自身創造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視野得到不斷擴大”。[13]在職人員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按照職位或崗位的需要,“工作———學習———工作———學習”相互交替、連續不斷地進行,使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
作者:侯同運工作單位:棗莊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體育繼續教育人才培養
- 下一篇:校企繼續教育合作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