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專業繼續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1 09:02:53
導語:體育專業繼續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學校教育開展過程中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合作教學就是先進教育理念的代表。合作教學自提出以來得到世界范圍的重視和推廣,對于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首先,研究基于合作教學提出背景、合作教學的研究情況、合作教學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情況三個方面,對合作教學視野下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適恰度進行分析;其次,研究圍繞學生、教師、教學管理三個方面對合作教學視野下影響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在合作教學視野下如何提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出具體對策:其一,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其二,加強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其三,優化課程體系和強化教學質量;其四,重視對學生的磨礪教育的訓練。
關鍵詞:合作教學;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實踐能力
強化競爭觀念和強調技術教學是我國傳統體育教學呈現的主要特點。在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中對技術教學的過度強調,反而對學生合作精神及能力方面的培養比較忽視。當前“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等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的背景下,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也指明了道路。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發展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廣而精,即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顯然,體育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些運動技能,鍛煉學生的體魄。更為重要的是,要從認識層面引導學生對體育重要的認識,促進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養成。當前,我國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校都倡導素質教育,其中,合作與競爭是素質教育的一條發展主線。合作與競爭并不是簡單的兩個對立面。相反,兩者具有內在的必然聯系?,F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凸顯競爭意識,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鑒于此,研究以合作教學視野下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進行研究,旨在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1合作教學視野下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適恰度分析
1.1合作教學提出背景。20世紀中期,美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和教育危機,合作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不同種族和不同膚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導致種族矛盾沖突嚴重,尤其種族隔離運動十分高漲。美國相關教育專家提出,美國的種族沖突需要進行教育合作方能得到緩解。具體來說,在學校教育中,把不同種族兒童聚在一起,通過擬定共同的目標,通過同伴的彼此配合和合作來共同實現目標,進而促進同伴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合作教學之所以從20世紀中期提出并迅速發展,始于合作學習在消除種族隔離、培養團隊意識、解決社會化問題之間作用明顯。1.2合作教學的研究情況。合作教學在各國的提法上有些差異,但在教學理念方面是有著相同的共性,并且與傳統的教學觀有著鮮明的對比。比如我國對于合作教學大多稱為合作教育或合作教學論。在前蘇聯和美國把合作教學分別稱為合作的教育學和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瓊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羅伯特•斯萊文提出了小組學習的概念,隨后在后續的研究中,把小組學習命名為合作學習。在1989年,格里納斯基對人的社交行為進行研究,研究得出,相比競爭性游戲,合作性游戲更能產生積極的社交行為[1]。在1993年,約德的合作教學運用到舞蹈教學,實驗教學效果表明,合作教學對提升舞蹈教學效果明顯。1.3合作教學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情況。在健美操、體操、田徑、球類、武術等項目中,我國有研究者把合作教學運用到上述各項目的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比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都要好于對照組。合作教學確實對提升體教學效率大有裨益[2-6]。與此同時,在合作教學與繼續教育的研究方面,也有學者進行研究,季芳(2014)以山西省為例,對山西高校繼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給予企業、學校和政府三個主體方面提出了具體發展策略[7]。吳家瑞(2008)以博弈論和SWOT分析法對高校繼續教育合作模式進行研究,研究指出,高校和企業合作可行的路徑需以人才培養和競爭力提升為目的,企校合作聯盟以優劣勢互補和共同愿景為基,激發合作績效這種模式[8]。田妍(2013)以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為例,對上述國家典型繼續教育模式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結合我國繼續教育開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對策[9]。然而,從文獻檢索和查閱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基于合作教學視野下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比較少,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以體育教師為例,從合作教學視野下對體育教師繼續教育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從少數關于合作教學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情況來看,也暴露出一些相關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本研究從學生和教師、教學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具體闡釋。
2合作教學視野下影響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因素
2.1學生方面。2.1.1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斯卡特金對教學效果有精辟論述,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息息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對于高校富有經驗的體育教師而言,教那些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是非常困難的。此外,目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的學生成績與找工作的關系沒有直接掛鉤。加上,新聞媒體報道的一些負面新聞以及學生接觸到的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了部分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目的和動機也不清晰,更談不上主動求知的精神,對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也是一知半解,對體育專業所要求的實踐能力認識不足。2.1.2學生努力程度的影響。不言而喻,任何事業的成功與所付出的努力有很大聯系。對于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而言,更是如此。努力程度在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要素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情況來看,有部分學生在入學的時候,無論從身體素質還是從運動技能方面都具備比較好的基礎,然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體育實踐能力表現非常平常。追根溯源,平時喜歡玩游戲和電腦等活動,忽視對體育活動及鍛煉的參與,同時,嫌體育課學習辛苦,努力程度不夠,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學習就呈現出得過且過的心態。反觀,有部分入學的時候,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并不突出的學生,經過上課認真學習和練習,平時也熱衷參加體育鍛煉。在大學期間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經掌握了扎實的體育實踐能力,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2.2教師方面。2.2.1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影響。赫爾巴特提出的“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體育教學思想對我國傳統體育教學影響深遠。這種教學思想,盡管對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這種“三中心”理論并沒有把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到應有的高度。這從體育教學大綱中窺見其一二,比如重體育技術的教學而忽視體育理論的學習,注重體育知識的掌握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比較輕視。顯然,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能忽視創造力的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量化標準之一。因此,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要高校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2.2.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影響。學校體育作為外來的舶來品,我國學校體育也經歷了不斷發展變化的一個過程。在較長時期以來,受陳舊教育觀念及特殊歷史的影響,高校體育踐行以人來適應項目的特點,此時期,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成長規律關注比較少,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都以體育運動項目本身為主。李嵐清曾在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座談會上提出“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改革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需要加強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學習,倡導融體育與健康為一體的理念,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向全體學生,從實際出發來提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2.3教學管理方面。2.3.1體育課程設置的影響。通常而言,一個專業的完善程度可以通過課程設置的選擇與組合窺見其一二。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內容從課程設置初步可以看出來。然而,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安排的課程內容少,而且上課的次數和時間都非常短。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顯然,根據上述情況,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很難落實和提高。因此,應該按照新課程方案的精神,改革課程設置,優化教學計劃,切實增加實踐能力訓練的時間。2.3.2場地設施及評價體系的影響。首先,數字化和信息化普及,對學校教學產生很大影響,這從電化教學得到印證。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如果僅僅依靠每周的幾節體育課是很難落實。這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對場地設施的完善;其次,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靠印象、憑經驗、依感覺。這不僅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構建合理、便于操作的評價體系是提高繼續教育專業體育學生實踐能力需解決的問題。
3合作教學視野下提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對策
3.1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從高校體育課的課外活動開展情況來看,缺乏對課外活動的正確認識、開展的課外活動內容單調、時間安排不足是當前高校課外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而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需要依托于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提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合作教學視野下提升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一方面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譬如教師指導的各種課外活動,也可以是俱樂部活動、社團活動以及自主學習活動;另一方面,課外體育活動不僅僅局限于體育相關活動,也可以是科技活動、文化活動。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自發組織、自主活動、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3.2加強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除了學習相應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專項技能之外,也還需要對文字語言和知識構建等方面知識的汲取。通識性知識日益成為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情況,可以通過增設實用寫作、大學語文等課程,同時,在計算機、英語、社會交往等方面增加培養。無論在課外開展的各項體育活動或文體科技活動中,還是在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相互探討、交流的寬松的氛圍。根據現在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信息交流與人際溝通方面的能力應劃入學業成績考核的重要指標。3.3優化課程體系和強化教學質量。課程設置不僅對各門課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且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提出的必然要求。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趨勢和體育發展形勢,如何培養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全面發展的體育專門人才是當前高校需要解決的重大辦學問題。對于繼續教育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方面要清晰明確,尤其對運動訓練社會體育專業更要確定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各體育專業要進一步優化其課程體系,明確其課程要求。同時,增加繼續教育體育專業的師范性、技能性、體驗性的共同屬性,要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適當加入通識課程。對必修課和選修課要保持適當比例來保證學生的全面自由發展,適應社會對體育專門人才的多種需求。當然,強化課程要求和質量標準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所以無論對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都必修明確課程的要求和質量標準,以保證各門課程的教學水準和育人實效。3.4重視對學生的磨礪教育的訓練。從相關研究的數據統計可知,人承受挫折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不僅與自身個性特征和生理條件有關,而且與對挫折的正面認識、期望水平、心理準備、生活的經歷都有一定的關系。毋庸置疑,通過有計劃的磨礪訓練和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承受和抗擊困難與挫折的能力。磨礪教育主要包括身體磨礪和心理磨礪。因此,繼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磨礪教育應與學校教育的各種活動和學生培養的實際過程緊密結合,特別重視對學生突發情況下的應變能力、身體適應、堅持力和耐受力的訓練?;诶^續教育體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體育教師要在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上面貫徹心理磨礪教育,培養學生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奮發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要關注學生耐受挫折、自主調適能力的提升。
作者:劉明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繼續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成人繼續教育英語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