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12 02:40:40

導語:“PLC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LC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傳統“plc實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加強教師自身學習、優化實訓設備、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實施、重置教學評價體系這些教學改革措施,有效提升“PLC實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關鍵詞:“PLC實訓”;教學問題;教學改革

伴隨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工業自動化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無論是自行設計的自動控制系統,還是從國外引進的自動化生產線,普遍應用PLC控制作為控制系統的核心部分[1]。由于PLC控制相比傳統電氣控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PLC實訓”課程已成為各高校電氣工程類、機電類及自動化類專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2]。筆者工作在民辦應用高校,本文根據自身工作情況及其他參考文獻,詳細分析“PLC實訓”教學中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及改革策略。

1傳統“PLC實訓”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1先期師資與實踐設備基礎能力欠缺。大部分教師都是從高校直接進入到教學崗位,師范專業人數較少,攻讀研究生期間重心往往放在科研方法的訓練,并未加強教育教學能力的建設,這致使青年教師普遍缺乏相關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知識[3]。同時,大部分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對技術現狀缺少足夠的了解,教師本身的創業意識不強,無法有效在教學中開展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教學。高校實驗室中的PLC配置較薄弱,無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訓練。傳統PLC實訓實驗室內主要是將成套的實驗設備固定于一個模塊上,實踐教學內容均以模塊板進行,教學實驗設備如圖1所示。在各模塊上進行基礎性接線與功能驗證性實驗,雖然使用起來便捷、重復利用率高、不易損壞器材,但企業生產中的PLC設備都是實物而非學校實驗室內連接好的模塊,這種實踐場所的落后使得實驗設備和企業實際使用的設備脫離。1.2教學內容陳舊。傳統的“PLC實訓”教學內容包括PLC的基本介紹、PLC的軟硬件性能與使用、PLC的指令等。這種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學生普遍以記憶理解的方式學習,然后根據教師規定的實訓內容進行實際操作[4-5]。這不能讓學生較好地運用指令來完成與實際生產生活相關的控制任務。導致學生無法投入更多的興趣在PLC實訓上,學生缺乏成就感,課程效果不佳。1.3教學實施能力不足。以實訓課為中心的“PLC實訓”教學主要采用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方向的教學模式。教學實施是課堂教學的直接表現,包含知識內容的表達、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堂的管理等。在課堂中,會出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班級紀律差,突發事件等,實訓操作中也較多存在教師手把手操作實踐演練的情況,學生不能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實施能力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效果及師生間和諧關系的建立。1.4教學評價單一。傳統“PLC實訓”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平時成績根據他們實驗報告成績、考勤組成,期末成績則是出份實操試題,由學生的實操成績決定學生的課程成績,最后根據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來完成總成績評定。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平時實踐操作的表現,忽略了職業素養的養成,按目前學教學評價的標準,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無法在PLC實訓課上投入更多的激情,教學的發展會受到嚴重阻礙[6-7]。

2“PLC實訓”教學改革

2.1加強教師自身學習,優化實訓設備。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以提升教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牢記心中,加強知識的積累,刻苦鉆研教材,閱讀相關學科的知識,深入研究和學習學科知識。教師應多進行企業鍛煉,積極吸收企業各方面知識,并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運用,要積極與企業人員交流,促進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優化調整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通過優化課程,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8-10]。學校在原有仿真驗證式實驗設備的基礎上,進一步購置相關企業實際設備。并經過行業企業專家的認證,與行業企業的生產現場保持一致,能夠達到企業生產的要求,使學生具備足夠的實踐能力,圖2為企業生產線PLC實訓裝置。訓裝置2.2調整教學內容。由于常規的教學內容導致該教學模式未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通過將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為將比賽內容融入“PLC實訓”的融合教學模式,不但能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真正做到我要學、拼著學,切實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將PLC與日常生活相融合,例如生活中常見的汽車自動門、車道紅綠燈、商場自動收貨機等,讓學生真實體驗到PLC的控制功能,幫助學生正確且快速的認識PLC相關理論,增加“PLC實訓”的有趣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3改進教學實施?!癙LC實訓”教學之后的反思是提升教學實施能力的重要一環。教師通過反思形成對自身教學的系統認識,并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優缺點,為之后“PLC實訓”教學重構做好鋪墊。教師教學反思不僅包含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成敗等方面,同時要以學生為出發點進行反思。另外,個人的精力有限,個人擅長的領域也有能力短板,要培養出各方面能力都具備的全能教師無疑難度很大。因此,將現有“PLC實訓”教學教師隊伍按各自能力特長進行優化分配組建教學團隊,是整體提升教師教學實施能力的有效途徑[11]。2.4重置教學評價體系。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高校應當搭建綜合的“PLC實訓”評價考核體系,強調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PLC實訓”教學中采用了多種考核方式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改變學生臨時突擊準備考試的評價習慣,讓學生更加重視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改革后的課程評價組成為出勤、作業10%,分組討論、課堂表現15%、提問環節15%、階段測試10%、期末實操成績占50%,最后所得成績為學生課程的最終成績[12-13]。

3結束語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實力的增強,經濟實力的增強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所以說“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本文在分析傳統“PLC實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加強教師自身學習、優化實訓設備、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實施、重置教學評價體系這些教學改革措施,為提升“PLC實訓”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偉,熊浪,劉歡歡,等.基于工程案例的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20(14):254-255.

[2]李梅.《PLC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7):118-120.

[3]劉東.高職院校PLC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南方農機,2020,51(2):111.

[4]李超娜,馮立新,張新勇,等.《PLC應用技術》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究[J].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20,15(Z1):11-12.

[5]毛莉娜,唐林燕.電氣控制技術與PLC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3):96-100.

[6]趙爽,何海娟.淺談中職學校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20(16):170-172.

[7]張恒艷,紀雪然,裴福玉,等.新工科背景下《PLC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及創新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11):216.

[8]楊海軍,榮,黨保華,等.一種基于流程訓練的實踐教學方法[J].教育現代化,2020,7(41):183-185.

[9]韓賀永,王晶,馬麗楠,等.多課程知識體系融合的電液比例控制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142-144.

[10]郭會平,盧金燕,劉守兵.新工科背景下電氣控制與PLC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電子制作,2020(9):83-84.

[11]李曉鴿.電氣控制和PLC技術課程在中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27-28.

[12]徐沖.高職院校PLC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70-71.

[13]戴瑞,宋天華.基于“互聯網+”的電氣控制及PLC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1):36-37.

作者:張景擴 盧亞平 王強 單位: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