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思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5 09:57:00
導語:科學教學思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次的教學改革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ylw/jygllw/200905/200738.html" target="_blank">科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認真學習和領會《課標》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所以我在進行教案設計時,一方面結合初中生的心理,另一方面考慮了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特別是注意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我在學習《課標》以及三個月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得到以下體會:
一、新理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活力
1、讓所有的學生都加入到課堂中來
“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過去,每一堂課只針對部分基礎、課程好的學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學生?!墩n標》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因材施教,要適應不同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學生的需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了這個新理念。在每一堂課前,我都會用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展示在上一節科學課上的全部學習成果,或者講一個科學小故事,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來表現自己,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意在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并希望他們通報通過這樣的機會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給予評價時,我盡量用鼓勵性的話語,以及同學們的掌聲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鞭策。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前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科學小故事,一來可以提高他們的興趣,二來為整堂課作了一個很好的引入。
2、讓單純的傳授型轉向素養教育型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課程的基本任務,科學素養即對科學學習的正確態度、科學情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事物作出各種解釋和相關決策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生來就對周圍的世界,尤其是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我在進行單細胞生物的教學時,講到草履蟲,學生就不停地問:“老師,草履蟲在一分鐘內能分裂成多少個細胞?草履蟲為什么地分裂?”像這樣一些問題,課本上沒有涉及到的,他們卻想到了,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在講到細胞學說的提出時,介紹了施旺與施萊登兩位生物學家。通過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培養了他們合作的精神。在講述第二章《觀察生物》時,我要他們自己去發現身邊的生物問題,并讓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問題。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煉他們的觀察力,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當中淡化了知識概念,而更注重的是科學素養的培養。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和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來獲得科學與技術的知識,并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思考,為什么月食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什么時候會發生月食?會不會發生月環食?這樣,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就知道如何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與實踐相結合,對科技引起的新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判斷,在他們參與社會時,能夠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并能夠采取適當的行動。
3、讓學生充分開展自主探究的學習
科學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學生在科學課程中的學習方式也應該體現《科學課程》的特點。探究性學習指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了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與科學家的工作相似,學生為了學習科學也必須讀書,必須與同學交流、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要參加各種樣的活動,要做實驗、解決困惑,與同學進行討論,學生還必須使用測量設備,這樣可以使實驗的結果更加準確。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由過去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通過實驗發現規律。當學生有疑惑時,他就會提出問題,然后他想找出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他盡可能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再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從而找到答案。探究實驗“電燈不亮的原因”是《科學課程》中的第一個案例,案例分析了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證據”、“檢驗假設”、“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基本過程以及每一過程的具體要素。
二、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革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
《課標》強調學生應該正確使用顯微鏡等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應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墩n標》列舉的一些活動建議中,相當部分就是實驗。所以,我對實驗教學給予了很大的重視,《觀察植物細胞》一課,原教材是先介紹細胞結構,然后再做《制作臨時裝片和觀察植物細胞》這一實驗,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結論;新課程是先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自觀察植物細胞,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不同的植物細胞總結出細胞結構,這樣一來,細胞的結構這一知識的獲得,不是教師“教”的,而是學生自己通過實驗觀察獲得的。我采用了新課程的方法,結果發現同學們對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實驗教學是不容忽視的。實驗中包含著豐富的技能訓練,這里的技能,不僅僅是指的操作技能,如顯微鏡的操作等,更重要的是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程中列出的技能訓練,正是希望學生們能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比較蘋果、豌豆和紅松的種子,你發現它們有生活環境有關嗎?我認為通過這樣的技能訓練,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們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實驗中用科學的探究方法,仔細認真的實驗態度,注意控制變量,設計對照,量的檢測,數據的整理,科學圖像的畫法等。這和過去實驗的要求重在驗證以及定性為主有著顯著的區別。
三、科學教學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高度的科技文明,人類精神領域的發展卻相對落后,造成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失衡,科學課程在人文精神的培養方面起到獨特作用,通過科學教學,教育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環境,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正確看待科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和影響,體驗科學界的多姿多彩給人的生活帶來賞心悅目的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成為當代生物學教育的重要特點。這在我們的新課程中有所體現。課程中用極富文學魅力的詩句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生動形象的實物圖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課標》要求學生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環境保護的意識,理解與人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講述《保護生物多樣性》中,我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歷,從身邊的環境著手,如白色垃圾、生活污水、噪音等等。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了之樣一些結論,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不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對于怎樣處理污水、垃圾,同學們都積極發言,大膽談了自己的想法觀點。我想,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使他們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四、科學教育呈現綜合化趨勢
《課標》改變了沿用多年的“動物學”、“植物學”、“生理衛生”“物理學”、“地理學”、“化學”、“環境學”的課程體系,構建了“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又是不斷運動、變化之中,人必須與自然界和睦相處,達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發展目標”為主線的新課程體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體現了新的課程觀、教學觀??茖W新課程中,打破了七學科的分塊形式,采用綜合的知識體系,把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綜合考慮,把科學技術與社會聯系起來進行教學,體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緊密結合。教科書中,《課程》多層面、多角度的強調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教育的重要性。我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我感受很深。全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保證學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課堂再也不是以前的教師唱獨角戲的場所了?!墩n程標準》要求《科學課程》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這種學習方式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徹底的改革,學生從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者。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根本的改變,《科學課程》將更多的是學生的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
- 上一篇:學??茖W發展觀轉段動員會講話
- 下一篇:交通局科學發展觀活動轉段動員講話(市)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