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過程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5 11:38:00

導語:課堂過程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過程教學管理論文

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學生素質的核心是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要使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必須有創造意識和創新意識,要培養學習的創新意識,最有效的方法應是使學生實踐數學學習中的“再發現、再創造”。

所謂“再發現、再創造”就是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操作和積極思考,根據自己的體驗,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理策略,重新發現創造有關數學知識。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的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有新發現的自信感?!睌祵W課本中的全部定理、公式、習題都早已被發現,但這些結論對學生來說還是未知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再發現,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做到“我要學”和“我會學”。

要在數學課堂上達到這一目標,主要是實施過程教學。過程教學就是“要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作事物的過程來教學”,這與培養學生再發現和再創造是共同促進、共同配合,兩方面形成一體化。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兩個方面結合,運用過程教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探索空間,通過獨立思考、討論探索,提取新的知識形成學生的再創造、再發現,從而讓新的知識據為學生己有,解決新的問題。

實施過程教學,發展學生的再發現和再創造能力的整修課堂流程如下:

一、設疑

設疑實質就是創設討論探索的情景,提出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指出再創造和再發現的知識方向。

在這一環節,設疑的實際問題要堅持探索性的原則,為學生創設探索情景,提出探索性的問題,既要有智力挑戰性,又要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與成功,同時又要體現本節課要求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和方向。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尋找本節知識的重點和切入點,設計適當的實際問題,既可引起學生的思考,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處于情緒激發的狀態。設疑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以教材為素材,聯系數學史有關內容創設能引起主體探索欲望的情景,或以實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疑問而形成教學情景(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實際應用),更可圍繞教學環節的銜接、轉折、延伸,創設教學情景(如由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過渡到三元一次方程,由幾何定理到推論等)等。

總之,在此環節中必須激發學生的求知情緒和探索情緒,為下一步作好準備。

二、討論、探索過程及知識形成過程

這一過程是學生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共同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再創造、再發現”知識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想、去猜測、探索、并動手操作,讓教室成為學生探索問題的空間。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習的過程必須含有直接創造的側面,即從學生觀點看是創造,通過再創造獲得知識與能力,要比被動方式獲得的理解更好,更容易保持?!彼赃@一過程是關鍵的過程,是學生運用以往的知識或通過獨創知識去“創造”、去“發現”新的知識,讓學生去親身體驗,讓學生去爭辯、去創造,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知識庫”中一項新的“貯存文件”,隨時提取、隨時修改、隨時補充。

也許,學生的討論和探索會出現脫軌和探索結論的錯誤,因此教師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以點拔的方式或讓學生對探索過程和探索結論進行討論的形式,對討論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引導和修改,使學生能形成正確和必要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可利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對話討論等形式進行,這可按具體情況確定??傊?,任何一切可交給學生的都交給學生,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形成“再創造、再發現”,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意識。

三、解決實際問題

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實際就是“再創造、再發現”知識的應用。

1、解決設疑問題:

在這里,實質學生已通過討論、探索中得到解決,只不過學生得出后,教師應作出歸納的解釋,將設疑問題呈現給學生。

2、由學生或教師提出實際問題,用學生創造和發現的知識去解決。

這是設疑問題的延伸和延續。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彼?,在這過程中,也應由學生對知識和設疑問題的認識對再創造、再發現的知識提出問題,或對其適應條件,或對其新知識的質疑,或提出新的實際問題。無論學生在這里提出什么問題,都應由學生自己運用“再創造、再發現”的知識去獨立或討論解決。通過這一步驟,有笪學生在獲取知識后,對知識的反思,思考其知識的作用,思考知識的條件與限制,思考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令到學生對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將知識推廣到生活中的各方面,激發學生對現實的思考,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

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或許不夠全面,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必要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的補充,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四、反思

這是整節課的小結,是對知識的回顧,是一個鞏固過程。

反思是一個人對已有的事物回復思考,也是對已過的事情在腦中重現。完成以上幾個步驟,要求學生反思是必要的。可要求學生對本節課知識作出一個歸納或要求學生發表自己對整體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將其作為課外作業,寫一篇短文,發表自己的感覺。

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必須要將數學教學成為“再創造、再發現”的教學,結合過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