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30 05:31:00
導語:學困生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種渠道,盡可能多地創設“成功”機遇,樹立學習困難學生的自信心,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作為主攻目標,把增強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作為突破口,力求讓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得他們既能培養健康的學習心理素質,又能努力提高學習成績。期待與鼓勵,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諒解與寬容,增加學習信心;平等競爭,嘗試成功喜悅。只要我們能夠盡可能多地給學習困難生創設“成功”的機遇,給予他們熱切的期望、具體的幫助,就一定會讓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的。
目前學困生的界定依據和特征,主要是指學習成績差。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其思維的缺陷主要表現為不善于區分教材重點,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差,他們很容易被當作低智商者。實際上,大多數學困生心智商絕無問題,智商平均居于中上,除了學習以外,其他方面并不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差。學困生的外在表現為學習態度消極,作業馬虎,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發呆,幾乎不參與學習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常常能見到一部分自閉性的學生,他們不愿積極參與討論,不愿主動發言。知識學習,本是一個人心理內化的過程,而一個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失去自信心的學生,又怎能真正學好語文呢?所以,克服學困生消極學習態度的出發點,是要為學困生提供和創造能夠取得成功的情境與機會,使他們通過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興趣,樹立起積極的學習信心,進而對學習有正確的態度。在有了較為端正的學習態度后,關鍵在于解決學困生內在的原因,克服學困生的思維的缺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種渠道,盡可能多地創設“成功”機遇,樹立學習困難學生的自信心,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作為主攻目標,把增強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作為突破口,力求讓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得他們既能培養健康的學習心理素質,又能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一、期待與鼓勵,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
大多學習困難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主動性差,課堂紀律自制力差。而這些學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夠好,是由于他們缺乏毅力堅持學習。加上教師一貫以來對他們的輕易否定和責怪,使他們一天比一天自暴自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貝蒙認為,教師的否定行為可能會影響學生,使得學生也用一種否定的方式去評定自己,從而導致他們在一種否定的自我知覺的方式里行動。對他們來說,治本的方法是調動內驅力,增強自信心。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注重鼓勵,堅持正面教育。
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實驗也表明,如果教師具有一顆熱愛學生之心,對學生有很好的期待,經常在言語中表現出對他們的熱愛,那么,學生必然會產生喜悅、樂觀、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情緒。在批改作業時,不用高標準去衡量學困生,而是尋找他們的進步點進行鼓勵,然后提出高一個層次的希望,在他們的本子上寫上幾句肯定、寬容以及激勵性質的話,像“你的學習成績進步了,老師好高興??!”“今天的作業寫的真好,繼續努力下去,你會進步更大”事實證明,教師關切的話語,期待的眼神,往往會使學習困難生獲得最初的自信,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
二、諒解與寬容,增加學習信心
大量事實證明,學習困難生的進步是個復雜的過程。他們可望成功,但惰性與自卑,使他們徘徊,錯誤易于反復。因此,我對那些學習困難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失敗給予最大程度的寬容和諒解,允許他們在前進中出現反復,并給予再進步的機會。
班里有幾個孩子,有時家庭作業書寫很好,有時連課堂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了;或是作業雖然完成了,書寫特馬虎……往往是改正了一個缺點,接著又出現了一個毛病。但他們我總是少批評多鼓勵,盡量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表現機會。如朗讀比賽、成語接龍、課堂提問等等,激發興趣,讓其體驗成功,感到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對作業不認真的學生,要么我自己抽中午時間管,讓他們重做或補做,要么讓班里的優等生協助督促,再就是發動家長監督,要求家長每天在抄回去的回家作業本上簽個名,了解孩子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幫助困難生只要做到有信心和耐心,就一定會有實效。
三、平等競爭,嘗試成功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積極性主要來源于對成功的渴望。推動學生學習的最強大的動力,來源于學生本人智力勞動的成果。要使學生產生穩固持久的學習動力,最有效的途徑就地讓他們盡快地、不斷地獲得良好學習結果的反饋。要想使他們一下子看到顯著的學習成果是比較困難的。但就他們自己的發展水平,得到相應的某些成果還是完全可能的。
我們對幫助學困生有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就是在他周圍安排些好的學生,以起到幫助的作用,但并沒有提示如何幫助,常常成了問什么答什么。大多問的是答案,自然地給的也是答案。其實起不了幫助的作用,相反進一步加深了學困生思維的懶惰性和依賴性。我發現這個問題后,采取學困生與學困生坐在一起,既便于老師相對集中地進行輔導,又使他們之間有一種平等競爭的感覺,反而產生一種互不服氣的爭勝心理。當然教師要注意引導的藝術。對學困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點,作業量,答題的質量水平,完成的速度,都可以另作安排,但必須要求獨立完成。甚至允許剩題、錯題,但不允許抄襲,爭取每天能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從心理學角度看,每個人都難免會產生“月暈心理”,即有的教師對一些作文程度較好的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另眼相看,有時明明該學生應付了事,都能得個好分數。相反,一些程度不好的學生,盡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了他有生以來最好的文章,但是,由于教師先入為主的心理在作怪,或者拿它跟最好的作文比,結果仍然得不到他期望的分數,于是,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因此對學困生作文的評價一定盡可能客觀公正,盡可能與他自己的前幾篇作文比較,并適當對學困生給予鼓勵。
隨時捕捉和發現他們學習中進步之處之處,并及時通過評價,使他們的點滴進步得到肯定,使他們的成功成為有形之物,那么他們就不會喪失希望。所以我除了經常要求學生互相之間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優點外,自己也戴上“放大鏡”去尋找學習困難學生的點滴進步。一旦發現誰有了進步,馬上在“個人風采榜”或“進步獎”欄目上公布,并將他們較好的作業在墻上張貼出來。我還在語文成績評定中設立“進步分”,對發言積極的學生設立“進步獎”。一周學習情況小結時,評選“進步生”,由他們擔任下一周的背書組長,并在下周早自修時間分組輪流帶讀早讀,而且還把封面上印有大紅“獎”字的練習本當眾獎勵給他們,帶領大家送給他們最熱烈的掌聲等等。
總之,只要我們能夠盡可能多地給學習困難生創設“成功”的機遇,給予他們熱切的期望,具體的幫助,就一定會讓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的。
- 上一篇:教育機器人應用現狀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教育政策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