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6 02:56:00
導語: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源于《課標》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的個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憋@然,《課標》中的這段有關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與歸宿點。那么,可以這樣說,只有個性化的教學才能造就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無疑地,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
2、源于“語文”特點的思考
“語文”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藝術。唐承彬老師說過,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是含有不少科學因素的,在語文教學的進程中,牽涉到許多無法定量定序的變項,語文教師個人的特點,往往比某些規定的東西更實際,更重要。這番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在理性的傳授知識、探索規律的同時,又應該求異、創新,以獨特的教學個性,求得多彩的教學風格。
3、源于“主體”的思考
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生,他們有著個性氣質、生活經驗、心境、情趣的差異,在每時每刻展示著自己的個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也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內心天地。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們稚嫩的心靈,更要欣賞每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生多角度的發展。任何一個學生到學校來學語文,都不是從零開始的,學生帶到課堂來的有他的生活與經驗。我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這個角度而言,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喚起、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的過程。不斷地幫助他們內視、發現、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語文學習的過程。
4、源于“教學者”的思考
我們的語文教師自身是一個個充滿生命特征的個體,都有著個性魅力,有著獨立意識、創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著獨特的人文素質。教師有個性,才有語文教學的藝術。個性意識強,個性教學主動性愈明顯,愈能有效地進行和指導語文教學。同樣,個性意識越強烈,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烈,愈能創造地運用于語文教學藝術之中。只有教師充滿個性特征的課堂教學,才能激活整個課堂,激發出課文深層的生命活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熱情。
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一定要亮出個性,亮出“自我”。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需要教師的激情
沒有激情的教學是蒼白無力的,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和源泉,更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關鍵。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來創設新穎和諧的教學情境,例如,用充滿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觀舞記》,用歡快明麗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讀《山中之友》等等。通過激情導趣,增強感受,喚起體驗,深化理解,觸發創意,促進個性化閱讀,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學習《觀舞記》時,觀看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說明你的理由。這無疑掀起了課堂的高潮,同學們興奮不已,交頭接耳議論著,最后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能說出不同的詞匯,可謂精彩紛呈。“恐怖”一個學生脫口而出,空氣凝固了一秒中,我內心也一驚,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這種感受,故意搗亂,不是,你看他一臉坦誠,于是我不斷引導其說出其根據,原來都是那盞銅燈惹的禍,馬上有同學提出異議,說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體現。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閱讀教學中,既要充分肯定學生對文章主題感受體驗的獨特性,又要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諸如“為什么?”“你最喜歡什么?”“你的觀點有哪些?”“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同學們放開思維空間,暢談自己的情感體驗,或互相質疑,或大膽想象,或你爭我辯,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質疑釋疑中挖掘教材,開啟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真正使學生成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諧
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獲得心靈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維流暢,語言豐富。只有構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真正能體驗到理智探索的愉悅,課堂也就成了一個豐富內涵的個性表演舞臺,成了一方創造智慧飛揚的天地,在這樣的課堂,要求我們與學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讓心靈溝通心靈,用尊嚴贏得莊嚴,用愛心激勵愛心,用生命呵護生命,用自由喚醒自由,并以一顆赤誠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進而把他們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讓孩子們在開放的課堂上快樂著學,坦露內心,暢所欲言。譬如,在教學《馬》這課的教學中,主人給馬戴上黃金鏈條,將其項鬣編成細辮,打扮得那么漂亮,為什么說是對馬的侮辱?這一提問擲地有聲,同學們紛紛思索,展開討論,爭先恐后地搶答,有的結合自己的體驗,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馬非馬,人非人,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脈搏的跳動,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從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華。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學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疏離感,中華傳統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學生難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古董”。怎么辦呢?最好的做法是: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現代人的意識去詮釋文言文,想辦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起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在講解《馬說》時,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薦”與“自高自大”本質區別,我講了一個例子,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會上,中國人急中生智打碎國酒茅臺酒,頓時芳香四溢,推銷了自己。這則故事幫助學生領悟了學習《馬說》的現實意義——別在等待伯樂的時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銷自我。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自覺性,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個性化課堂,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增多,就會生成很多的教學細節。我們要隨機應變,用語文教師所有的敏感去捕捉、發現課堂的生成點,以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學。用我們的智慧,讓預設和生成共同演繹精彩的課堂。在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得不斷提高,與時俱進。我們得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知識儲備、敏銳的思辨、良好的語感等等。
參考文獻:
1、黃瑞槐《解讀“創造性閱讀》
2、吳振華《淺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種在那里――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理解――教學課例與解讀》云南教育
5、朱曉敏《張揚個性放飛潛能――個性化閱讀教學例談》湖北教育
6、陳鐘梁.方有林《語文課程標準:語文學科特點和時展要求的統一》
- 上一篇:教育督導機構獨立性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教育督導的職能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