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課堂中應注意把握的“度”

時間:2022-03-07 10:16:00

導語:探索課堂中應注意把握的“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課堂中應注意把握的“度”

事事有度,適度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在生物教學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知識的廣度

在生物教學中,如果認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講,什么都教,其結果將似蜻蜓點水,收獲無幾。實踐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學課,必須處理好全面講述和重點講述的關系,在盡量講全、講深、講細、講透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知識的教學,至于什么知識內容應重點講解,什么內容可以略講,什么內容可以點到即止,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予以確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組織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抽象理論,補充典型實例,經過具體分析,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但補充的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并要適時適度。

二、教材的難度

教材的難度主要決定于教材中難點多少和性質。難點是指教材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的內容。哪些內容容易成為教材的難點呢?其一是教材中內容龐雜,頭緒紛繁的問題。如“基因的分離規律”中出現的新術語。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間構形復雜的內容。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空間結構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受能力,如葉綠體、線粒體、中心體、DNA、蛋白質的結構等,學生往往難以形成正確的空間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論作背景的內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一章的內容是以實踐證據作基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考古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有關,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感到疑惑難理解。

教材中不同的知識體系,其難點的地位亦不完全一樣,故處理方法也就不盡相同。如果難點內容就是重點內容,教學中就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全力以赴地去突破;如果難點內容并非重點內容,則適當疏通,使學生理解,有針對性地去突破。

三、學生的程度

教學中,教和學是一個對立統一體,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現有知識水平)出發,根據高、初中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組織教學。從一般淺顯易懂的知識要點歸納到章節重點、難點的綜合論述,從分散的生物學知識與現象中尋找普遍的生物學規律。例如,高、初中教科書中都有“消化和吸收”這部分內容,在教學實際中就要區別高中和初中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及發展水平,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對高中的學生而言,可采用歸納的方法進行教學,而對初中的學生就宜采用直觀性的模型、實物、掛圖,通過實驗、觀察、思維、講、練、評組織教學。

四、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質問題和精華部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在備課時若對研究教材不夠,則挖掘不出教材中隱含的內容,課堂教學中就顯膚淺。只有深入鉆研大綱、教材,把握其精神實質,課堂教學中才能講得深入淺出,力度適中;練得恰到好處,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材的認識結構,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知識層次。

五、教學語言的速度

生物學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并應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這是上好生物學課的基矗實踐證明,教學語言抑揚頓挫,能調節學生的神經活動,教師講課有聲有色,加之體態語言的配合,以姿勢助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心智活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奏,有旋律,起伏跌宕。增強學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斷地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高潮。具體而言,對教材內容凝練集中的語速應穩重而有味,可增強感染力,對層次結構特別緊湊的內容,語速要稍快,使學生精神振奮,集中注意力。

六、教學進度

教師必須把握住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根據當地不同季節所具有的實驗材料的實際情況,編制操作性強的教學計劃,設計可行的教學方案。在一般情況下,要根據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制定,以便適應當地的統一教學管理和施教。教學進度的制定可為學年、學期、章節和課時教學進度。計劃的制定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有利于生物學教學的實施。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材體系和學生程度,不同的教學設備和環境條件,把握好“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注意了“度”,才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