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課堂教學的魅力
時間:2022-06-15 04:31:00
導語:小議課堂教學的魅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立“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教學結構,新課堂的“開放性”常常使得課堂教學出現風云變幻的態勢。教師精心預設的課堂教學計劃常常會因為一些無法預約的課堂“意外”而衍生出枝蔓來,使教學經常性的存在某種偏軌,這種“偏軌”其實就是學生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等“兒童文化”的外顯,也是學生對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讀。其中不乏有價值的成份,教師若能敏感地從這些無法預約的課堂“意外”中捕捉其中的有價值因素,“為學習而設計教學”通過富有智慧的教學策略,淡化預設,重構教學方案,使之生成較之“知識”更具再生力的教學資源,那就真正體現了“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憑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教學原則,從而實現教學的終極目標,讓語文課堂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活力來。
1淡化預設,促進生成
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遇事善于分析,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的這種主動積極的求索、創新精神,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加大了難度,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修養,而且要有靈活運用知識、機智處理問題和圓滿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時時在教師預設的環節中按部就班的展開,在引領學生個性化感悟文本內容的時候,在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學生質疑擺在教師面前,面對這些“意外”,我們不應該固守預設,而應該尊重學情,當好一個促進者和引導者,積極有效地進行調控,促進更精彩的生成,使書本知識更深化。聽過一位教師教學《鷸蚌相爭》,當教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到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體會文章內容和感受個性對話的時候,有個學生舉手提問:“老師,我覺得課文有問題。為什么鷸被蚌夾住了嘴巴還能說話呢?同樣蚌緊緊夾住了鷸的嘴不放也還能說話呢?”問題一出,教室里先是安靜,接著就是一片嘩然。這篇課文很多老師教過數遍,可這樣的問題老師自己或許也未曾想過。這位老師并沒有簡單的直接回答學生的疑惑,而是先肯定了這位學生不迷信書本,善于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想法,真是好樣的!接著以學生即興生成的這個問題為生長點,要求同學們就這個問題小組展開討論,并要求學生參閱課前發下的這則寓言的古文。學生各抒己見,最后確定集體給語文教材編輯部寫信,提出修改建議。很顯然,這一大段教學環節是教師視教情和學情隨機生成的。拋棄原先預設的方案,是因為教師敏感的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富探究價值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這一資源鼓勵學生向權威(教材)挑戰,可以讓學生體驗思考的快樂,在這種充滿探究意趣的平等對話中,教學內容已超越文本而生成更為深刻的內含了。
2善待錯誤,引導生成
學生從自身經驗去解讀課文,建構認知的過程中,由于受自身的認識水平、生活閱歷、知識積累的局限,理解判斷能力不會很全面和深入,容易產生種種曲解和誤解。這些曲解和誤解,有時也有較大的教學價值。請看一段課堂實例:
師:我們學完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請同學們自由讀全文,讀完后,說說你心中對孫悟空、唐僧、白骨精的看法。
生:我非常憎恨唐僧,因為他好壞不分,把孫悟空趕走了。
生: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為她害得孫悟空被師傅罵。
生:我非常敬佩孫悟空,因為他雖然被師傅罵,但仍舊一次次打白骨精救師傅。
生:(大聲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為她一次次失敗,沒有被困難嚇倒,繼續努力,不泄氣。
師:(微微一笑)哦!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還是干壞事?
生:(不好意思)當然是干壞事了。
師:(笑)干了壞事不泄氣,那壞事豈不是越干越多了?
(全場笑,該生也笑,不過摸摸自己的頭似有所悟。)
課標新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視角”,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拋開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無視學生的認識偏差。案例中白骨精的狡猾嬗變,是“奸詐”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學生錯誤地把這種“狡猾”的行為視為是一種“聰明”是一種可學的精神,如果我們的教師不及時加以引導、點撥,那么我們的學生又怎能去識別生活中的假、冒、騙的行為呢?該案例中教師的精彩之處就在于以閱讀理解活動參與者的身份平等介入,用一句詼諧的語言,輕輕一點,把學生認識的差異及時生成為語文育人功能的教學資源,在教學活動中調整學生的體驗,在交流、對話、碰撞中提高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借機施教,放大生成
課堂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的場所,在開放性的課堂中,學生思維異?;钴S,常常會提出很多超越文本知識體系范疇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刁鉆”和“另類”,卻蘊含著可貴的教學價值而可以開發成難得的教學資源。
其實事情完全不是這位老師所言。新課程倡導建立“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教學結構,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和多元感受。關鍵要看老師能否依照課改精神,又是否具有教育機智和學科智慧,能極時地根據教學情況和學生反饋,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資源,有效地利用、引導,來借“機”施教。當然這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人文積淀、對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以及與語文學科相關的知識、社會文化內涵及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最新信息等等儲備,才能高屋建瓴地把這一問題極時生成為寶貴的課堂資源來更深入的探究,從而使“靜態”文本在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成熟的探導中創造性的延伸拓展,煥發出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課堂因生成而美麗。很多時候,孩子們一個“天外飛星”式的提問,一個出其不意的答案,可以讓我們收獲到未曾預約的精彩。一位哲人說過,從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做這樣的天才,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導,靈活把握善變的課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促進課堂生成的本領,使樸實的語文課堂因有價值的動態生成而彰顯無窮的教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