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與學生文學情操培養
時間:2022-05-17 09:28:00
導語:朗讀與學生文學情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教育提出了:“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六大行動,旨在持續提升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情商、智商。具體到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注重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朗讀”的重視,不僅有助于語文課程本身的教學,更有助于對學生文學情操的培養。
一、以朗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倘若能有百十篇范文、上百首詩歌的積淀,定會融會貫通,文思泉涌,對事物也會有自己的見解,進而樹立自信,增進才干。而這種境界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形成。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大聲朗讀,才能讀出語感,體會詞語的妙用,鍛煉當眾發言的膽量,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寫文章都會受益匪淺?!墩Z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七條是這樣表述的:“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蹦敲慈绾巍芭囵B語感”呢?“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有學段必不可少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學生的朗讀分成了三個階段,即晨誦、午讀和暮省。晨誦時間為上午八點至八點二十,每班學生站立室內齊誦古典詩詞,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愿望,其名稱是與黎明共舞。午讀時間為下午一點至一點二十自由閱讀屬于學生自己的童年書籍,如《愛的教育》《上下五千年》等,要求他們出聲有感情閱讀,通過這些書籍,告訴他們和平、尊重、愛心、寬容、合作、誠實,以此編織出一張美麗的網,呵護孩子在漫長的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與勇氣。幕省為下午三點四十至四點,是學生每天在完成學業之后,進行總結和反思,隨即選擇學生在全班師生面前大聲陳述一天的所學所得所思,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二、以詩歌之美培養學生追求美的情操
詩歌的語言不僅富于節奏感、音樂美,其內容也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因而朗讀詩歌更有利于對學生對美的感知,對情操的培養?!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講的就是詩歌對文學情操的感染和陶冶。在詩歌朗讀過程匯總,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歌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也就是說,首先要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授課教師要適當為學生講解詩歌所富含的時代背景和典故,讓學生深刻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進而理解詩歌本身的意境。其次,要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詩歌誦讀,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需要正確處理好停頓,節奏自然鮮明,詩歌才富有韻律美。古詩有節拍停頓,現代詩也有節拍停頓,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詩歌內容、意境,會知道采用怎樣的閱讀語速以及如何恰當的提頓,如此去指導學生,就會讓其自然生發出對詩歌美的感受。
三、注重朗讀的形式以增強效果
提及朗讀,往往傳達給人的是大聲的朗誦,或是讓學生齊讀、自讀以及讓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帶讀。這些方式的閱讀,無法很好的達到以培養學生文學情操的目的。要知道,駕馭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表達思想、發表見解的重要途徑,同是一篇文章,朗讀的方式不同,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給聽著的感受、感染、影響也是不同的。聲情并茂的朗讀有助于文中蘊涵感情的抒發與宣泄,使靜態的無聲的語言文字化為動態的有聲的具體情景,從而激發讀者與聽者的情感美。因而,要想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獲取美的感知和享受,教師就應當為其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朗讀形式。在筆者的執教過程中,除齊讀、自讀和帶讀外,還經常分組讀、分角色讀、詩朗誦、朗讀比賽等形式。在實際操作中,筆者發現,分組讀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的意識;分角色朗讀可以增加讀課文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性;詩朗誦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培養其自身的文學領悟能力;朗讀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同臺競技爭第一的學習氛圍??傊趲ьI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配合不同方式的朗讀,將會產生良好的授課效果,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四、朗讀過程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首先,朗讀的內容不應局限于課本本身,要補充內容,拓展視野。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量長期被固定在一個范圍內,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減弱,很難進行有感情的語文朗讀。筆者認為,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多涉獵一些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故事等,充分“午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多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開闊眼界,啟發智慧,培養興趣,增強學生的閱歷和見識。再次,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導,學生讀得太過自由散漫,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將達不到朗讀應達到的目標。教師一方面要增加多種朗讀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加深其從朗讀中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完善自身的知識修養,把已有的知識儲備有效地傳達給學生,并帶動他們采取恰當的朗讀形式,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綜合說來,教師不僅要自己明確朗讀的意義,更要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樂趣,進而去用心地去讀、去體會、去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將會不斷提升。
- 上一篇:城區給排水視察匯報
- 下一篇:市直機關與社區互助共建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