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育對職業道德認知影響
時間:2022-08-01 02:53:33
導語:會計教育對職業道德認知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發生的美國安然公司、施樂公司會計造假案,中國藍田股份、綠大地、閩福發等上市公司,等一系列重大會計造假事件,使會計職業界面臨巨大的誠信危機同時,更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新思考。高職會計教育,一直注重技能訓練,忽略素質培養,特別是對于如何構建會計學生未來職業所要求的素質與道德標準,缺乏一個正確、充分的認知。美國會計師協會(AAA)也主張,會計專業教育既要強調知識技能,也要注重學生應有職業道德與責任的培養。會計可以只擁有最基本的技能,但不能沒有誠信與道德。因而,會計專業技能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同等重要,兩手都要抓,不能忽視任何一方。本文是在對高職在校生職業道德認知影響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從在校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知、會計從業人員社會信任度的認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認知等方面,對在校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一、調查問卷設計與實施
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部分設計的問卷,涵蓋了被調查者個人基本資料、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認知等方面共14個問題。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201份。調查對象主要是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南海校區會計電算化專業二、三年級的在校學生,調查人數女生156人、男生45人,年齡均在23周歲以下,97.5%的學生有一年以下社會實習經驗。
二、會計教育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影響
1、從“安然事件”分析對學生的影響結果顯示:78%的在校生生不知道安然事件,而只有22%的學生知道;其中55%的在校生通過新聞獲知,20%通過交談獲知,而通過課堂獲知的只有25%;在校生對會計作假類似事件在我國存在的程度,認為非常高的約占12%,認為高的約占64%,認為作假比例一般的約占24%。通過調查分析,可得出:在校的高職學生在獲得會計專業嚴重違規案例信息人數所占比例并不高;而通過課堂這個途徑獲知的比例也相當低,說明學校對在校生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力度尚不夠強。
2、高職在校生對會計人員社會信任度的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在校生認為社會公眾對會計從業人員的信任程度非常高、高、尚可、低、非常低的比例分別為1.5%、6.5%、75%、15%和2%;對目前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的法律觀念從以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劃分,結果分別為0、13.5%、75%、10%、1.5%;認為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時展需要非常符合、符合、尚可、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結果分別為5%、27%、53%、14%和1%。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職業道德的信任是對會計從業人員信任的基礎,但是社會公眾對會計從業人員的信任度并不高,認為當今時展需要與會計職業道德不太相符的比例較高。這也就是在校的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這樣才能為踏入社會后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奠定道德基礎。
3、高職在校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分別4%、37%、38%、19%、2%的會計專業學生對我國目前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劃分,非常重視、比較重視、一般、不很重視、很不重視;有25%的會計專業在校生認為應加強職業精神和遵紀守法的教育,44%和6%的學生認為應加強職業基本素質教育和服務宗旨教育。多數在校生認為,現行會計從業人員的獨立業務能力方面存在問題較少;而認為現行會計從業人員在客觀、正直、保密及道德自律等方面,亦即會計職業道德方面存在問題較多。這些數據分析說明:在校生認為,學校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需要加大力度;大多數在校生認為,會計職業基本素質教育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之關鍵,而與專業技能與能力的形成沒有必然聯系;因而應從源頭強化教育。現階段,我國主要從三個層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第一層次是對會計專業的在校生,即潛在會計人員進行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第二層次是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的崗前職業道德教育;第三層次是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三個不同層次的教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完整體系。而第一層次的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尤其重要,因為它是未來會計人才的職業道德意識、職業道德品質的最初始教育。
4、高職在校生對會計教育的認知調查結果表明:只有1.5%高職在校生對目前會計教育非常滿意,10%滿意,64%滿意程度尚可,22%不滿意,2.5%不滿意;僅有2%認為目前會計教育與實務需求非常配合,27%認為比較配合,54%和15%分別認為配合程度尚可和不配合,2%認為非常不配合;僅為3%的在校生認為目前會計教育與經濟發展關系程度非常高,21%和55%認為關系程度比較高和尚可,認為關系程度低或非常低的占21%;對于會計教育應培養哪種領域人才的問題,在校生認為應培養財務顧問30%,培養財務信息專家30%,培養企業咨詢者7%,培養審計人員約12%,而有21%的學生認為應培養企業決策者。數據分析說明:高職在校生認為,目前學校會計教育與實務脫節,教育與實務需求的配合程度并不很好;大多數在校生認識到會計職業的重要性,認可學校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多數在校生認為會計教育首先應加強學歷教育,在加強技能的同時,重素質培養,對學校會計教育的滿意程度并不高;多數在校生希望將來專業對口就業,表明其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途徑都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三、有效進行會計教育的對策
綜上所述,我國會計教育對高職在校生職業道德認知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學校在重視會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還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在校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而怎樣進行有效的會計教育,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1、明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專業教育中的地位首先,強化高職會計在校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使其自覺、主動掌握與之相關的倫理道德、職業規范知識,從而形成契合社會需求的道德價值標準;其次,使在校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確自身的社會定位,預見未來職業生涯可能面臨的各種職業道德風險,提高道德是非判斷能力,為能很好的融入社會環境中,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會計工作,而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人才。
2、重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會計教育的具體內容當前嚴峻的社會就業環境,使學校為了拓寬就業渠道,對在校生更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對其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在校生片面追求自我專業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增值,使會計職業道德培養失去先天基礎,難以培養、造就出會計職業中高素質、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在會計在校教育中,對在校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授不可或缺,只有通過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才能使在校生對職業意識中的創業、敬業、立業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為其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奠定基礎。
3、探索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實效的有效途徑首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改革現行教學模式,增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注重道德困境的案例教學。其次,在課堂上開展有關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演講、辯論等形式的教學活動及課外學術交流活動,多途徑傳授會計職業道德知識,使學生提前接觸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道德難題,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最后,開展多種形式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或社會調查活動,如當事人現身說法、學生角色扮演以及參觀監獄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這對增強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水平,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上一篇:公民信息素養培訓效果評估系統構建
- 下一篇:林業工程構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