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比較分析與思考

時間:2022-03-11 08:26:23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比較分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管理比較分析與思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對比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以中外高校教育管理比較為切入點,分析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在理念與模式兩方面的差異,在比較中引發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深入思考,切實關注中外高校教育管理發展。

【關鍵詞】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分析比較;思考

1前言

高校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育是學生教育中的拔高階段,在高校教育中學生不僅僅儲備大量的學術知識,還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為投入社會工作做好前期準備,正式由于高校教育分廠重要,人們往往更加關注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F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2中外高校教育管理比較分析

在我國各項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是關乎民生的熱門話題,不同階段人群的教育工作成為了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點,然而,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學生教育問題,加之國外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其優勢越來越突出,國內與國外的教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是高校教育,對于國家人才定向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發展,人們也更加的關注這一問題,以下是對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差異的具體分析。

2.1教育管理理念比較分析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為全面推進大眾化教育,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然而,國內外在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方面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大眾化理念普及的早晚,例如美國,很早就認識到高校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性并積極通過各種途徑例如成立公立學校、社區院校、私立學校等全面實現高校教育大眾化,讓更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相關數據表明,美國教育發展至今,高校教育入學率高達53.7%,遠超其他發達國家入學率,成為了高校教育理念最為深入人心的、效果最為良好的國家。相比之下,我國的高校教育大眾化管理理念形成較晚,由于人口眾多,教育資源有限,教育體制不完善,教育壓力逐漸加大,高校大眾化教育實現過程較長,實施過程難度較大,相關數據表明,2011年我國高校入學率已達到26.95%,并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除此之外,在市場化教育管理理念的影響方面,中外高校也存在著一些差異。就美國而言,其市場化管理理念深入高校教育,無論是在學校運營經費方面還是在學生入學、畢業,各個環節中均引入市場化操作,換句話說,市場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校的發展走向以及學生的定向培養,而在中國,盡管市場化管理理念影響著高校教育管理,但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教育仍然依賴國家政府,教育經費、課程設置,發展方向等無一不受影響,縱觀我國高校教育發展局面,民辦高校相對市場化發展優于公辦高校。

2.2教育管理模式比較分析

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環境不同,在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縱觀國內外教育管理,大致分為中央集權型、地方分權型和中央與地方交叉型三種管理模式。就中央集權型教育模式而言,國家中央教育部門統一管理全國各大高校,高校的發展需要切實符合中央教育部分的發展要求,我國正是應用這種教育管理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全國各大高校協調統一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存在著較大的弊端,其缺少辦學積極性與創造性,很大程度上限制著高校的特色化發展,不利于人才的定向培養。就地方分權型管理而言,中央教育機構對地方辦學主要有著指導和資助作用,地方高校自主辦學,自由發展,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為典型的地方分權型教育模式,豐富了教育內涵的同時也強化了高校教育的多樣性,這種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各地方發展參差不齊,不利于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中央與地方交叉型管理模式而言,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結合的教育管理管理模式,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這種交叉型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單一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促進高校教育更為合理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完全調和中央與地方管理存在一定難度,兩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矛盾經常發生,也給高校教育發展帶來了一定障礙。

3對我國高校教育的幾點思考

綜上對比可知,文化背景的不同與國情的不同使得中外高校教育管理存在著諸多差異,相比之下,我國高校教育既有著發展優勢也有著一定的弊端,深入思考我國高校教育,正視我國的高校教育發展十分必要。以下是對我國高校教育的幾點思考的具體分析。

3.1深化社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我國的高校辦學形式較為單一,制約著大眾化高校教育理念的深入,故而應該開拓其他途徑辦學。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辦學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高校教育的可行途徑,可以通過建立董事會等方式集合社會人力、財力等資源,為高校建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同時利用各種國內外高校論壇等形式探討高校教育管理的突出問題,為高校科學發展出謀劃策。我國在高校教育大眾化發展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僅僅依靠國家力量辦學,很難實現高校教育的高普及率,因此必須引入社會化辦學。在市場化方面,我國可以借鑒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資金籌集、教育管理、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競爭機制,在優化教育資源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使教育貼合社會需求,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國際化方面,我國推行高校教育國際化既符合當前國家發展需求,更是儲備人才資源,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推行國際化教育管理一是要更新思想,緊跟時代教育理念。二是深入推進國際化辦學,增進中外高校人才交流。

3.2適當調整我國的教育管理模式

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可以分類推進由以中央集權型教育為主向以地方分權型管理為主轉變。在教育政策法規制定、監督等方面,中央集權型管理有利于充分監督和管理各地方辦學,保障地方辦學的方向性;在教育教學等方面,可以賦予地方更多權利,實行地方分權型,充分調動地方辦學積極性。此外,強化高校去行政化管理,逐步推進政府向指導地位轉變,辦學主體突出高校。

4結語

綜上淺述,中外高等教育管理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出現反映出國內與國外發展的差距,在教育發展方面也值得深度的思考。本文主要從深化社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教育管理理念、適當調整我國的教育管理模式兩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切實謀求高校教育發展,促進我國高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蔡紅園 單位: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參考文獻:

[1]盧思鋒.對美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09,2.

[2]倪志梅,唐虹.人文關懷視域下的現代高校教育管理[J].學術探索,2012,10.

[3]陳禮明.探究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華章,2013,22.